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情片的敘事母題
雖然愛情的方式千姿百態,愛情的故事也不可勝數,但愛情片在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敘事母題。在這些敘事母題的基礎上又衍化出許多曲折的愛情故事。這些敘事母題大致包括灰姑娘、情路難和三角戀三種。
灰姑娘是愛情影片中最長盛不衰的一種敘事母題,從梅裏愛的《灰姑娘》一片到新近的歐美電影中都可以找到大量的灰姑娘般的愛情故事。究其原因,可能在於灰姑娘的故事本身便具有強烈的夢幻元素。在以觀眾的情感認同和自身投射的心理為基礎而進行創作的美國好萊塢電影中,美妙的愛情幻夢更是必不可少的。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也得以暫時遺忘自身的現實處境而做了一個灰姑娘與王子相愛的美夢。因此,灰姑娘的敘事母題至今仍廣受歡迎。上一節提及的《一夜風流》《魂斷藍橋》《羅馬假日》和《諾丁山》均是灰姑娘模式的變體,所不同的隻是《一夜風流》和《羅馬假日》是以富家女/公主戀上窮小子而顛倒了灰姑娘模式中的男女地位。
情路的艱辛也是愛情影片集中表現的母題。一對男女曆經了重重磨難才得以廝守終生,甚至有些情侶最終也無法衝破束縛而結合。情路的困難不但讓愛情的崇高和美好得以彰顯,而且因此增加的辛酸和悲傷的情感元素也讓觀眾在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經曆中體驗到更加豐富的觀影情緒。所以情路難的敘事母題也一直受到愛情片創作者的青睞。《兩小無猜》《莎翁情史》《泰坦尼克號》《紅字》等影片都在銀幕上強調著愛情路上的艱難險阻。《紅字》(The Scarlet Letter,美,1995)改編自霍桑的同名小說。在18世紀的波士頓,已婚婦女海絲特隻身來到美國,不久後她生下了一個女嬰,因此被以通奸的罪名受到宗教權力機構的嚴酷懲戒——她必須每天把標誌著通奸者的紅色“A”佩戴在身上,但是她卻拒絕透露誰是嬰兒的父親。海絲特在城外的一間小茅屋安家並以針線活為生,撫養著女兒珠兒。海絲特的丈夫來到了美國,他改名為羅傑,並以一名醫生的身份暗中觀察海絲特,想要找出其通奸的共犯。7年過去,海絲特因其善良的本性而被眾人接納,而羅傑也判斷出牧師丁梅斯代爾便是海絲特的情人,於是他不斷地對其實施精神上的折磨。海絲特準備帶著女兒和丁梅斯代爾一起逃走,但是計劃因為被羅傑發現而失敗了。丁梅斯代爾因為內心的恐懼、愧疚和不安而生病。終於,他決定在全體民眾的麵前登上絞刑台承認他的罪行,以生命來換取道德的淨化和愛情的永恒。
三角戀也是愛情影片中相當常見的母題。在愛情的世界裏,世俗觀念隻能容納兩個人,但是世事難料,命運的捉弄常常讓三個人同時陷入愛戀之中,於是一場愛情的角逐就會不可避免地發生。有些影片僅是輕描淡寫地講述一個人在兩個情人中間的情感徘徊,而另一些則把影片表現的重點放在三個人的感情拉鋸戰中。相關的影片包括《亂世佳人》《麵紗》《烈火情人》《燃情歲月》等。法國導演路易·馬勒(Louis Malle)的《烈火情人》(Damage,英、法,1992)講述了神秘女子安娜與即將入職的內閣部長斯蒂芬及兒子馬丁之間的一段畸形的三角戀情。斯蒂芬與妻子英格麗、兒子馬丁、小女兒薩莉一家過著美滿安逸的生活。在一次家庭宴會上,馬丁帶來了他新認識的女友安娜,斯蒂芬竟然與安娜一見如故並很快墜入愛河。在藝術畫廊工作的安娜是一個有著不堪回首的往事的女子:她的親兄弟曾經因為愛上她,無法麵對自己的不倫之戀而自殺。斯蒂芬被安娜強烈吸引,兩人時常秘密約會並瘋狂歡愛。馬丁向安娜求婚,安娜答應了,但是就在兩人宣布訂婚的當晚,斯蒂芬卻控製不住地進入安娜的房間,被薩莉發現了。在安娜和馬丁舉辦婚禮的前夕,斯蒂芬和安娜最後一次約會卻不期然地被馬丁發現。驚慌失措的馬丁不慎從樓梯上摔下並當場死亡。憤怒的安娜離開了斯蒂芬,而身敗名裂的斯蒂芬辭去部長之職,隻能孤苦伶仃地蝸居在一個小鎮裏,惘然地懷想著過去的一切來度過餘生。這段刻骨銘心的三角戀讓斯蒂芬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影片名稱的直譯“愛情重傷”即反映了這場不倫和三角愛情的苦果。
2.愛情片的精神價值
