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每天都要發生許多變化,有人倒黴了;有人走運了;有人在創造曆史,曆史也在成全或拋棄某些人。每一分鍾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這個世界,同時也把另一些人送進墳墓。這邊萬裏無雲,陽光燦爛;那邊就可能風雲驟起,地裂山崩。世界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可是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麽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樣。也許人一生僅僅有那麽一兩個輝煌的瞬間——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無奇中度過……

不過,細想過來,每個人的生沽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裏,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因此,大多數普通人不會象飄飄欲仙的老莊,時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塵埃——盡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隻不過是一粒塵埃罷了。幸虧人們沒有都去信奉“莊子主義”,否則這世界就會到處充斥著這些看破紅塵而又自命不凡的家夥。

普通人時刻都為具體的生活而傷神費力——盡管在某些超凡脫俗的雅士看來,這些芸芸眾生的努力是那麽不值一提……

不必隱瞞,孫少平每天竭盡全力,首先是為了賺回那兩塊五毛錢。他要用這錢來維持一個漂泊者的起碼生活。更重要的是,他要用這錢幫助年邁的老人和供養妹妹上學。

他在工地上拚命幹活,以此證明他是個好小工。他完全做到了這一點——現在拿的是小工行裏的最高工錢。

去年和“蘿卜花”一塊上那個工時,他曾裝得一個字也不識。現在他又裝成了個文盲。一般說來,包工頭不喜歡要上過學的農村青年。念書人的吃苦精神總是令人懷疑的。

孫少平已經適應了這個底層社會的生活。盡管他有香皂和牙具,也不往出拿;不洗臉,不洗腳,更不要說刷牙了,吃飯和別人一樣,端著老碗往地上一蹲,有聲有響地往嘴裏扒拉。說話是粗魯的。走路拱著腰,手背抄起或筒在袖口裏;兩條腿故意弄成羅圈形。吐痰象子彈出膛一般;大便完和其他工匠一樣拿土坷垃當手紙。沒有人看出他是個識字人,並且還當過“先生”呢。

雖然少平看起來成了一個地道的、外出謀生的莊稼人,但有一點他卻沒能做到,就是在晚上睡覺時常常失眼——這是文化人典型的毛病。好在別人一躺下就拉起了呼嚕,誰知道他在黑暗中大睜著眼睛呢?如果大夥知道有一個人晚上睡不著覺,就象對一個不吃肥肉的人一樣會感到不可思議。是的,勞筋損骨熬苦一天以後,孫少平也常常難以入眠,而且在靜靜的夜晚,一躺進黑暗中,他的思緒反而更活躍了。有時候他也想一些具體的事,但大多數情況下思想是漫無邊際的,象沒有河床的洪水在泛濫;又象五光十色的光環交叉重迭在一起——這些散亂的思緒一直要帶進他的夢中。

當然,不踏實的睡眠並不影響他第二天的勞動;他終究年輕,體力象拉圓的弓弦那般飽滿……轉眼間,一個月過去了。

清明之前,天氣轉暖,大地差不多完全解凍。黃原河岸邊的柳枝,已經萌生起招惹人的綠意。周圍山野裏向陽的坡阪上,青草的嫩芽頂破潮潤的地皮,準備出頭露麵在工藝廠的工地上,幹活的人已經穿不住棉衣,一上工便脫下撂在了一邊。現在,宿舍樓起了第一層;樓板安好後,開始砌第二層的屋牆。少平的工作是把澆過水的濕磚用手一塊塊往二層上扔——這需要多麽大的臂力和耐力啊!這無疑是小工行裏最苦的活;可是他應該幹這活,因為他拿的是這一行的“高工資”。

這工地站場監工的是包工頭胡永州的一個侄子,他年齡不大,倒跟上他叔叔學得有模有樣,嘴裏叼根黑棒卷煙,四處轉悠著,從早到晚不離工地,指手劃腳,吆吆喝喝。胡永州本人一般每天隻來轉一轉,就不見了蹤影——他同時包好幾個工程,要四下裏跑著指揮。晚上他是回這裏來住的。胡永州和他侄子分別住在工地旁廠方騰出來的閑窯裏。緊挨著的是灶房。做飯的除過那個雇來的小女孩,還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漢,也是胡永州的親戚;這老漢和胡永州的侄子住在了一孔窯裏;那個小女孩晚上就單獨在灶房裏睡覺。其他工匠在這裏吃完晚飯,就回到坡下那個垃圾堆旁的窯洞裏去了。

工程大忙以後,需要的人也多了。胡永州陸續從東關大橋頭又招回一些工匠;同時也打發走了幾個幹活不行的人。

人手一多,一老一小兩個做飯的就應付不過來。他們光做飯還可以,但那個老漢還兼管采買,大筐的土豆和白菜,五十斤一袋的麵粉,老漢一個人拿不動。胡永州突然決定由少平幫助老漢出去采買東西。對於工匠們來說,這是個輕鬆活,人人巴不得去幹。但胡永州念少平是一個縣的老鄉,把這好差事交給了他。

