第一節 “意外”的戰爭(六)
蔣百裏的總結結束之後,莊繼華宣布休息半小時,眾人紛紛離開座位,三三兩兩的聚在一邊輕聲談論,他們很自然的分成幾堆,鄧錫侯田頌堯孫震劉文輝幾個在一起說說笑笑,劉湘傅常潘文華郭勳祺在卻眉頭深皺,杜聿明藍運東廖耀湘等人神情,王賡孫立人幾個留美的則是是另一道風景,蔣百裏和盧漢、安恩溥則在一邊閑聊。
在一遍眾將領略有些輕鬆的交流中,也都有些不安,成都、重慶、瀘州、南充等地相繼發生抗議怒潮,而且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是由重慶領頭,重慶的大中學校、各個工會、社會團體,他們的話題已很自然的很快從演習轉到盧溝橋事變上了。
“晉康兄,你說委員長這次是真的要打還是隻拉個架子(四川方言,意思是做個樣子)。”劉文輝悄聲問。
鄧錫侯將香煙從嘴裏取下打了個哈哈:“不清楚,不過看這架勢,恐怕小不了,自乾,當初不是商議好了嗎?你不出兵的,你的兵負責護衛川藏線建設,對了這喻培棣建川藏線建得怎樣了?”
“唉,”劉文輝歎口氣:“難呀,西藏的地形太複雜,又缺少重工程機械,全靠人力,英國人和**那個王八蛋又在搗亂,進展緩慢十分緩慢,快一年了才過昌都,到拉薩還早著呢。”策劃了一條路,滇緬公路嗎,李安定負責的那條公路,現在不知怎樣了。”田頌堯說
“恐怕也輕鬆不了,”鄧錫侯搖頭說:“我們在川藏公路上與英國人發生衝突,英國人還會允許我們使用或者修建滇緬公路嗎?文革在這事上恐怕有些操之過急。”
“晉公,如果。我說如果,”孫震有些目光閃爍:“這次盧溝橋事變真的演變為全麵戰爭,我們是真的出兵
“當然,”鄧錫侯一下就嚴肅起來,他看看孫震和田頌堯:“這事沒商量,必須出兵,而且必須是主力部隊,別說當初說好的,就算不整編。我們還都是中國人,中**人,保國禦敵責無旁貸。”
鄧錫侯他們的談話落到抗戰出兵上了,一邊劉湘他們的話題卻集中在部隊訓練上,劉湘很是納悶,同樣地戰術手冊,同樣的裝備,為什麽其他部隊練出來的與郭勳祺不一樣。
“甫公。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主要有四條,”郭勳祺笑著說,這次他的部隊打得很漂亮,連帶著心情也十分愉快:“莊文革練兵首先練神,這個神是精神的神,所以第一條就是每個連隊都有文化教員,這文化教員就相當於北伐時期的黨代表。這文化教員不但教士兵識字還要教士兵認識到為何而戰,所以士兵的積,根本不需要我們督促,士兵自己就要練,訓練場上一天到晚都熱鬧非凡。第二條就是服從。莊文革特別強調執行,命令一旦下達,必須無條件執行,即便全員戰死也必須執行;第三條是合作,就是不許有任何保存實力的做法,一經發現立刻驅逐出隊;第四條是團隊精神,我們很少處罰個人,受處罰的都是團體,一人落後,全體受罰。這樣地例子數不勝數。甫公。我以前也沒想到,就這樣平平淡淡的四條。幾個月下來居然讓部隊有脫胎換骨的感覺。”
“早就聽孫元良說起過,莊文革善於練兵,原來還以為他隻是裝備好,沒想到…”潘文華略有些欽佩的說道。
不過劉湘卻沒聽到他的話,他正注意到,不遠處杜聿明藍運東廖耀湘的談話,他們的話題卻是盧溝橋事變。
“學長,你看校長是不是已經下決心了,要和日本人幹一場?”廖耀湘的聲音有點大,以至劉湘聽得清清楚楚。
“你這可是問道於盲了,你應該去文革,黃埔同學中要論猜校長心思最準恐怕就是他了。”杜聿明悶悶地說。