愛情的魔力和唯一性,是愛情影片建構其故事情節的基本前提。在愛情的驅動下,男女主人公才會為了追求愛情而行動,從而推動愛情片的情節發展。在愛情片中,愛情的力量被無限放大,成為解決階級隔閡、貧富懸殊、天災人禍、生老病死等困難的神奇動力。在愛的驅動下,公主會愛上落魄的記者(《羅馬假日》);富家子會愛上出身於糕餅店的女孩(《愛情故事》);莎士比亞會因為愛人而獲得創作的靈感(《莎翁情史》);甚至死去的幽靈仍會守護在愛人的身邊(《人鬼情未了》)。2004年的法國影片《漫長的婚約》(A Very Long Engagement),以一個法國版的“孟薑女尋夫”的故事,再次表現了愛情鑄造的奇跡。法國女孩瑪蒂爾德三歲時不慎從梯子上跌倒,從此殘疾。長大後的她與青梅竹馬的馬納什訂下了婚約,隨即馬納什奔赴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目睹戰爭的血腥,馬納什與其他四名士兵用手槍打傷自己的雙手,希望因此得以逃離戰爭的噩夢。但他們的行徑被人發現了,留給他們的是殘酷的軍事法庭的審判——發配到德法兩軍之間的無人地帶。等待他們的將是幾無生存可能的密集的交戰火力。然而,瑪蒂爾德不願相信戀人已經死去的事實,她從一個垂死老兵的臨終證詞中看到一線希望,於是,她憑借一己之力,拖著行走不便的身軀,開始了辛苦而漫長的調查工作。她從許多信息中逐漸摸索到事情的真相。最後,瑪蒂爾德終於找到了失憶的馬納什。
愛情是一門戀人之間相處的高深學問,如何使自己的個性與另一半的性格相融合、相諧調,是戀人們通往幸福之路必須修讀的課題。不少愛情影片以戀愛中的男女各自的性格表現和個性衝突為敘事線索來支撐整部影片的劇情發展。這在許多愛情喜劇的經典名片中都得到體現。《一夜風流》中的艾倫和彼得的相識相戀便盡現了一對個性鋒利的男女如何由爭吵鬥嘴到情投意合的過程。法國影片《兩小無猜》(Jeux d’enfants,2003)講述了一對男女之間持續數十年的“愛情遊戲”。小男孩於連在校車前向小女孩蘇菲表示喜歡她。蘇菲的回答是:“那你證明給我看,敢不敢?”於連趁司機不在場,推動汽車的手閘使汽車衝下斜坡。這一瘋狂的“證明”讓兩人成為朋友,並從此開始了沒完沒了的“敢不敢”的遊戲。熱愛冒險的蘇菲和個性倔強的於連一邊深愛著對方,一邊卻不敢承認這份愛情。兩個人之間的較勁一直繼續下去,直到最後相擁在建築工地上,等待著水泥漿把他們凝固在一起。
戀愛中的人往往需要麵對兩難選擇。他們在理智與情感、天性和文明、欲望與法律、基督之愛與性欲之愛、趣味相投的戀人與相輔相成的戀人、婚姻和沒有未來的愛情等之間進行著艱難的選擇。他們內心天平的搖擺也成為愛情影片著力表現的精神內涵。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的《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美,1993)講述了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美國上流社會的一樁情事。年輕律師紐蘭和貴族女子梅訂婚了,但就在此時,梅的表姐埃倫的到來卻激起了他心底的漣漪。女伯爵埃倫是一個真性情的女子,她在當時保守的社會風氣下,敢於向不愛的丈夫提出離婚而背上不道德的名聲。她深深吸引了表麵中規中矩、內心卻非常藐視虛偽的社會道德觀的紐蘭。但最終在輿論壓力之下,紐蘭還是在理智與情感之間選擇了前者。紐蘭與梅結婚後,發現自己在無愛的婚姻中越陷越深而極為痛苦,他無法再自欺欺人,終於向同樣備受煎熬的埃倫表達了心中的愛意,並決心去歐洲找她。但此時,梅卻告訴他自己懷孕了。紐蘭第二次選擇了向社會規則和家庭責任妥協,從此再也沒有見過埃倫。影片酸楚的結局讓觀眾潸然淚下:老年喪妻的紐蘭終於有機會見到埃倫,但是他卻選擇了在埃倫的窗下佇立著,懷想昔日心中的所愛……
3.愛情片與時代風雲
