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深圳一家公司召開內部會議,當時營銷部經理正在向董事會匯報公司的營銷計劃,公司的CEO卻對這些計劃絲毫無興趣,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產品為上,好的產品自然比任何營銷計劃都有用。
在大會上,他絲毫不客氣地隨手甩給營銷部經理三個問題:“你如何說服消費者購買這些產品?他們又如何會聽從我們的宣傳呢?公司憑什麽可以在長時間內都抓住客戶的心?”營銷部經理並沒有慌張,而是簡單提到了一個詞:“願景”。
在那之後的十年時間裏,這家公司的產品一直賣得很好,營銷部經理真的給這些客戶創造了一個願景故事:一個下班的男人,疲憊地躺在沙發上,但隻要幾個按鈕,就能夠遙控家中一切電器。從今天的角度來說,就是智能家居,而這正是公司努力發展的方向。
除了商業運作的需求之外,很多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都體現出了某種願景,一些有關英雄事跡的故事可能會催生聽眾的英雄夢;成功人士的創業經曆會催生出他人的商業夢;科學研究的故事會催生孩子的科學夢。從小到大,孩子們所接受的那些故事,大都具備一定的願景,或者能夠幫助孩子產生類似的願景,人生的那些小夢想通常都是在故事中產生的。
為聽眾創造出一個願景,依靠這個願景,聽眾反而更能夠對這個故事以及說故事的人產生好奇。盡管誰都知道,實現某一個願望有時候並不那麽輕鬆,或者有可能脫離了現實,但如果有人說,隻要怎樣去做,隻要做什麽,就有可能實現某個目標和理想,那麽聽眾很可能會為之著迷。
更加準確的說法是,講故事的人會想辦法為迎合聽眾的需求來創造一個故事。從事營銷活動的人都知道,想要賣出自己的產品,或者想要讓自己的產品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就需要讓自己的產品更具附著力,或者說粘性,更通俗地說,就是讓產品滿足人性中的一些需求,這種需求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也可以是一種精神享受。
為什麽很多人都喜歡抽煙?而且明知道抽煙有害身體健康,仍舊對香煙愛不釋手?原因就在於香煙中的尼古丁能夠讓大腦產生更多的多巴胺,這是一種負責在大腦中傳遞快樂、愉悅和興奮的物質,在談戀愛的時候,同樣會刺激大腦產生多巴胺,因此人會感覺到快樂。因此可以說香煙受到歡迎的原因,就在於它能夠給煙民帶來快感,這種快感就是香煙的附著力。換句話說,人們需要快樂,或者說人們有這樣的願景,而香煙實現了這個願景。
好的故事也應該擁有這樣的附著力,無論是讓人感到快樂,給人帶來更多的精神享受,還是能夠滿足生活中的需求。
很多時候,願景故事都是關於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設想,團隊內的領頭羊會為成員描繪一個美好的未來,並激發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從而使人產生一種不怕困難、積極向上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類願景故事通常都發生在逆境中,也就是說,當遭遇困境和挫折,或者奮鬥的過程比較艱難時,團隊負責人會借助故事來描述一個好的願景。
無論如何,這些擅長講願景故事的人都做了一個聰明的舉動,盡管有時候人們會發現這些憧憬並不那麽現實,離自己非常遙遠,但是當有人告訴他們自己隻要做什麽、怎麽做,就可能會滿足自己的某個理想,這種想法仍舊會讓他們為之著迷。
華為公司的創始人任正非曾經問過員工這樣一個問題:“2000年以後,華為最大的問題會是什麽?”許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們也根本沒想過2000年以後的事情。任正非當時笑嗬嗬地說:“是錢多得不知道如何花,你們家買房子的時候,客廳可以小一點,臥室可以小一點,但是陽台一定要大一點,還要買一個大耙子,天氣好的時候,記得經常在陽台上曬錢,否則你的錢全發黴了。”
要知道在當時,華為正麵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公司的發展處處受到壓製,一直處於掙紮狀態,由於公司資本不足,有時候就連員工的工資也發不出來,很多員工都很沮喪。不過任正非卻樂觀地為所有人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這樣就等於給員工創造了一個“願景”,畢竟誰都希望能夠掙錢,而任正非則敢於說出這些話,並要求所有的員工記下這些話,以引起員工的情感共鳴。
人生並非總是順利的,可以說多數時候,都處於不順的狀態,即便現實生活還不錯,人們一直都渴望情況變得更好,編造願景故事的目的就在於讓聽眾的生活更有目標,不僅激起他們奮鬥的動力,也會讓講故事的人(編造夢想的人)變得更受歡迎。
無論如何,一個善於幫助他人打造未來的人,往往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而這種影響力不僅僅在於利益的供給,還在於提供一種改善生活、提升水平的能力,對於聽眾來說,能夠學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