“學長,你那裏還要不要人,我去給你當個團長怎麽樣?”廖耀湘恬著臉問,軍校當老師根本不是他地願望,要不是莊繼華有嚴令,他早就跑南京了。
“團長?”杜聿明一愣,廖耀湘以為他不幹,連忙說:“要不營長也行。你看看呀,這抗戰就要打響了,可我還窩在學校當老師,這不讓人著急嗎?等戰爭真打起來,他要還讓我留在學校,那就不要怪我不告而辭了。”
“你要不告而辭,”杜聿明一笑:“我跟你打賭,你肯定走不了,你要敢走,我敢肯定你會後悔,以後再也沒有帶部隊的希望了。”
廖耀湘有點莫名其妙,不走也無法帶部隊呀。他根本不想教書育人,他的理想是指揮千軍萬馬,浴血疆場,雪國恥,恢複河山,在軍校裏當教官,實在是個沒前途的職業。
“你放心,文革不會把你一直留在軍校的,你到軍校不久我就向他要過你,我想要你過來當副參謀長,可他不幹,他說副參謀長屈才了,你和孫立人都是師長的料,他要給你們組建兩個師。”杜聿明輕聲把莊繼華的打算透露出來。
廖耀湘聞言大喜,一個師,舒服,爽,藍運東忍不住罵道:“你小子這下樂了,六期畢業,這麽就快就升到師長,不知讓多少同學羨慕。”
廖耀湘聞言誇張地縮縮脖子,他是黃埔小字輩,與戴笠同期,這麽快就升到師長,卻是讓很多學長羨慕妒忌。二十九軍守得住北平嗎?”藍運東沒理會廖耀湘的怪相,而是轉換了一個關心的話題。
“守不住。”側麵傳來一聲話語,杜聿明不用回頭就知道是莊繼華回來了。
“二十九軍肯定守不住,”莊繼華毫不猶豫的說:“一支沒有準備的軍隊怎麽可能取得戰爭地勝利。”
“文革,你這是什麽意思?二十九軍沒有準備?已經交手數次,宋哲元不可能沒有準備吧。”蔣百裏插話道。
“宋哲元沒有準備?他們是在宛平和盧溝橋與日軍幾次交手,把日本人都打回去了,怎麽可能沒有準備呢?”劉湘也很奇怪。他忍不住走了過來。
莊繼華看看屋裏的眾將領然後說:“大家請坐,我正要與大家談談對此次盧溝橋事變的看法,以及我們應該作那些準備。”
等眾人紛紛回到自己地座位上後,莊繼華這才說道:“我說宋哲元沒有是指他最近發表的一些言論和作出的決定,從報上得來的消息看,宋哲元希望以讓步來求得妥協,但他錯了,盧溝橋事件隻是一個藥引子,華北自治才是日本人真正想要的。日本人想這個已經想了好幾年了,他想息事寧人,所以步步退讓,對中央的警告,全國抗戰熱情視若無睹,這種狀態下,日本人可選擇發起進攻時機。他不敗就沒天理了。”
莊繼華停頓一下看看在座諸將:“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該怎麽辦。盧溝橋會不會演變成中日之間地全麵戰爭,我地判斷是,會,原因很簡單,中國已經無路可退了,中國不能丟了華北。委員長在廬山地談話也已經表明,這次中央不會讓步。不會妥協,日本人也表明他們一定要達到目地,日本內閣已經通過向華北增兵的決定,戰爭不可避免。現在我想說說我們怎麽辦。”
莊繼華說到這裏拿出一張電報:“這是我剛收到的委員長發給我的電報,估計甫公和光亭也有。內容應該是相同的,委員長在電報中命令我做好戰備,隨時準備出兵川外。日本內閣的決定和這份電報已經表明,一個月之內戰爭就將打響,正好川滇兩省軍事長官都在,就請大家說說,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莊繼華說完就坐下了,眾人先是沉默了兩分鍾,隨後就像炸開鍋的開水,了。
“那還用說。我就不信我們四萬萬人打不過小鬼一天我們準備了五年!”
