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檔案 ☆

片名:這個殺手不太冷

外文:Leon

導演:呂克·貝鬆

編劇:呂克·貝鬆

主演:讓·雷諾、娜塔莉·波特曼、加裏·奧德曼、丹妮·愛羅等

上映:1994年9月14日

國家/地區:法國、美國

片長:110分鍾

獲獎:獲1994年法國愷撒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法國導演呂克·貝鬆1959年3月18日生於巴黎,幼年時的職業理想是潛水運動員和航海家,但17歲時一次潛水事故終止了貝鬆的計劃,繼而他決定轉行做電影製片人。呂克·貝鬆19歲前往美國洛杉磯,學習了3個月的電影製作課程,並開始拍攝實驗短片。1983年,貝鬆的電影處女作《最後的戰鬥》獲獎,據說這部黑白、寬銀幕的無聲科幻片的成本僅有幾法郎。1985年的《地下鐵》和1988年的《碧海藍天》為呂克·貝鬆在國際影壇贏得了廣泛的聲譽。尤其是影片《碧海藍天》,盡管獲獎無幾,但呂克·貝鬆仍將其視為電影生涯中最重視的作品。因為其中投注了少年貝鬆對海洋的熱情和向往,而片中最後投身大海的潛水員傑克則是貝鬆本人對海洋和生命理想的化身。作為法國年輕導演的開路先鋒,呂克·貝鬆與讓-雅克·貝內克斯、卡拉·克斯被評論界取其姓氏的第一個字母並稱為“BBC”,或“新巴洛克派”“新浪漫派”等。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電影流派。貝鬆等三人藝術上各自獨立,但他們具有某些相似性特征:“新巴洛克派”成長於影像藝術普及的時代,文學的影響並不深厚。他們認為對電影來說,畫麵和視覺是優先於故事的;而流行時尚的藝術元素和高科技的拍攝手段,如來自廣告攝影、電視商業廣告甚至音樂錄像的常規方式都被他們用於電影創作。快節奏、複雜的電影技巧、傳統情節的再造是“新巴洛克派”的共同特點。

1990年的《尼基塔》和1994年的《這個殺手不太冷》是呂克·貝鬆由藝術電影轉向商業電影的成功過渡。二者同為暴力犯罪題材,主角都是相似的“持槍少女”。《這個殺手不太冷》講述了在大都市裏,獨行殺手萊昂和12歲的鄰家少女瑪蒂爾達之間的故事。瑪蒂爾達的父親因毒品糾紛招惹了“壞警察”史丹,一家慘遭殺害;出門購物的瑪蒂爾達幸免於難,而鄰居萊昂的幫助讓她在意圖趕盡殺絕的壞人眼皮底下躲過一劫。從此,無依無靠的瑪蒂爾達無視萊昂對自己的不習慣,二人相互磨合、生活在一起。瑪蒂爾達窺見了萊昂的秘密,要求萊昂教她殺人、幫她報仇。幾經周轉,萊昂妥協。在“殺人教學”的過程中,二人間萌生了模糊的感情,萊昂教瑪蒂爾達關於槍和殺手的知識,而瑪蒂爾達則教會萊昂關於愛和生活的真諦。瑪蒂爾達查到仇人“壞警察”史丹的資料,孤身一人前去報仇,無奈被俘;萊昂及時趕到,救回了瑪蒂爾達。二人卻暴露了身份,最終被史丹帶人包圍,一切危在旦夕。萊昂堅持讓瑪蒂爾達先逃走,自己留下來對付史丹和200個全副武裝的警察。就在萊昂即將逃出包圍、走向光明的一刻,被奸詐的史丹於背後偷襲,垂死的萊昂早有準備,最終與史丹同歸於盡,為瑪蒂爾達報了仇。而存活下來的瑪蒂爾達回到自己曾經深惡痛絕的女子管教學校,重新開始生活。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殺手不太冷》在參照典型的犯罪題材影片的基礎上有所超越。與常規犯罪片類型模式類似,該片同樣以暴力不法分子為主人公,以現代都市為背景,表現社會邊緣人群的生活狀態,追求暴力美學,以悲劇結局;但在《這個殺手不太冷》中,殺手萊昂和少女瑪蒂爾達不是邪惡、反社會和反人道的。他們對抗的不僅是法律,而是(腐壞的)暴力機器;“不殺女人和小孩”的殺手萊昂對比殘酷屠戮婦女兒童的“壞警察”史丹,正義的天平必然傾向於萊昂。影片開頭,萊昂獨自一人執行任務,身手敏捷、以一敵十,圍剿了毒品商人團夥。如果說殺人是犯罪,那麽萊昂殺的是逃過法律製裁的不法分子。無論萊昂有無意識到,他的確替代缺席的正義和法律,行使了“清潔”的權力。又例如在史丹屠殺瑪蒂爾達家人的段落,史丹身為警察卻是毒品交易的背後黑手,準時“赴約”,殺人前先嗑藥,在致幻狀態下一邊品味著貝多芬、莫紮特、勃拉姆斯的音樂,一邊瘋狂地射擊、追殺無辜的婦孺。史丹雖為本應該維護正義和法律的警察,但卻是真正罪大惡極之人。

