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爭奪皇帝的監護權,各路軍閥開始了一場修房子的比賽。長安方麵,由韓建親自擔任修宮闕使,征調各地的物資,在七個月內重建了長安宮殿群。
光化元年(898)八月二十五日,李曄回到長安,宣布改元光化。
此時,已經距離李曄出逃長安已經兩年之久。經曆過波折,李曄還是希望自己能收拾殘破不堪的江山。大唐王朝即將傾覆,一個落魄的皇帝想要在朝廷興起改革,想要掀翻所謂的利益集團,想要還天下一個太平,可想而知該有多難。
李曄派人給李克用和朱溫送信,希望他們止息幹戈。李克用確實是有和解的心思,可礙於麵子,不肯主動向朱溫拋出橄欖枝,於是找到成德節度使王鎔,希望他能做個媒人。然而,王鎔屁顛屁顛跑到了河南,卻吃了朱溫的閉門羹。
原因其實很簡單,朱溫已經收拾完河南附近的軍鎮,勢力如日中天,奪取天下、爭奪皇位已經被列到了他的日程表。別說李克用是他的絆腳石,恐怕連長安的李曄也成了他的心腹大患,這樣的停戰又有何意義呢?
李曄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被下屬拒絕了。
還是那句話,搞不定外敵,隻能搞搞內政。
大唐內亂的時候,宦官集團顯得非常低調。原因有二:長安被軍閥一鍋端,大家都處於朝不保夕的日子,沒什麽好爭鬥的;宦官集團有個原則,隻要其他人不打神策禁衛軍的主意,大家就可以相安無事。按理說,這樣的狀態很不錯,可李曄卻覺得很別扭,因為他想改革。重用親王,執掌兵權是他的一步棋,可韓建無情地粉碎了李曄的夢想,李曄隻能退而求其次,找宦官集團要回兵權。
想想看,宦官集團樂意嗎?
為了對付宦官集團,李曄找了兩個幫手:宰相王摶、崔胤。李曄的主要目標就是神策左軍中尉劉季述,神策右軍中尉王仲先,樞密使宋道弼、景務修。
在這場鬥爭中,皇帝、宰相和宦官肯定是水火不容的,可皇帝和宰相並非牢不可破的統一戰線,雙方不過是互相利用的關係,而藩鎮勢力則是他們爭相拉攏的對象。曆史再次證明,什麽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長安城內,李曄精神恍惚,喜怒無常,而且經常責罵宦官,表達對他們的不滿。明眼人都知道,李曄是在找宦官集團的晦氣。
崔胤的領導是朱溫,因此不會為李曄考慮太多,既然皇帝願意對付宦官,那就拚命地幹吧!王摶還算有點忠誠,他看李曄和宦官已經水火不容,於是及時給李曄提了個醒:您是皇帝,應該以大局為重,不能過於急躁。宦官勢力一直就存在,哪有那麽容易除去,您應該靜待時機,等平息藩鎮之後,再通過正當的途徑剪除他們,希望陛下平日裏不要表現得太過明顯,以免狗急跳牆。
王摶確實是老成謀國,李曄對自己擁有這樣一位宰相感到欣慰。
誰料想,崔胤不開心了,他趁機汙蔑道:“王摶早就和宋道弼、景務修等人勾結,意圖破壞陛下的鋤奸大計。”
慶幸的是,李曄有自己的判斷,在崔胤和王摶之間,他最終選擇了王摶。光化三年(900)六月,李曄下詔,將崔胤貶到廣州為官。
自從和朱溫結盟,崔胤幾乎在朝中呼風喚雨,就差滅掉宦官,奪取兵權了。誰料想,自己竟然在陰溝裏翻了船。崔胤離開長安的時候,一步三回頭,對權力的戀戀不舍讓他心生殺機,他發誓,一定會讓王摶後悔。
沒過多久,朱溫的奏折就到了,他揚言是王摶和宋道弼、景務修勾結,圖謀威脅李曄,而崔胤是忠臣。朱溫的態度一次比一次惡劣,大有一言不合就提兵來犯的意思。李曄迫於朱溫的**威,隻能再次下詔:罷王摶為工部侍郎,任命崔胤為司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然而,事情並沒有完。在崔胤的步步緊逼下,王摶、宋道弼、景務修三人相繼被貶,最後被勒令自殺。
崔胤突然覺得,背靠大樹果然是收益滿滿。有了朱溫的支持,崔胤在朝中打擊異己,把持大權,就連神策中尉們走路都要繞著他走。崔胤漸漸找到了唯我獨尊的感覺,有理由相信,橫著走路已經滿足不了他的虛榮心。