“軍人有守土之責。既然退無可退,那就不如奮起一戰!”
劉湘就感到莊繼華地目光年多以前許下地諾言,今天到了落實的時候了。他站起來輕輕咳了兩聲,場中立時安靜下來,向場中掃視一遍莊重的說:“文革,諸位,我是川軍總司令,我代表川軍全體將士表態。以前我們川軍打的都是內戰,禍害鄉梓,二十年內戰,讓我們欠下四川人民無數良心債,現在到了我們贖罪的時候了,為國家而戰,為民族而戰,一句話,我劉湘絕不保存實力,全部主力出川,中央要多少部隊,川軍就出多少部隊;中央要多少兵員,四川就提供多少兵員;中央要多少糧食,四川就提供多少糧食,絕不推辭!倭寇一日不出川,川軍將士一日不回鄉!”
劉湘的話鏗鏘有力,莊繼華還沒來得及擊節叫好,鄧錫侯唰地站起來:“說得好!甫公,我鄧晉康誓死追隨,我親率二十八軍出川,即便血染疆場也絕不皺眉!”
“好!甫公晉公慷慨於前,我雲南男兒也絕不會萎縮於後,抗日不是那一家的事,是我們所有中國人地事,是我們所有中**人的職責!”盧漢也站起來了:“我五十八軍(注:滇軍三十八軍番號在西安事變之後,轉給楊虎城部,滇軍番號改為五十八軍)將士堅決服從中央號令,請長官向委員長轉告,我五十八均將士願立刻開赴華北,與日軍決一死戰!”
“啪啪啪”會場上響起如掌聲,這不單單是給盧漢的,還有劉湘鄧錫侯,莊繼華站起來使勁的鼓掌,中**人在國家民族危亡之前終於擯棄前緣,攜手抗戰,為民族地生存而戰,為國家的獨立而戰。無數默默無聞的川軍士兵背負川人的期望,背著鬥笠,踏過蜀道,淌過川江。走上炮火硝煙的抗日戰場。
莊繼華做個手勢,示意大家安靜,全場很快靜默無聲,大家都看著這個川滇兩省的實際控製者:“隻要我們攜手同心,我們就一定能取得勝利。甫公,晉公,永衡,我們現在該做些什麽呢?百裏將軍,我想請您分析一下。戰爭一旦展開,日軍地行動將會是怎樣,以便決定我們的行動。”
蔣百裏站起來走到巨大的全國地圖前,他看著地圖思索一會才說:“這個推斷不好作出,因為我們手中沒有日軍的兵力數目,所以隻能從戰略上作出推斷。”
“日軍占領平津之後,有兩個選擇,一條是沿平漢線南下。攻擊石家莊、開封;另一條路線是沿平綏向西攻擊綏遠。然後進攻山西;山西為天下形勝之地,因此攻占山西關係到華北地穩定,因此山西戰場與河北戰場相比更為重要,日軍在占領平津之後會迅速南下攻克石家莊保定,在確保側翼安全之後,主力會轉向山西,以上是我分析地日軍動根據這個分析我建議我軍集中在川北,做好北上山西的準備。另外一部分則集中在川東,中央一聲令下即可登船出川。其次為保證武器彈藥地補充,要盡快在山西陝西沿線和武漢構建後勤補給站。”
蔣百裏的分析很簡單,卻也得到劉湘等人地讚同。莊繼華這時又說:“目前川東集中的部隊有新一集團軍兩個軍、楊森、李家鈺的兩個軍,總兵力二十萬人。在川西平原和川北的有甫公和晉公以及二十九軍的部分部隊,這些部隊組建為一個集團軍兩軍製的集團軍,司令官由甫公和晉公商議向中央報告,這支部隊預定向山西出擊。川東部隊則東出武漢,楊森和李家鈺將軍那裏我已經給他們發去電報,命令他們立刻做好出發準備,他們將是第一批出川部隊,新一集團軍參加演習的部隊要盡快返回重慶,然後補充彈藥做好出發準備。”