呂克·貝鬆用法蘭西人獨有的浪漫情懷,塑造了《這個殺手不太冷》中豐滿、獨特的人物形象。萊昂“工作”時是個讓壞人都聞風喪膽的冷血殺手。他戴著瓜皮帽和複古的圓形墨鏡,不甚合體的長款風衣內藏著各式武器,風塵仆仆地穿梭在都市裏。生活中的萊昂卻是個普通甚至乏味的中年男人,固執地隻喝牛奶、笨拙地熨燙襯衫、精心地照料盆栽,坐在沙發上、戴著墨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睡覺,獨自在電影院為歌舞片而著迷……這個寡言少語、表情遲鈍的男人唯一的“朋友”,就是那盆無根的萬年青盆栽。它沉默地陪伴著萊昂。而複雜的家庭情況造就瑪蒂爾達叛逆、早熟的性格,她因拒絕回到女子管教學校,雖十分反感父親、繼母、姐姐卻不得不生活在一起,閑來無事就躲起來吸煙消愁,年僅4歲的弟弟是她唯一的情感寄托。瑪蒂爾達對神秘的鄰居萊昂充滿好奇,並因能和他交流感到欣喜。直到一切發生了改變,瑪蒂爾達介入萊昂的生活。知情的萊昂出於惻隱之心拯救了瑪蒂爾達,扮豬逗她破涕為笑,但並沒打算長久地收留這個“麻煩”,甚至猶豫是否該幹脆地殺了她。無依無靠的瑪蒂爾達向往萊昂擁有的強大力量,她渴望自己也能獲得這種能力從而為弟弟報仇,軟磨硬泡、死纏爛打,最終得以留在萊昂身邊。中年男人和稚齡少女,冷血殺手和無助孤兒,兩人的相處必然產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而他們的性格也在發生改變。瑪蒂爾達教萊昂讀書識字,萊昂教瑪蒂爾達鍛煉身體、使用槍支;瑪蒂爾達替萊昂買牛奶、洗衣服、照料盆栽,萊昂也漸漸適應了有瑪蒂爾達的生活。二人甚至組隊執行殺人任務,培養出了驚人的默契。瑪蒂爾達產生了安全感後更加開朗,全心全意地滿足於現有的生活;萊昂也不再無牽無掛,瑪蒂爾達替代了他心愛的盆栽,成為他心中最重要的存在。呂克·貝鬆巧妙地運用各種細節來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脈絡,全方麵多層次地呈現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這個殺手不太冷》中最經典的段落,是萊昂和瑪蒂爾達的“遊戲”環節。瑪蒂爾達膩煩了每日相互教導、學習的生活,提議遊戲來調劑、放鬆,並堅持這有利於萊昂的記憶力,萊昂半推半就同意。二人相繼扮演了《音樂之聲》《雨中曲》等經典電影中的人物造型:瑪蒂爾達裝扮的夢露、卓別林盡管惟妙惟肖,卻讓萊昂一頭霧水。萊昂最終隻猜對了他最喜歡的歌舞片中的金·凱利,然後二人輪換,萊昂扮演約翰·韋恩,瑪蒂爾達卻猜不出來。這個“遊戲”作為本片中為數不多的喜劇環節,不僅為二人簡單的生活帶來樂趣,更促使了瑪蒂爾達和萊昂間感情的建立——玩夠了的瑪蒂爾達躺在**休息,表白她的愛情,嚇得正在飲牛奶的萊昂嗆了一臉。從深層意義上來講,遊戲中他們對電影的不同喜好,也暗示著二人性別、性格和年齡上的巨大差異,萊昂可以接受瑪蒂爾達分享他的生活,卻不願也不敢接受她幼稚、熱切的愛情。瑪蒂爾達認為自己足夠成熟,隻等變老;而萊昂反駁說自己已經老了,唯一需要的就是變成熟……這一經典段落不僅重點強調了二人性格、情感的變化,為隨後的劇情進展蓄力,還展現了導演呂克·貝鬆通過經典角色“符號”對電影史的懷舊情懷。

作為“新巴洛克派”,呂克·貝鬆在《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十分注重形式元素的運用。全片大量使用以金黃色為主的暖色調和明亮的光線照明,異於其他犯罪題材影片慣有的冷峻、灰暗色調,營造了影片溫馨、充滿安慰感的情感氛圍,彰顯了“殺手”的個性魅力。得益於音樂電視、廣告片影像元素的借用,《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獨特的鏡頭運動和場麵調度完成了優秀的視覺效果:特寫鏡頭展示人物細節,對表情、衣著、動作的微觀呈現,使角色更加鮮活、豐滿;廣角鏡頭捕捉現代都市光怪陸離的影像,顯得居於畫麵中央的主人公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塑造了其社會邊緣群體疏離、孤獨的形象……電影配樂與畫麵內容、敘事情節的有機結合,使《這個殺手不太冷》超越慣常的犯罪影片,綻放出人性和情感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