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當上總統,很快發現做一個旁觀的反對帝製者,比做一個共和的法治執行者容易得多。

他一上台,南方的護國軍就強烈要求大總統嚴懲複辟帝製的“罪魁禍首”,也就是袁世凱帳下的“十三太保”。

這時候袁世凱雖然死去,但這些太保中有幾個還是頗有人脈的。其中之一是袁世凱的長子袁克定,再一個是曾任湖廣總督、駐京總司令官、拱衛軍總司令、江西宣撫使等要職的段芝貴,還有就是李鴻章的侄子李經曦,對於這幾個人,無論是從政治還是從人情的角度,都殺不得。

黎元洪沒有辦法,隻好采取“首惡不辦,協從嚴辦”的手段,下令懲治楊度、孫毓筠、梁士詒等八人了事。這就是史學家費正清所說的:“在共和憲法規定的不熟悉的社會中,領袖們越來越多地依賴他們的派係來繼續開展政治活動。”

當時的政治環境如此,黎元洪這個大總統隻能麵對的現實。北京政府雖然已是共和政體,立法、行政和司法也由法律予以區分,但實質上都還隻能是各種關係網絡構成的派係政治。這其中最有力的派係,就是總理段祺瑞的皖係勢力。

從當上大總統的第一天起,黎元洪就感受到了這些各式政治勢力的牽製,他這個國家“元首”,差不多隻是個“橡皮圖章”。

早在民國初年時,宋教仁曾致力於“責任內閣製”,他雖然為此喪命,而他所希望的內閣卻始終未能實現。直到這時候,在段祺瑞的組閣中實現了。

國務院秘書長徐樹錚寫了一張通知,說現在是責任內閣製,所有總統的信件、包括私信,皆要送到國務院開拆。

這樣一來,黎元洪連起碼的隱私都沒了,至於意見被否決,更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他曾提名唐紹儀做外交總長,就在唐紹儀上任途中,遭到了北洋係聯名通電反對,一下給唐紹儀安了12大罪。唐紹儀無奈,隻好通電總統總理辭職。

黎元洪的總統府在與段祺瑞的國務院矛盾越來越大,衝突起來,每每以黎元洪讓步了結。而接下來的對德參戰之議,卻使得黎元洪得以一舉趕走段祺瑞。

段祺瑞與日本人早就達成默契,為了通過對德宣戰的議案,段祺瑞組織軍隊和“各界人士”包圍國會,並脅迫、毆打議員,企圖強行通過。國會忍無可忍,一致上書呈請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總理職務。

1917年5月23日,黎元洪簽署了罷免令,段祺瑞隻好離開北京,避居天津。???

??? 段祺瑞雖然沒了總理職務,但督軍團仍然掌控在他手裏。所謂“督軍團”,即各省督軍的聯合陣線,他們對黎元洪軍民分治的主張十分不滿,在段祺瑞退居天津後,便紛紛宣布“獨立”,向黎元洪施加壓力。黎元洪據理力爭,說:“你們作為軍人,職在國防,不要幹涉中央政務。”

看到黎元洪態度強硬,督軍團便有了將黎元洪趕下台的意思。督軍團的盟主是坐鎮江淮的大軍閥張勳,他不僅要趕黎元洪下台,還想複辟帝製。段祺瑞知道張勳的意思,立刻感到這對他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你張勳要複辟,就要先驅逐黎元洪,這對於自己掌權不是千載難逢嗎????

張勳與段祺瑞,各有各的打算,一拍即合,於是開始分頭行動。張勳進京前,派人開出六項條件。解散國會、另立憲法等等等等,對黎元洪來說,無一不是晴天霹靂。為了自保,黎元洪隻好宣布解散國會。???

??? 6月14日,張勳進京,立刻把持了軍政大權,然後是脅迫王士珍等50餘人進紫禁城麵聖,擁戴宣統複辟。

黎元洪得到消息,當即表示:“願以身殉民國”。

6月31日淩晨4時,張勳派梁鼎芬、江朝宗、王士珍、李慶璋來總統府逼黎元洪退位。黎元洪厲聲喝斥:“民國是國民公有之物,我受國民之托而任總統,責任重大,退位與否,須遵從國民的意誌,而非個人的行動。”???