在前麵對愛情影片的曆史描述,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愛情的代際差別。愛情的發生與其特定的時代總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某些愛情影片中,時代隻是被作為一個模糊而沉默的背景,在人物的愛情觀、價值觀和道德觀裏得到隱現;而在另一些愛情影片中,時代的風雲卻會直接現身於戀人的感情之間。最明顯的是如戰爭、保守的社會道德風氣等,成為阻隔戀人幸福結合的一座大山。擅長創作愛情影片的英國導演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的《冷山》(Cold Mountain,美,2003)描寫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一對戀人在戰爭年代的苦難愛情。英曼在前線遭遇重傷,生命垂危的他隻想活著回到家鄉冷山與心愛的情人艾達相聚。在經曆重重險阻之後,英曼終於踽踽獨行,回到冷山。在與同樣經曆了生活磨難的艾達共度一夜後,他與當地以捕殺逃兵為名義的惡勢力進行了一番對決,自己也受傷死去。在《冷山》中,無論是前線的男人還是留守的女人,都在戰爭中遭遇了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折磨。而同樣是南北戰爭,則讓《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美,1939)中的郝思嘉這個昔日的嬌小姐學會了用粗糲的雙手支撐起生活下去的信念,也讓她與惺惺相惜的白瑞德逐漸產生了愛情。
4.愛情片與其他電影類型的雜糅與滲透
愛情片具有很強的衍化性和滲透性,經常與其他的影片類型進行結合,比如與喜劇片的融合有《一夜風流》《女友禮拜五》《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等影片;與戰爭片的結合有《亂世佳人》《英國病人》《漫長的婚約》等影片;與災難片的疊加則有《泰坦尼克號》《珍珠港》等影片;與歌舞片的混合有《雨中曲》《紅磨坊》等影片;與盜匪片結合在一起有《邦妮和克萊德》《狂人皮埃羅》《美國往事》等影片。還有與科幻、恐怖等類型元素雜糅的影片,不逐一細數。愛情與其他類型元素的雜糅能讓影片的內涵層次更為豐富,人物形象的建構也更為完整。
5.愛情片在風格上的浪漫化傾向
因為愛情影片旨在表現愛情的美好與感人,所以影片創作者總是不吝嗇使用各種形式手法來強化浪漫的電影風格。好萊塢經典時期的愛情片便是俊男靚女的世界,捧紅了許多電影明星,如費雯·麗、嘉寶、奧黛麗·赫本、格裏高利·派克、克拉克·蓋博等。至今,愛情片仍然是製造明星最密集的電影類型之一。此外,攝影師總是通過各種燈光和角度增加明星們的魅力,比如用主燈光加輔助燈光的手法來豐富人物的麵部層次,使用輪廓光來增加立體感等。另外,抒情的電影音樂也是浪漫的愛情影片中必不可少的。許多愛情片中的歌曲都成為廣為傳唱的經典曲目,如《魂斷藍橋》的主題曲《友誼天長地久》,《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我心永恒》等。
除了這些經典的表現手法,也有不少電影創作者在愛情片中進行了成功的形式探索,比如敘事結構上的“片中片”結構等。西班牙導演卡洛斯·紹拉的《卡門》和英國導演卡雷爾·賴茲(Karel Reisz)的《法國中尉的女人》都是如此。《法國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美,1981)根據約翰·福爾斯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以套層結構的形式,同時敘述了相隔一個世紀之久的兩個故事,用同樣的演員分別扮演不同時代、不同性格的兩組人物。影片以20世紀80年代某攝製隊在英國某小鎮拍攝一部描寫19世紀60年代即維多利亞時代的愛情影片《法國中尉的女人》為起點,分別描寫了演員安娜與邁克的愛情故事,以及劇中人薩拉與查爾斯的悲歡離合。影片利用電影語言時空交錯的靈活性特點,把不同時代的兩個故事展現在銀幕上,將維多利亞時代的兩個戀人如癡如醉的愛情和扮演這對戀人的電影演員在工餘時間的曖昧關係穿插起來,兩個不同時代的故事相互平行、相互呼應,巧妙細膩地展現了兩個演員之間關係的發展和變化,以及劇中角色對扮演者潛移默化的影響,使觀眾很自然地把兩個不同時代的故事聯係在一起,對影片所展示的愛情婚姻觀念在20世紀的隨心所欲和19世紀的循規蹈矩進行對比,加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