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OKR中的“O”決定好了之後,接下來,就要設定在朝著該“目標”進軍時,用作目標參考值的“關鍵成果(Key Result)”了。
就像第一章中所說的那樣,“關鍵成果”可以用數值來進行表示。
為了取得更大的成果,我們采取了怎樣的行動?這些行動又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如果我們能清楚地掌握這些情況,就能馬上跳至“設定關鍵成果”的環節。
但是,如果目前還達不到上述狀態,推薦大家先從“繪製分析模型”入手。
特別是,當你要開展某項新的事業,對所涉及領域的知識的了解非常匱乏的時候,我們就要綜合團隊成員的意見,提出相應的假設。
因果循環圖的示例
在這裏,我就用“負責網絡銷售的團隊,目標是提升銷量”的情況來舉例子吧。上一頁的圖是按照“因果循環”的方式繪製的。
黑色的箭頭表示“當尾部的數值增加時,箭頭處的數值也會隨之增加”。
白色的箭頭表示“當尾部的數值增加時,箭頭處的數值反而相應減少”。
兩根豎線則表示“滯後”。所謂“滯後”是指箭頭的尾部發生變化後,箭頭處的改變需要多花一些時間。
“因果循環圖”①中:
· 要想增加銷量,就必須增加利用網絡係統購物的會員數。
· 要想增加會員數,就必須提升商品的庫存數量。畢竟,如果想買的東西沒現貨,大家就不願意辦理會員了。
· 要想增加商品的庫存,就必須有相應的銷量作為支撐。
“因果循環圖”②中:
· 負麵評價增多,導致銷量下降。
“因果循環圖”③中:
· 商品庫存增加後,網絡銷售係統的處理速度變慢,導致網購體驗變差,整個網絡係統的品質逐漸下降。
· 網絡係統的品質下降後,又招致更多的負麵評價。
像這樣,我們綜合各團隊成員的想法,做成了一個能看得見的模型。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太過詳細的信息會導致最後繪製出的圖表很複雜。
複雜的圖表會令人難以理解。因此,以適當抽象的方式,進行簡單的描繪即可。
由於這裏所描繪的模型僅僅是一種假設,因此不要被該模型所束縛。順便說一下,在描繪這種模型時,可以參考“貝佐斯的餐巾紙”的故事(譯者注:傑夫·貝佐斯是亞馬遜公司的創始人。貝佐斯當年就是用一張餐巾紙向投資者描述了創立亞馬遜的計劃,並成功地得到了寶貴的20萬美元的種子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