??? 張勳知道後,也不多言,隻專心做他複僻帝製的事情。此刻黎元洪在他的心裏,已不足掛齒。

困居總統府內的黎元洪,思前想後一番,決定重新啟用段祺瑞,令他討逆。段祺瑞接令後,便在馬廠誓師,不到一周便攻入北京。張勳複辟,遂告失敗。

如果說原來段祺瑞是看不起黎元洪,此時段祺瑞對黎元洪,己是深惡痛絕。他寧可支持馮國璋出任總統,也不願讓黎元洪再有出山的機會。

馮國璋在段祺瑞的支持下做了代總統,段祺瑞複任國務總理。南方軍政府對馮國璋做代總統十分不滿,一致認為黎元洪才是合法總統,並派人前來北京,要迎接黎元洪南下。

黎元洪婉拒了南方軍政府,在經過了一番仕途上的起起落落後,他決心脫離政治,做一介自由的平民。

對此,野心勃勃的段祺瑞卻始終不信,對黎元洪充滿戒心,為防他與南方聯絡,甚至禁止他避居天津。就在此時,孫中山在廣州發表演說,表示要迎黎元洪南下執行大總統職務,還下令程璧光攜兩艘軍艦到秦皇島準備迎接他。

情況這樣,段祺瑞更不放黎元洪出京。直到到後來,南方對黎元洪的熱情減退很多,而黎元洪本人也一再表示自己無意過問政事。??

1917年8月末,段祺瑞終於同意黎元洪離開北京。黎元洪來到津門,一住5年。其間,絕大多數時間都呆在天津英租界的私宅內,養花、練字、讀報、騎馬、溜冰、打網球,或者聽聽戲、看看電影,每天早睡早起、勤於鍛煉的生活,使他雖年近花甲之年,卻依舊健康如故。對有政治企圖的訪客,黎元洪很不歡迎,對北洋政府每月致送的1000元費用,黎元洪堅辭不受。???

??? 在天津的5年,黎元洪除了修身養性,就是投資各類企業。5年投資,他成了不折不扣的資本大鱷。???

???1918年10月,代總統馮國璋任滿下台,誰來接任總統?又成了大問題。徐世昌雖說是被安福國會選出的,但安福國會在皖係以外的政治勢力眼裏都視為非法。因而,各派就此爭執不下,接著是展開行動。

孫中山首先在廣州發動二次護法運動,不久當選非常大總統。之後是吳佩孚在湖南前線發表反皖聲明,揮兵北上,與奉係張作霖夾擊北京。段祺瑞抵擋不住,隻能下野,直奉進入北京。???

??? 吳佩孚進京,是為了全新的國民大會的政治製度,可他的這個理想於曹錕和張作霖卻無異於對牛彈琴。結果,隻顧眼前利益的曹錕、張作霖在北京結為親家。仍由徐世昌做他的總統,法統依舊沒有恢複。

吳佩孚便令長江上遊總司令孫傳芳通電全國,呼籲恢複法統,要求徐世昌和孫中山同時退位,迎黎元洪複位。曹錕出麵表示支持,立即得到全國響應。

於是,徐世昌隻好步了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後塵,避居天津。

黎元洪避居天津5年,除了經商賺了大量金錢以外,在政治上也思考頗多,有人來請他複出,開始便作拒絕,而後即打出“廢督裁兵”的底牌,作為複出的條件。???

??? 在這份“廢督裁兵”中,黎元洪向國民大傾苦衷之後,列舉督軍製的五大弊端,認為國家危亡已迫在眉睫,非即行廢督無以自存。這份電報,站在民眾的立場,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響應和高度評價,使得黯淡5年的黎元洪,一下子燦爛輝煌起來。???

