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檔案 ☆
片名:大白鯊
外文:Jaws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編劇:彼得·本奇利、卡爾·哥特列布
主演:羅伊·謝德、理查德·德雷福斯、勞勃·肖、洛林·加裏等
上映:1975年6月20日
國家/地區:美國
片長:124分鍾
獲獎:獲第4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最佳混音、最佳電影配樂獎
1.導演斯皮爾伯格與《大白鯊》商業運作
《大白鯊》是斯皮爾伯格在環球影業公司時首次執導的商業片。這部電影因為在拍攝過程遇到了諸如鯊魚模型損壞等原因而嚴重超支,但是曆經艱險最終還是完成了。也因為這種種原因環球影業最終還是為這部影片亮起綠燈,大做宣傳和營銷,《大白鯊》也不負眾望,在兩年後的《星球大戰》上映之前,它一直保持著美國曆史最高票房的地位。《大白鯊》也以自身成功的模式被看作好萊塢電影轉折的裏程碑。
《大白鯊》的故事情節簡單但是非常刺激。影片中阿米蒂島(虛構)是一個避暑勝地,但多次發生泳客被鯊魚咬死事件。當地的警察局長馬丁·布羅迪(羅伊·謝德飾)試圖關閉海灘,以避免再有人被大白鯊襲擊。然而市長(默裏·漢密爾頓飾)卻希望海灘繼續開放,因為時值泳季,擔心封閉海灘會損害全市經濟。在幾起襲擊事件之後,警察局長得到了職業捕鯊者昆特(羅伯特·肖飾)的協助。昆特毛遂自薦,公開要求獲得高額報酬。隨後警察局長又找來海洋生物學家馬特·霍珀(理查德·德雷福斯飾)跟進調查。由於仍有大批泳客前來海灘,布羅迪和霍珀與獵鯊者一起上了他的“逆戟鯨號”船,一起出海追捕食人鯊。幾個人經過一番驚險地搏鬥,最終將鯊魚殺死。[10]
此時尚顯青澀的斯皮爾伯格憑借這部電影,一躍成為好萊塢炙手可熱的導演。他以往的積累終於在這部電影中得以展現。斯皮爾伯格出生於一個猶太人的家庭,父親是一個軟件工程師,母親則是一個鋼琴家,生長在這樣的一個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家庭,斯皮爾伯格從小就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以及對未知事物的迷戀。同時,斯皮爾伯格又屬於曾經的那個“叛逆的一代”的一員,深受電視、漫畫、錄像帶、搖滾等流行文化的影響。對於在視覺文化中成長起來的斯皮爾伯格來說,最直觀的眼球刺激強烈地占據著他的銀幕影像,文學類的文字對他的影響反而位居次席。從斯皮爾伯格的大部分影片中可以看出,他的故事永遠遵循著簡潔的線性路線,劇本等工作也一並交由別人來做,他的天才與敏銳存在於技術和畫麵中。
超支的《大白鯊》以1 200萬美元的成本,獲得了2.6億美元的票房,這種投入產出比極大地推進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好萊塢商業電影的轉型。在經曆了集團化、“大投資”(Blockbuster)之後,好萊塢進入了“高概念”(High Concept)階段。前哥倫比亞娛樂公司總裁把“高概念”描述為簡單明了容易傳播容易被人理解。曾擔任迪士尼主席與CEO(首席執行官)的邁克爾·艾斯納說“高概念”是具有原創性能被簡潔傳達的製作理念。[11]評論家賈斯汀·懷亞特則歸納構成高概念電影的三要素為“the Look,the Hook,and the Book”[12],分別代表著賣相、吸引力與固定模式。總體上看,提倡“高概念”的好萊塢電影並不是要把電影變成多麽具有深度的東西,而是用一種更加高層次的工業標準來製作商業片,以求得最大利潤。當然,這種電影能夠出現最關鍵的原因還是當時技術手段已經足以應對這種需求。《大白鯊》就是利用電腦軟件將機械鯊魚模型進行數字合成,最終製造出了栩栩如生的效果。在之後一係列影片中,特效成為“高概念”電影最大的賣點。
2.《大白鯊》表達的母題
《大白鯊》中出現了好幾個斯皮爾伯格之後都會經常運用的母題,並且也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應。首先就是兒童的視點。《大白鯊》裏兒童首次作為一個群體的形象出現。在這裏兒童是天真無邪的,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鯊魚的危險,也沒想過鯊魚會吃人。影片中有一個耐人尋味的鏡頭是兒子問自己的黑人爸爸鯊魚為什麽要吃人,這位父親回答說“可能是因為它餓了”。斯皮爾伯格對這些純潔心靈的描述,使之後孩子們被鯊魚襲擊的場景變得更加讓人揪心,更讓人難以釋懷。正是因為斯皮爾伯格對童真是如此珍惜,以至於他在之後的影片中逐漸增加了兒童的視點,這也從一個側麵表現了他對成人世界的認識。
