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戰局,焦點
明天早上出發去哈爾濱考試,嗯,三天後才能回來,周一恢複更新,請大家諒解哈。
感謝ang2…,沉默de夏花,無名無天,太極唐三彩,我是第二條蟲,把盞龍血熱,相見有是多年,南海陣雲,夢煙寒?夜憑欄,不是笑笑生,歐陽賀誌,yangzi ,劍俠dodo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心想事成,闔家歡樂。
閩省戰局雖然因為鄭家的內亂而有所變化,但明軍已經占據了明顯的優勢,特別是擊敗滿蒙八旗的影響,更使戰爭的天平傾向於明軍。
在福建,比較有戰鬥力的清軍有三支,耿精忠的藩兵,同安總兵施琅的水師,漳州海澄公黃梧的部隊。如今三去其二,耿精忠的藩兵先是在援粵行動中被消滅一部,又在隨滿蒙八旗作戰中損失不小,實力折損近半,已經難以獨自抵擋水陸齊備的明軍。
而滿蒙八旗的兵敗,無疑促使處於觀望和猶豫的清軍做出了最終的決定。希望沒了,主心骨要垮了,難道還不為自己和身家考慮?
三月,明軍東路軍攻打同安,清同安守將華尚蘭以城降;不久,海澄守將麵對來勢洶洶的明軍,也易幟歸降;四月,清將王藩錫施計殺死泉州守將賴玉、耿藩部將王進,反正投誠。
馬寶率領的西路軍則接連收複德化、永春、大田、永安等縣,兩路大軍的攻擊矛頭直指耿精忠老巢福州。
………….
耿精忠在收縮兵力?閱讀著最新的戰報,朱永興做出了判斷。這也是目前明軍進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從殲敵和收降的清兵清將來看,耿藩的越來越少。
收縮兵力。蝟集於福州,倚堅城與明軍決一死戰?或者是拖延時間,等待他省的援軍?朱永興露出了一絲冷笑。
目前能夠增援福建的隻有浙江和江西兩省。江西的清軍正集結於贛州,與奪取了大小梅嶺的李嗣興所部對峙;而清軍水師幾近覆滅。浙江的溫州、台州、寧波、杭州、嘉興等沿海之地麵臨隨時的威脅,也不可能抽調出太多的兵力赴援福建。
死守,守死!這樣集中起來更容易收拾,介時水陸夾擊福州,耿精忠肯定會落得與尚可喜同樣的下場。
“殿下,屬下奉還王印。”機要室主任查如龍恭恭敬敬地將王印呈上。
“辛苦了。”朱永興伸手接過,看了看查如龍,笑著指了指臉。
“支前證”、“土地券”等都要蓋王印,這是朱永興的意思,既彰顯對有功之士的重視。也是收買人心的一個手段。帶著王印的憑證,對於老百姓來說,那是多大的榮譽,說供起來也不為過。在得到實惠的同時,也就把施恩者——岷王朱永興記在了心裏。同時。這也是一種概念上的偷偷轉換,朱永興便代表著朝廷,以後呢,他就是朝廷。
查如龍不好意思地在臉上蹭了蹭,說道:“閩省義民不下於廣東,踴躍程度還有過之,殿下激勵之策收效顯著。盡得民心哪!”
“民心哪,清廷既失之,孤豈能不得?”朱永興輕輕歎了口氣,沉吟了一下,低聲說道:“延平王的筆跡和印章,你可有把握了?”
查如龍猶豫了一下。點頭道:“殿下放心,屬下已有七八分把握。”
“那便好。”朱永興輕輕吐出一口長氣,“有備無患,能否用上且不說,若沒有個準備。可就拿不住那鄭經了。”
“屬下明白。”查如龍突然狡黠地一笑,說道:“殿下,興許用不著咱們出手,台灣那邊便會有招兒對付鄭經呢?”
朱永興輕輕點了點頭,這說得沒錯,自己占著朝廷大義,台灣的鄭襲等人豈能不走這個門路?看來,主動權確實已經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對於福建來說,是沿海遷界的重災區,尤以興州、泉州和漳州三府最為嚴重。所遷之民,全都失去生計,顛沛流離,號泣之聲淒厲,背夫棄子、失父離妻的人間悲劇隨處可見。
也正因為如此,明軍的到來,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再有一係列激勵政策,支前、擁軍的熱烈程度不下於廣東。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特別是在這朝代更替、人心不穩的時候。清廷的短視和暴虐給自己掘了墓坑。時勢不同,因為朱永興的存在,南明未滅,且大有中興之勢,民眾有希望,有光明,激起的反響自然更大。
對於朱永興來說,他也認識到了南明與清朝在抗衡中具有的優勢。那便是發動和組織,雖然還逃不出以利相誘這個手段,但在戰爭潛力上來講,南明已經具備了與清朝抗衡的本錢。
資金、物資的獲取渠道,寬鬆惠民的政策,民眾擁軍支前的熱情,擴軍裝備的速度,南明都大大超越於清朝。更重要的是,每光複一地,都能把人力、物力盡快發動起來,捆綁上朱永興的戰車。就這一點,清朝是忘塵莫及。
別看現在明軍的主攻方向在福建,其他各地駐軍其實也在不斷的補充和加強。四川的李定國,雲南的白文選,粵贛、桂贛交界的李嗣興和馬惟興,還有廣州的衛戍師,一旦槍枝彈藥的缺口被補上,在整個長江以南,明軍可以在多個省份開始聲勢浩大的大反攻。
火槍兵的優勢也日益顯露,一個月便能訓練完畢,拿槍上陣。如果緊急,一周或半個月,也能夠補充進軍隊以戰代練。這種速度,再有以老帶新的補充方式,也是清朝所不能比擬的。
從目前的形勢看來,頗有些象晉王李定國兩蹶名王的時候,明軍氣勢大漲,清軍不敢接戰。但鄭家的內亂,又增添了變數,雖然主動權在手,朱永興也要權衡利弊,不使明軍和鄭家有火並的危險。
鄭成功逝世後,在台諸將黃昭、蕭拱宸等人以鄭經“**”,“不堪為人上”,擁鄭襲為東都主,並分兵準備抗拒鄭經。
而鄭經在得到消息後,以陳永華為諮議參軍、周全斌為五軍都督、馮錫範為侍衛,準備整師渡台。
這樣一來,台灣和金廈這兩股鄭家的勢力,便都要從“朝廷”這裏得到大義和允準。鄭經想承襲延平王的爵位,國姓爺的榮譽;鄭襲也要得到“朝廷”的冊封,以便名正言順地抗拒鄭經。
焦點一下子集中到了朱永興身上,左右逢源之際,朱永興當然也要力爭形成對自己最有利的局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