??? “廢督裁兵”雖然得罪了全國的大小軍閥,隻是民眾響應熱烈,軍閥們一個個隻好委屈一下自己,通電表示支持。先是曹錕,隨後諸如河南督軍馮玉祥、江西督軍陳光遠、山東督軍田中玉、陝西督軍劉鎮華、湖北督軍蕭耀南、江蘇督軍齊燮元等,紛紛表態,表示願聽命於黎大總統。?

??? 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再次赴京,當日下午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複職典禮。

黎元洪上台,即令清流顏惠慶組閣,撤銷解散國會令,撤銷對孫中山的通緝令,要求全國各地一律停戰。

然而,舊國會議員經段祺瑞安福國會和孫中山非常國會的分流,已經支離破碎,要恢複,實在太難。而廢督裁兵,首先吳佩孚就不肯去職,各省督軍,順勢幹脆挑明反對廢督裁兵。結果隻有江西、浙江、東北三省共五省“廢督”成功,而實際上也隻是換湯不換藥,將“督軍”換個名稱罷了。???

此時對黎元洪來說,更要命的還是財政危機。軍餉發不出來,國務院衙門的月俸也沒法支出。黎元洪請唐紹儀組閣來解決財政問題,卻因吳佩俘的反對而無法進行。聯想到早年唐紹儀上任外交總長被阻的事,黎元洪這才認識到自己還是軍閥們的一個傀儡,隻不過這回改成是直係的了。

麻煩事還不止於此,性急的曹錕終於連傀儡也不想讓黎元洪做下去。他跳出來自己要馬上做總統,理由是黎元洪隻應補足160日總統任期,如今卻又做了330餘天總統,理當早早退位。

理由雖然站不住腳,手段卻越來越卑鄙。曹錕最後幹脆把總統府的電話、自來水統統切斷……

黎元洪自知無法對付曹錕,隻有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便於1923年6月13日,再次離京赴津。

回到天津後,黎元洪還想與段祺瑞再度合作,還來個馬廠誓師,殺個一生中最後的回馬槍。可惜此時的段祺瑞,已再也不肯與黎元洪合作了。

1923年11月8日,黎元洪東渡日本,住了半年再回天津,從此安心實業,再不問政事。後來,段祺瑞執政府曾兩次請他出山,均遭謝絕。黎元洪曾對人說:“我兩次做總統,皆賠累不少,不如做生意較為安閑自在。”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在天津病逝,留下十款遺囑說:?????

一、國民對於濟案應以沉毅態度,求外交正義之解決,不能有軌外行動。???

二、從速召集國民大會,解決時局糾紛。???

三、實行墾殖政策,化兵為農工,勿使流離失所。???

四、調劑勞資,應適應民族心理及世界經濟趨勢,統籌兼顧,製定詳細法規,行之以漸,不可破壞社會秩序與家庭關係,俾免各趨極端,庶共產萌芽無從發現。???

五、振興實業,以法律保障人民權利。???

六、正德、利用、厚生,不可偏廢。數千年立國之根本精神、道德禮教,常較物質文明尤為注重。???

七、革命為迫不得已之事,但願一勞永逸,俾國民得以早日休養生息,恢複元氣。???

八、參酌近今中外情況,似應采用國家社會主義,不可逮思廢除國界,為列強所利用。???

九、早定政治方針與教育宗旨。???

十、民元以來,凡無抵觸國體之創製,均應一律保持,請勿輕議紛更。???

除此還有對家人遺囑說:“喪事從簡,戒諸子潛心從事生產實業,毋問政治。”???

當時的國民政府,對黎元洪的曆史功勳作了充分肯定,以國葬之禮安葬他。當時的吊唁者,名流薈萃,馮玉祥、蔣介石、江朝宗等等名聲赫然的人,甚至連段祺瑞,也來吊唁。老友章太炎送來一幅挽聯上麵寫道:???

繼大明太祖而興,玉步未更,綏寇豈能幹正統;???

與五色國旗同盡,鼎湖一去,譙周從此是元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