“由於民生公司的主要船舶在上海和杭州等地搶運拆遷工廠。所以運輸地船有限。部分部隊恐怕要走陸路。不過不管走那條路,所有部隊要在八月一日前作好出發準備。”
“雲南方麵。”莊繼華把目光投向杜聿明和盧漢:“光亭,永衡,會議結束後,有飛機送你們回雲南,回去以後立刻把部隊集結起來。你戰場地路線是,經貴州到武漢,至於有沒有變化,要看戰局的演變。”
“諸位,時間不多了,北平的情況很快就會明了,所以你們回去後,不要等中央的命令,部隊集結完畢就出發,電台要注意與總部保持聯係。”
“後勤方麵各部有什麽困難,盡快電告重慶,我來安排補充。”莊繼華說到這裏想起一事:“請大家注意,川軍從未出川作戰過,特別是在北方作戰,各部要準備好藥品,防止水土不服的情況。”
提起這個莊繼華心裏就有些酸楚,重慶十萬張床位的醫院,到目前為止隻準備好八萬多張,陶止庸費盡全力掉了二十多斤肉也隻準備好這麽多,莊繼華已經不能再責怪他了,相反還打算他申請了一枚勳章。
盡管這些年他又是收買,又是威嚇,還時不時的裝“神棍”,盡量減少麻煩,爭取時間,可西南開發並沒有完全準備好,滇緬公路進展還算順利,李安定保證再過兩個月即可通車,川藏公路進展緩慢;重慶地兵工廠目前最多能滿足五十萬軍隊的需要,四川的後備役勉強可用,雲南的後備役卻很不完善,隻有少數地方建成。但已經沒時間了,戰爭已經開始了。
散會後各將領立刻回到部隊,劉湘鄧錫侯在省城成都召集部隊高級將領集會,宣布組出川抗戰軍團,軍團由鄧錫侯擔任總司令,潘文華擔任副總司令,加入部隊有劉湘係統的二十三軍潘文華部、原鄧錫侯部地125,127,128,三個師,全軍十萬人馬,全部經過整編。
會議之後,劉湘領銜八十六位川軍將領通電全國,呼籲全國總動員,一致抗日。劉湘通電之後,廣西李宗仁、山西閻錫山、青海馬鴻逵、山東韓複渠、廣東餘漢謀,紛紛通電中央表示服從中央抗戰,廣西李宗仁更是宣布將四十個團的軍隊和所有兵工廠交付中央,由中央統一運籌,以利抗戰。
八月二十五日,日本援軍趕到北平,香月清司在廊坊挑起爭端,隨後進攻廊坊,二十九軍接戰不利,廊坊失守;隨後日軍又挑起廣安門之戰,此戰二十九軍將士和北平市民組成的義勇隊奮勇殺敵,大敗日軍。香月清司隨即要求二十九軍退出北平天津,宋哲元此刻方如夢初醒,倉皇下令備戰。
但這時已經來不及了,準備妥當的日軍向南苑發起總攻,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陣亡,率部支援的趙登禹將軍在增援南苑途中,遭遇日軍伏擊,冀察政務處長潘毓桂將二十九軍作戰計劃和兵力部署全部出賣給了日軍,日軍的進攻完全打在二十九軍的防禦弱點,短短三天之中,二十九軍元一方麵帶領二十九軍軍部推往保定,另一方麵讓張治中與日軍交涉,以接受日軍條件為開始談判,以掩護二十九均撤出平津。
七月三十日,平津失陷,八月六日蔣介石召集全國各地區主要軍政長官到南京參加國防會議。曆史蹣跚著走進莊繼華所知的抗戰,可蝴蝶卷起的風暴已經狂躁起舞,那將不再是他了解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