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按捺著胸中熊熊燃燒的怒火,一路跟隨著張亮,來到了張府花廳。

二人分賓主坐定。

就聽張亮說道:“潞國公此來,恐怕不是為了看看掘荊那麽簡單吧。依鄙人之見,潞國公應該是來興師問罪的。”

侯君集忍無可忍,一拍麵前的茶幾,起身怒罵道:“好你個卑鄙無恥之徒,裏通處國,居然還想把本公也拉下水。張亮,咱們打開天窗說亮話,你前日那封書信,是何用意?難道是想陷害本公不成?”

“國公爺誤會了,鄙人怎敢栽髒自己的頂頭上司?國公爺如今掌管著吏部衙門,鄙人還指望日後能夠仰仗國公,能更進一步。怎敢拉國公爺下水。”張亮大呼冤枉,一臉無辜的表情,表現的十分到位,把侯君集氣得夠嗆。

張亮把淵蓋蘇文引薦給侯君集的時候,淵蓋蘇文和他的高句麗細作們,還被大理寺官差和不良人逼迫甚緊,無路可逃。龜縮於城內黑店中,惶惶不可終日。

若不是候君集出手相助,淵蓋蘇文那時候很可能就做了大唐官差的刀下亡魂。

但此人卻給了侯君集一個足夠有**力的承諾。此人承諾可以幫助他除掉一個人,而這個人洽巧就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孟凡。

就因為這個人,侯君集原諒了張亮的冒失,為淵蓋蘇文提供便利,助他逃出長安,去了洛陽。一路追隨孟凡的蹤跡,試圖再次暗殺他。

候君集同時也給洛陽摩尼教下達了命令,希望他們能夠協助淵蓋蘇文,一齊除掉孟凡這個心頭大患。

隻可惜,最終這些全都化為了泡影。

誰都不知道,淵蓋蘇文去了哪裏。

此人一進洛陽,很快就消失在了摩尼教的視野之中,再也沒有出現過。

興許他隻不過是利用了自己逃出長安,愴惶逃回高句麗去了。

偷雞不成蝕把米,潞國公最後才發現,這次事件沒有贏家,如果一定要選出一個得利最多的人,這個人無疑就是張亮。

此人隻挪用了別人的筆跡寫了一封推薦信給自己,就落了一個好大的人情。卻沒有承擔半點風險。

而自己承擔了全部風險,擔著裏通外國的叛國大罪,幫助淵蓋蘇文順利的溜出長安,最終卻連什麽也沒有得到。

這是侯君集做過的有史以來最差勁的生意。

這樣的生意對手,不得不讓他侯君集多看上兩眼。

侯君集憤憤不平的瞪著張亮,等待著他開口解釋當日如此做為的用意。

眼前的張亮與淵蓋蘇文到底是什麽關係,他為什麽要讓自己幫助淵蓋蘇文逃出長安呢?

難道說,這真是個裏通外國的國賊?

侯君集不淡定了。

今天一早,他得到確切消息,襄侯孟凡已經回到了長安。

不僅如此,朝廷還向孟家再次下達了一筆十分豐厚的訂單。

孟家已經拿到了訂單,而自己卻還沒有拿到西征主帥的印信。

陛下雖然已經口頭上答應了他,會拜他為主將,領兵征伐高昌。

但兵部的文書還沒有下來,襄侯孟凡卻忽然回到了長安。

孟凡的到來,無形中為整件事情添上了無數重變數。

襄侯孟凡到底掌握了多少摩尼教的底細。

自己與摩尼教的淵源,襄侯又到底了解了多少呢?

為何自己派去洛陽的十幾路斥侯,到現在都沒有人回來通報洛陽那邊的情形?

……

侯君集打了半輩子仗,從來也沒有像現在這麽窩囊過。

人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怠。直到現在,他也不明白,孟凡在洛陽到底做了什麽。

為什麽他能毫發無損的回來,而淵蓋蘇文和自己的斥侯們,還有摩尼教的路裏斯大長老,卻全都像是人間蒸發了一般。

“國公爺的憤怒鄙人可以理解。恐怕國公爺還不太習慣失敗,特別是敗在襄侯這個初出茅廬的少年手裏。實話不妨告訴您,鄙人敗在襄侯手中已非一次兩次。比起國公爺來,鄙人才應該更加痛恨襄侯。此人陰險狡詐,遠在你我之上。過去咱們都小瞧他了。但願這一次合作,能夠一舉將他拿下。至於鄙人與高句麗莫離支的關係,其實不過是同病相憐,擁有共同的敵人罷了。國公不必過多解讀。”

張亮侃侃而談,侯君集卻麵色鐵青,將信將疑。

他們過去曾有的那點交情,也在這次不愉快的合作中,消退了大半。

如今話已說開,侯君集雖然仍不敢全然相信張亮的話,但回憶起這些日子以來的經曆。卻也確實能與他的話一一對應。

他心裏的怒火才算平息了少許。

二人將彼此的心結盡數抖出,這才發現,二人各自對彼此的誤會居然如此的根深蒂固。

這怪隻怪他們兩人都是多疑的性格。

同時,他們兩人還有一個共性,就是都野心勃勃,誰也不想淪為對方的下屬。都想要當老大。

二人在書房裏密謀了整個上午,就像兩隻巨大的蜘蛛,在悄悄的編織著一張無形的巨網。

而他們想要撈到的獵物,正是天香樓主人,襄侯孟凡。

隆慶坊襄侯府,孟凡禁不住連打了三個噴嚏,心裏暗暗思忖,這種時候,到底是誰在說自己壞話。

剛回長安一天,他就從黃門侍郎崔民幹那裏,了解到了朝廷如今的形勢。

潞國公侯君集如今炙手可熱,更是提前成為了西征軍主帥的人選。

這種時候,自己冒然把摩尼教的事情捅到李二麵前,無疑是不明智的。

太子會因此受到牽連。

龍顏會震怒,侯君集會遭殃。

但侯君集是不可多得的將才。

如今陛下已決意征伐高昌,朝廷正是用人之際。

陛下又屬意於他,這種時候把他拉下馬,於國不利,隻會便宜了高昌國。

孟凡也隻得再尋良機,打算與侯君集慢慢耗下去。

那些證據都緊緊的握在了孟凡手裏,孟凡想要動他,隻是時間問題。

根據他所了解到的太子近斯的動向。

恐怕太子對摩尼教一事,知之甚少。

太子不過還是個少年罷了。看來這件事的罪魁,僅僅隻是潞國公一人而已。太子不過是潞國公祭在前麵的擋箭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