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揀來個孩子
八十年代的前羅村,那時還是個比較落後的小村莊,離縣城遠不說,交通也非常閉塞。
全村通共二三十戶人家,站在村頭一眼就可縱觀全村。
前羅連個學校都沒有,孩子們念書都是走七八裏地到鄰村上的。
羅健,十二歲,一個快樂、正義且又熱心腸的孩子,就讀於張家灣鎮大劉莊村小學五年級。
羅健是獨生子,而就在八五年的某天,他卻意外揀回來一個嬰兒,從此他又多了一個小Xiong-Di。
那天中午,天色晦暗北風乍起,羅健吃了飯正要去上學,路過村口時見前邊圍著幾個人。
他也跑過去跟著湊熱鬧,才發現人們正圍著隻大紙箱子議論紛紛。
箱口半敞,裏麵棉布包裹著的競然是個剛生下來不久的小嬰兒。
此時正值冬季,天氣十分寒冷,那個孩子靜靜的躺在箱子裏,眼睛緊閉著,小臉兒凍的發青,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呼吸。
村民們七嘴八舌的可憐著那孩子,卻沒一人願意往家揀。
風漸大了,孩子的嘴唇已凍成了青紫色。羅健很可憐他,想都沒想伸手抱起大紙箱子就往家跑。
看熱鬧的隨後擠了滿屋,羅健父母都是憨厚的莊稼人,看見兒子揀回個孩子來,兩口子倒沒責怪他,反而也可憐起這個孩子來了。
當即抱到炕上,解開棉布包一看,竟是個男孩,身體四肢健全,看不出哪裏有毛病,隻不過孩子太弱小了些,估計也就四斤左右,像個早產兒。
那個時期重男輕女的思想尤為突出,誰家會把個好端端的男嬰扔了不要,就更叫人匪夷所思了,除非……
除非這個可憐的孩子是個見不得光的私生子。
小家夥一緩過來就是咧著小嘴哇哇大哭,聲音還不小呢,把個羅健樂壞了,一邊逗他一邊問:“喂喂,小東西,你是哪的人啊?”
大夥又被羅健逗笑了,母親熬了碗米湯喂給小家夥吃,小家夥就跟餓狼似的,喝了米湯臉色明顯好轉,也不哭鬧了,閉著眼睛又呼呼的睡上了。
羅健趴在炕上目不轉睛的看著他的小臉兒,還時不時的湊上去聞聞,人們都說:“小健他媽啊,好端端的孩子你兩口子就留下算了!”
“是啊媽,就把他留下吧!你看他好可愛呢!”羅健拽著母親的胳膊央求。
母親心軟了,父親也在旁邊抽著袋煙,樂嗬嗬說:“留就留,挺好的孩子,能讓健兒揀回來,就是跟咱家有緣!”
羅健輕手輕腳看了小家夥一會兒,回頭問母親:“媽,他以後該叫我什麽啊?是叫哥哥嗎?”
母親笑道:“是啊,可不叫哥哥唄。”
羅健又問:“那咱給他起個名字吧?”
母親說:“你給他起吧,他是你揀回來的,這個名你起最合適。”
羅健可犯愁了,想來想去捉摸了半天,腦袋都快想破了:“要不叫冬揀吧,冬天揀到的……唉,不行不行,太難聽了!要不……叫冬生?算了算了!這麽老氣……”
父親在一旁笑的合不攏嘴,母親說:“你們看,這孩子長的還挺白淨呢,小臉兒跟玉一樣。”
羅健靈光一閃,立刻叫道:“對啦!那就叫他玉吧!羅玉!”
自從小羅玉來到村子,也是趕巧了,這兩年村裏相繼出了幾樁禍事,最近五嬸家的兒子又不小心掉井裏淹死了。
人們卻把矛頭紛紛指向了年僅兩歲的小羅玉,一個無辜的小孩子竟成了村民口中的災星。
當麵背後的指指點點惡語誹謗,讓老實巴交的父親抬不起頭來,母親似乎也對小羅玉有了歧視。
家族中輩份最高的老三爺爺坐不住了,親自登門找到了羅健家裏。
“我說小健他爸,你五嬸他小子淹死了你知道不?”
父親蹲在屋簷下抽著煙說:“我能不知道麽?”
老三爺爺歎了口氣:“也別怨我說你什麽了,自從你家揀回這麽個……唉!你看吧,連著這兩年哪年沒出過事?不祥啊,大不祥啊!”
羅健聽見了就在屋裏跳出來,嚷嚷道:“這和我弟弟有什麽關係啊!他們家出事又不是我們幹的!你們也太不講理了吧!合著誰家出了事就把屎盆子往我弟弟頭上扣,都欺負他小又是外來的是不是?”
老三爺爺瞪了瞪眼:“這小子,跟誰說話呢這麽沒大沒小?"
羅健叫道:“你們才沒大沒小呢!都大人還期負這麽小個孩子!"
老三爺爺拿他沒轍了,隻對羅健父親說:“你呀趕緊把那娃娃送走,要不然咱村還消停不了!”說完就甩手走了。
羅健一家當即陷入陰霾,父親一個勁的抽煙,母親一個勁的歎氣,羅健更是氣得不知道怎麽罵才解恨。
而毫無所知的小羅玉則一臉懵懂的看著大人們,還悄悄的拽了下羅健的手,奶聲奶氣的說了聲:“哥哥,抱!"
不幸的事情發生在羅玉四歲那年,也因此給村民們留下了話柄。
那天傍晚,下地務農的父親正準備回家,路旁高壓線突然在此時斷掉了下來,正好被父親趟中,高壓電流穿過身體的瞬間,父親一命嗚呼。
家中的頂梁柱突然間倒塌了,飛來的橫禍讓母親突發腦溢血,經過一番救治總算保住了命,卻是終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
本來拮拘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部落在了年僅十六歲的羅健身上。
人們在感歎這個不幸家庭的同時,也更加加劇了對羅玉的敵視。四歲的小羅玉在人們眼中徹徹底底成了個禍害,人們對他避之而不及,唯恐這個不祥的孩子給自己帶來災禍。
老三爺爺他們更是屢勸羅健,讓他趕緊把羅玉送走或是扔掉,別看羅健年紀不大,他要是拿定了主意任誰都說不動。
人們一時間想不出更好的法子,也隻能對這Xiong-Di倆避而遠之。
幸虧有兩家關係不錯的鄰裏幫襯著,再加上政府的那點救濟,羅健家的日子才得以勉強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