其次是正義與邪惡的人性做鬥爭。《大白鯊》的故事暗含了這樣的一個命題:它為什麽會凶猛地襲擊人類?《大白鯊》的原著作者彼得·本奇利在書中表現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他雖然描寫了大白鯊的死,但把最終的原因歸結到人的貪婪上來。書中海洋生物學家霍珀分析道:“我們也許永遠都搞不清自然的因素,任性和反複異常,譬如水溫的變化、水流的變化以及食物類型的變化,等等。食物移動了,捕食食物的動物也得移動。這是整個生態平衡的問題,當某個環節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異常,就會發生一些奇異的現象。”[13]正是在這裏,作家借助角色之口,引導讀者體會大白鯊的生存狀態,理解其吃人的緣由。對比小說的內容,可能會有助於觀眾更加透徹地理解《大白鯊》故事發生的背景。
再次,影片還表現了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而故意隱瞞災情不報的市長的形象。也正是他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為,最終導致了更大的慘劇的發生。在斯皮爾伯格之後的影片中,也出現大量的這種為了一己私利而不顧大眾利益的人們,例如《外星人E.T.》中想把E.T.拿來做實驗的科學家們,《侏羅紀公園》中貪婪的大莊園主,《奪寶奇兵》係列中的江洋大盜,等等。在斯皮爾伯格的影片中有時候二元對立十分明顯,人物的性格十分單一。這也給他招來了大量的詬病。最終他也在壓力下不斷地突破自己,在《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林肯》等影片中,可以明顯地看到他在表現人性上的進步。
最後,影片蘊含宗教般的“救贖”思想。“救贖”是貫穿斯皮爾伯格電影中的一條主線,這可能也和他拍攝了大量的災難片有關。《大白鯊》中正直的警長為自己沒有及時通知海灘的遊客而自責不已,在這種壓力下他最終選擇和海洋博士一道去消滅鯊魚。《紫日》中的黑人形象,《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拯救小隊,《辛德勒名單》中的辛德勒,《世界之戰》中的父親,《林肯》中的林肯,這些人物無疑都在用行動來完成某種“救贖”。再深入地思考下去,會發現斯皮爾伯格在人物救贖自己的行為背後,表現出的是他們拯救了人世間最基本的價值理念:生命、愛、信任、自由,等等。
3.形式呈現:剪輯、音樂、技術製作
《大白鯊》在電影形式上的突出表現使它獲得了3項奧斯卡技術類的大獎。首先,影片在處理剪輯上頗費功夫。本來因為器材損壞與經費不足,斯皮爾伯格用了許多暗示鏡頭來交代大白鯊,結果歪打正著,這些鏡頭反而加劇了影片的驚悚氣氛。斯皮爾伯格在這部影片模仿了許多希區柯克的鏡頭。[14]比如在渡船一場戲的結尾,警長不相信鯊魚的存在,警告眾人不能製造恐慌局麵,之後他還抓著布魯迪的手說:“你喊梭子魚來了,大家會有些害怕,你要喊鯊魚來了,好好一個國慶日就全亂套了。”在鯊魚來臨前一刻,鏡頭還在表現一個胖女人的悠然自得。影片正是這樣利用不知情的群眾來吊足觀眾的胃口。
這部影片出色的驚悚效果還在於配樂師對電影音樂的使用。約翰·威廉姆斯為本片所作的配樂獲得了奧斯卡獎,並在AFI(美國電影學會)百年百大電影配樂上排第六。主題旋律“鯊魚”是由兩個音符E和F組成的交替調形,象征著不斷迫近的危險。雖然從專業上看約翰的這種做法有些不符合樂理,但是斯皮爾伯格之後說,若沒有威廉姆斯的配樂電影隻能取得一半成功。
栩栩如生的大白鯊可以說是本部影片的最大賣點了,為了製造出這種效果劇組經曆了非常多的困難。他們沒有按照慣例用水池、縮微模型等手段,而把主要鏡頭都放在海上實地拍攝……道具組製作了三條機械鯊魚:一條是全身模型,用於水下拍攝,一條是右轉身的模型,一條是左轉身的模型,總花費約為25萬美元。而且要讓它們工作起來,涉及複雜的氣體力學、水力學和電子技術,最後的開銷是實際的兩倍以上。而且人們不熟悉白鯊的習性,因為這種動物被人抓獲囚禁後隻能再活幾個小時。工作人員到研究機構查閱了大量文獻,還求助於魚類專家,之後才從泥塑模型起步,一步步摸索,造出了鯊魚般大小的機械模型。經曆種種困難最後合成的大鯊魚,衍生出之後泛濫的蟒蛇、鱷魚、蜥蜴、食人魚等形象,這是對它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