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浩然正氣

一般練武之人,都是以天地靈氣作為丹田的內氣。

尤其是武道一脈,修煉的前三境界,主要就是為了打通經脈,從而吸收天地靈氣,為“煉神”打下基礎。不過,一般人並不知道,這個世界除了天地靈氣可以養神,讀書人因廣泛讀書而滋生的浩然正氣,對於魂魄的滋潤、元神的激發,反而更上一籌。

雲鴻前世雖然體弱多病,但他以文入道,先後獲得了生員、秀才、舉人、進士等功名,之後更是進入國子監進修,得到至聖先師孔子的傳承,對於儒道一脈,十分精通。

一身浩然正氣,也是由內而外,充斥全身。

尤其在他獲得正氣爐後,渾身的浩然正氣經過三轉精煉,變得極度精純。

濃度的精純,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超越了人間界的範疇!

雲鴻躺在**,腦中一番思量:雖然重生了,不過體質不曾改變,看樣子還是要走原來的老路。不過前世裏,自己修習浩然正氣是在五年後,短短五年的時間,自己就從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變成了一個絕世元神強者,此生若是早上五年,結果會如何?

想到這裏,雲鴻心中一陣歡喜,仿佛看到了世界的巔峰。

精神一動,回想起前世修煉浩然正氣的功法。

這套功法來曆不凡,是從正氣爐中尋得,喚作《君子浩然行氣錄》。

此功法與一般的練氣法門不同,就拿雲家的《卷雲錄》來說,修煉者需要到靈山秀水的寶地,每日采集靈氣,轉化為丹田內氣,最後充斥髓海,方可達到滋養魂魄的效果。

而在《君子浩然行氣錄》中,隻講了三點,便是:求放心、存夜氣、廣泛讀書。

這種法門,完全偏離了常規的練氣之道,相比一般的法門,缺少了“轉化”這個關鍵步驟。比如天地靈氣,並不是說吸進丹田,就能直接使用。而是需要以身體為丹爐,進行很長一段時間的“煉化”,當形成修煉者特定的丹田內氣時,才能發揮作用。

而浩然正氣,隻要吸入體內,就能直接使用,這相對天地靈氣,既快捷又方便。

前世,雲鴻通過浩然正氣滋養元神,元神修為達到了“驅物境”,可說舉世無雙。

仙道煉神,也分四重境界。

第一境界“出竅境”,對於這一點,無論是修行武道,還是浩然正氣,都是一樣的。隻有當潛藏在身體中的元神被激發,從而通過觀想之法,脫離肉體,直接與自然溝通,這便算是元神出竅了。出竅境的元神,叫做:野鬼,可施展一些簡單的“術”。

術,針對元神,也就是俗稱的:術法,比如控火、禦雷之類。當然,這些都是高深的術,對於初級元神來說,隻能進行一些簡單的術法,比如:托夢,或者催眠。

第二境界是“神遊境”,剛出竅的元神是不能遠離肉身的,但到了神遊境,便能隨心所欲,飛天遁地。神遊境分三個階段:夜行、日行、禦風行。說白了,就是晚上能出遊,白天能出遊,而到最後,禦風而行,便可神遊四海,日行三千裏不在話下。

《南華經》有載:“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列子便是到了禦風行的境界。

神遊境的元神,也稱為:遊魂。到了這一境界,就要在朝廷裏麵注冊修仙者的身份銘牌,經過出身、經義、戒律等等考核,隻有通過了才會發放一塊“文牒”,這樣就算是被朝廷認可的修仙者。畢竟到了這一境界,殺人於無形,若不嚴格管理,後果不堪設想。

第三境界是“驅物境”,魂魄雖然有實,但卻無形,所以不能接觸任何實物,到達此境,元神便算凝聚成了實體,可以與實物碰撞,成為:陰神,可以修習簡單的“神通”。

神通,與武道中的“招式”類似。但神魂寄托於天地,不似肉身,被血肉所限,通過陰神施展出來的神通,有想不到的威力。比如:金剛不壞、七十二變等。

雲鴻前世,便是修煉到了驅物境,若論元神修為,已是天下無敵。隻可惜肉身太弱,被奸人鑽了空子,不得以被迫屈服。畢竟鬼仙之前,元神沒有肉身寄托,便會魂飛魄散。

最後一境界,叫做“顯形境”。

達到這一境界,元神便叫做:鬼仙。一個鬼仙級的元神,堪比十個人仙級武者。當然,如果修真者的肉身也到了“人仙”的境界,那麽便能一舉撮合,邁入仙道第二境:地仙。

到了地仙境界,便有翻天覆地的手段,能乘流光、策飛景。這類人地位崇高,壽命足有五百歲,在世俗裏,已經沒有人能左其命運,就連皇權也對他要避而遠之。

雲鴻定了定神,通過前世的記憶,對於整個修真體係,做到心中有數。

又經過一下午的練習,雲鴻才基本能進入“冥想”狀態,觀想一些簡單的事物,比如寶塔、神像之類。但距離激發魂魄,滋養元神,還有十萬八千裏之遙。

當下之策,便是根據《君子浩然行氣錄》,滋養浩然正氣。

存夜氣,廣泛讀書,時時刻刻做到“放心”的精神狀態。雲鴻前世修煉此法足有五年,對於這三個步驟已是了然於胸,相信用不了三日,浩然正氣變會重新出現在他的身上。

下了床鋪,活動身子,一陣骨骼爆響後,感覺渾身自在,說不出的舒暢。因練習馬步直拳產生的疲倦,已經完全的消失。並且,他發現臉上的氣色比起上午已經紅潤了不少。

一看天色,已經是日暮時分。

一天沒吃飯,肚子也餓得慌,修行之人,對於飯食很注重,尤其是練武之人,一天可以吃掉一頭牛。雲鴻摸了摸幹癟的肚子,此刻他真的很想大吃一頓。

隻不過走進廚房,掀開鍋灶一看,隻有母親白天煮的白飯和一碟泛黃的青菜。

無奈下,隨意吃了些,便走入庭院中,拿出一本《儒林外史》翻看。

正在這時,忽然瞥見院外有個身影一閃而過,憑借他兩世的眼力,一眼就看出,這個人,正是高芹手下的一名下人。當然,與其說是下人,不如說他是一個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