有一天,宰相徐彥若聽了一個八卦,說是崔胤對他有點不滿,徐彥若當即嚇得辭官歸隱。隨後,另一名宰相崔遠也被無故罷相。
隨著崔胤的崛起,李曄發現自己影響不了藩鎮節度使,壓製不住宦官,就連最想依賴的文臣也背叛了自己。自己殫精竭慮,圖謀殺賊,最後卻一無所有,失落、不平、憤恨充斥著他的內心。人經曆失望、希望,再進入絕望是一個很恐怖的過程,這不僅是身體的困乏,更是喪失信念,強化自己無能的過程。
自此以後,李曄隻好借酒消愁,隻要心情不好,就會毒打宦官、宮女,以此緩解精神壓力,宮中侍從人人自危。左軍中尉劉季述、右軍中尉王仲先、樞密使王彥範、薛齊迫於壓力,開始放下成見,結成了同盟。
經過頻繁的溝通,大家達成了一個共識:李曄年輕衝動,心機深沉,對宰相毫無駕馭能力,跟著他遲早被禍害。不如擁立太子為皇帝,尊李曄為太上皇,引李茂貞、韓建為強援,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樣可以保全身家性命。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初五,李曄到禁苑打獵,收獲頗豐,因而大擺筵席,通宵痛飲。回到內宮後,李曄又開始憂心國事,不知不覺頭昏腦漲,於是殺了幾個太監、宮女。到了辰時,也就是上朝時間,禁宮的大門依舊沒有打開,劉季述匆忙趕往中書省,對崔胤說道:“宮門遲遲未開,必定是宮中發生了不可預知的變故,我想帶著將士入宮,查看究竟。”說罷,劉季述率領一千禁軍破門而入。
過了許久,劉季述大汗淋漓地跑出來說道:“陛下昨夜醉酒,在宮中無故殺了數名宮女和太監,這樣的人哪有資格管理國家?自古以來,擁立明主,廢除昏君就是常事,我們也是為了國家考慮,並非反叛。”
崔胤頓時明白,這群人要搞政變了。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初六,劉季述等人提前在禁宮布滿了士兵,隨後召集大臣開會,單方麵宣布了宦官集團想廢立皇帝的意圖。而大臣們的作用,就是在廢黜皇帝的聯名狀上按下自己的小手印。直到此時,李曄還在後宮酣睡。如果他知道自己因為醉酒被廢黜,心裏的陰影麵積該有多大?
搞定朝臣後,劉季述便帶著軍隊前去麵見李曄,為了鏟除政敵,威懾後庭,劉季述瘋狂地屠殺宦官和宮女,血流成河。此時,李曄被喊殺聲驚醒,可還沒等他找到出口,劉季述便將他按在了**。
彼時,劉季述將聯名狀丟給李曄,陰陽怪氣地說道:“陛下,大家都知道您厭倦了帝位,因此希望太子執政,請您頤養天年。”
李曄一臉茫然:“朕昨晚喝多了酒,為何會鬧到如此地步?”
劉季述:“陛下,這是外臣寫的聯名書,如果您不聽從他們的意思,他們便誓不罷休。請您暫時先到東宮,局勢穩定後我們再將您迎回來。”
說白了,劉季述的如意算盤是把鍋甩到朝臣的頭上,這樣一來,宦官集團就不用擔心地方藩鎮遷怒於他們。
在禁軍的護送下,李曄帶著後妃轉移到少陽院。據史料記載,劉季述手裏拿著一個巨大的銀餅在地上畫圈圈,嘴裏不停地念叨:李曄在哪一天對我不好,哪一天又得罪我了,你看我都寫在地上了,你不冤枉吧。
雖然是細節,卻可以說明劉季述是心虛的,隻有心虛的人,才需要找理由洗刷自己背叛主子的惡行。隨後,劉季述讓親信李師虔鎮守在少陽院,並用鐵水鑄死了門鎖,封閉了所有可進出的空間,將李曄等人嚴密關押起來。
光化三年(900)十一月初七,劉季述假傳詔書,命太子李裕繼承皇位,更名為李縝。尊李曄為太上皇,少陽院更名為問安宮。
劉季述明白,自己掩耳盜鈴,意圖嫁禍大臣的事很難成為秘密。為了籠絡人心,他假傳詔書,將所有朝臣官升一級,凡是參與此事的將士都有錢財可拿。隨後,他開始調查宮內受過李曄恩惠的太監、宮女、侍臣、方士、僧侶、道人,將他們悉數打死。據史料記載,劉季述每天晚上都會殺人,白天則用十幾輛車運送屍體,就這樣持續了很長時間,一直到宮內再也沒有任何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