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鉦知這是吃多了丹藥的諸多後天征兆,隻怕天崩地裂,就在這幾年了,心中暗暗歎息。
當下提筆寫了兩封信,一封給吳王李恪,一封給公主軒塵,除了問候之意,重提江湖舊事。
當時封了,交給使者道:“尊使遠來辛苦,本該重禮相迎相待。無奈本座思兄弟小妹心切,隻好請尊使明日就啟程回京,替我奉上問候,說不日我將到江南一遊,但願有機會與吳王與公主一晤。”
那使者連稱不敢,由慕容天工帶領前去用飯安歇。
李鉦送了使者出門,心裏想道:“不知三弟和軒塵是否願意考慮我的建議,將來皇上殯天之後,來天山隱居?這次為了搜捕李青堯和獨孤嬰兩人我要再下天山,看看能否見到三弟和軒塵表妹,當然,搜捕李青堯是位列第一的大事。”
他打定了主意,趁這次眾多武林正道同門來道賀的機會,就此歃血為盟,同抗魔頭,然後分頭行事,搜尋李青堯和獨孤嬰的下落。
姬玉笙問道:“哥哥身體尚未複原,為何急著下山?”
李鉦把她攬進懷中,道:“魔頭的作惡,可不會等我身體全部複原,我不能再打沒把握的仗,免得勞累了你。”
他輕輕地撫著姬玉笙的臉頰,低聲道:“這十幾天來,都多虧了你,否則我這條命隻怕是沒有了。”
姬玉笙眼眶一紅,道:“我沒了哥哥,活著還有什麽意思?但凡有一絲希望,妹子都不會放棄。”兩人緊緊相擁,半晌不言。
半月之後,李鉦和姬玉笙追蹤李青堯的蹤跡,來到了蘇州地方。太湖兩岸,風光旖旎,兩人一路行來。
李鉦上次到江南,師父明月神尼還在世,他自己也才十歲多點兒,尚未能好好欣賞江南秀景,這次有心瀏覽,再次見識江南景色,心中歡喜,又是擔憂,暗自想道:“幸虧那幫魔頭尚未到江南作惡,否則麵對這大好景色,豈不味同嚼蠟?”
東西洞庭山在蘇州四十裏外一個叫木瀆關的地方,到了木瀆關,就是前往東西洞庭山的碼頭。
兩人到了湖邊,先喝了一陣茶,稍事休息,一麵欣賞太湖優美的景色。
此時已經是又一年除夕將至,但天氣晴好,風和日麗,在湖上遊玩的遊人很多,有的是全家出遊,有的是夫妻同行,有的是兄弟姐妹相伴。
總之碼頭邊上等著坐船的人很多,熙熙攘攘,小商販賣力地叫喚,連成了一片安寧的景象。
姬玉笙嘖嘖讚歎道:“多年來江湖匆匆,江南盛景,隻是耳聞,從未目睹,今日一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果然名不虛傳。”
李鉦點頭道:“是的。聽說江南麗色,遠在桂林山水之上,我沒去過桂林地方,所以無法評判。但此際水天一色,漁歌唱和,是何等樂趣?料那桂林山水甲天下也無外如此。”兩人正在談論,忽聽有人問道:“請問是李公子和姬姑娘嗎?”
李鉦循聲一望,但見窗邊站著一人,那人手裏拿著船槳,頭戴鬥笠,身披蓑衣,看上去是個舟子打扮,便站起身來問道:“你是哪位?”
那舟子哈哈一笑道:“公子玉樹臨風,這位姑娘明豔動人,想必兩位就是我們寨主命小人來接的李掌門和姬姑娘了?”
李鉦頗為意外,道:“你認得我?”
那舟子道:“我是長江水寨蘇州洞庭山總寨的頭目,寨主發下令牌,讓我們注意從北邊來的朋友,也向小人說起過李公子和姬姑娘的長相,因此能猜個大概。”
李鉦道:“這麽說,是你們的楊寨主讓你來接我們的了?”
那舟子道:“正是,昨日寨主還念叨兩位為何還沒到江南來呢。”
李鉦道:“哦,原來如此。”
那舟子道:“寨主吩咐我們特別留神,接李掌門的大駕。嘿,昨兒個剛說的,今天你老人家兩位就來了!”
李鉦心道:“到天山來恭賀我的使者,大概也就是半個月前應該回到他們的總寨來了,算時日不應有差,這人料想不會是假冒楊恭恕楊寨主的親信。”
但這舟子獐頭鼠目,滿臉猥瑣之相,姬玉笙卻對他有著說不出的憎厭之感,見他點頭哈腰,和李鉦一問一答,心中想道:“楊恭恕楊寨主是個身材魁偉的大漢,為何他的手下如此不堪?”
隻聽那舟子恭恭敬敬地說道:“正好兩位都到了,那麽請上船吧。”李鉦拉著姬玉笙的手道:“好,你前麵引路吧。”遂跟著那舟子上船。
輕舟一葉,疾如奔馬。李鉦和姬玉笙站在船頭,隻見水天一色,太湖七十二峰迤邐迎來,水色山光,船行湖上,宛若人在畫圖。
李鉦隻覺神清氣爽,對姬玉笙道:“太湖景色,果是名不虛傳!”
姬玉笙卻是毫無喜色,一雙眼睛,隻盯著那舟子,暗暗尋思:“長江水寨,聽說是隋朝末年的大將軍楊震昔日的屬下,楊震是越王楊素的堂弟,老家卻是揚州,為何楊恭恕寨主手下竟會有說一口字正腔圓北地口音的舟子?”
問那舟子道:“請問楊寨主在洞庭山嗎?”
那舟子道:“在啊。半個月前他在天寧寺聽榮枯上人講法,回到總寨才六七天呢。”
姬玉笙“哦”了一聲,不再言語。心中想道:“原來楊寨主也才回來不多久,想必應該見過派去天山向哥哥道賀榮升的使者了。”
她不再言語,但臉上卻沒有絲毫笑意,比起剛才在酒樓臨窗觀景,大大不同。那舟子已似有所覺,一雙眼睛滴溜溜亂轉,隻是李鉦和姬玉笙都沒注意到他的神色罷了。
過不多久,到了山下的碼頭,李鉦和姬玉笙隨那舟子舍舟登陸,由舟子領頭慢慢上山。
但隻見山下隴畝成行,山上濃蔭相接,花果飄香,倒不似冬季,宛若春天來臨一般。
李鉦心道:“聽楊寨主的使者說,楊寨主叫部屬開荒種果,下湖捕魚,與市民貿易,自給自足。不用騷擾百姓,朝廷也一直沒將洞庭水寨看作江湖組織,蘇州府台的大小官員,還常到兩洞庭山去視察楊寨主的寨兵,對他安寧一境的做法十分讚賞。由此可見,朝廷倒也並非一聽見江湖中事就要大為緊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