少平就象被“提拔”了一樣高興。他現在每天隻在工地上幹半天活,另外半天就和做飯的老漢一塊到街上去采買東西;一天下來,感覺當然比過去輕鬆多了。

活路稍微一輕鬆,他突然渴望能看點什麽書——算一算,他又很長時間沒見書的麵了。正月裏返回黃原到現在,他也沒有去找田曉霞借書,因為他一直裝個文盲,借回來書也沒辦法看。再說,他口袋裏空空如也,想專心幹活積攢一點錢,好給家裏和縣城的妹妹寄,根本沒心思想其它的事。

就是現在,他也不能暴露他的文盲身份。正因為他是個隻會賣力氣的“文盲”,包工頭才信任他,讓他去幹采購工作。要是胡永州知道他是個學生出身的人,又在他這裏清閑得看起了書,說不定馬上會把他打發走。他舍不得離開這個工程啊!一天賺兩塊半工錢不說,現在還不要象其他工匠一天頂到頭地出死力。

但讀書的願望一下子變得如此強烈,使他簡直無法克製。

他思謀:能不能找個辦法既能讀書又不讓人發現呢?

隻有一個途徑較為可靠,那就是他晚上能單獨睡在一個地方。

主意終於有了。他準備和胡永州說一說,讓包工頭同意自己住在剛蓋起的那一層樓房裏。雖然那樓房還正在施工,新起的一層既沒安門窗,更不可能生火,但現在天氣已經轉暖,可以湊合,就是冷一些也不要緊,隻要一個人住著能看書就行了。

胡永州並不反對他挪地方住——隻要你小子不怕冷,就是願意住在野場地裏和我胡永州也不相幹!

孫少平搬到沒門窗的樓房後,才想起這裏晚上沒燈。他就在外出采購東西的時候,捎帶著給自己買了一些蠟燭。

條件一具備,他就打算到曉霞那裏去借幾本書回來。

過罷清明節,少平在一個星期六的傍晚,破例拿出牙具和香皂,偷偷到小南河裏洗刷了一番,又換上自己的那身“禮服”,就滿有精神地去地委找田曉霞。

在地委田福軍的辦公室和曉霞相會後,她又高興又抱怨地問他為什麽這麽長時間不來找她。

少平吞吞吐吐解釋了半天。

一段時間沒見曉霞,少平吃驚地發現她的個碼似乎躥高了一大截——他一時粗心,沒有留意她換了一雙高跟鞋。

兩個人象往常那樣,一塊吃了曉霞從大灶上買回來的飯菜,接著熱烈地議論了許多話題。

臨走時,曉霞給他找了一本艾特瑪托夫的《白輪船》。她告訴他,這是她很喜歡的一本書,是前幾年內部發行的;父親買回來後,她看完就偷偷地占為己有了。

少平打開書,見書前有“任犢”寫的一篇批判性序言。曉霞說,那“畜生”全是胡說八道,不值得理睬。

少平很快和曉霞告辭了——既然這本書他的“導師”如此推崇,他就迫不及待地想讀它。

回到“新居”以後他點亮蠟燭,就躺在牆角麥秸草上的那一堆破被褥裏,馬上開始讀這本小說。周圍一片寂靜,人們都已經沉沉地入睡了。帶著涼意的晚風從洞開的窗戶中吹進來,搖曳著豆粒般的燭光。

孫少平一開始就被這本書吸引住了。那個被父母拋棄的小男孩的憂傷的童年;那個善良而屢遭厄運的莫蒙爺爺;那個凶殘醜惡而又冥頑不化的阿洛斯古爾;以及美麗的長鹿母和古老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吉爾吉斯人的生活……這一切都使少平的心劇烈地顫動著。當最後那孩子一顆晶瑩的心被現實中的醜惡所摧毀,象魚一樣永遠地消失在冰冷的河水中之後,淚水已經模糊了他的眼睛;他用哽咽的音調喃喃地念完了作者在最後所說的那些沉痛而感人肺腑的話……這時,天已經微微地亮出了白色。他吹滅蠟燭,出了這個沒安門窗的房子。

他站在院子裏一堆亂七八糟的建築材料上,腫脹的眼睛張望著依然在熟睡中的城市。各種建築物模糊的輪廓隱匿在一片廣漠的寂寥之中。他突然感到了一片荒涼的孤獨;他希望天能快些大亮,太陽快快從古塔山後麵露出少女般的笑臉;大街上重新擠滿了人群……他很想立刻能找到田曉霞,和她說些什麽。總之,他澎湃的心潮一時難以平靜下來……本來,這本書他準備在一個星期內看完,想不到一個晚上就看完了。他隻能等到星期六才可以找曉霞——平時她不回家來。

星期六好不容易到了。

這天下午他耐到收工,就匆匆地拿了那本《白輪船》,到地委去找她。

他見到曉霞後,一時倒不想說什麽了。他本來急切地想和她談論看過的書,但他又感到自己很難說清楚。這本書更多的是引起他情緒上的大波動——一個人是很難把自己的情緒說明白的。真的,這是一種無法用語言概述的感受,因為它太巨大太複雜了!

田曉霞看出了這本書給孫少平帶來的震動;她自己也曾被它強烈地感染過。她高興的是,少平和她一樣理解並喜歡這本書。

吃完下午飯、曉霞突然提議他們一塊去爬一次麻雀山。這正合少平的心意。

於是,兩個人一同相跟著出了地委大門,向麻雀山走去。

走在路上的時候,少平才有點拘束起來。和曉霞一塊呆在房子裏說話,他覺得很自然;可是,兩個人一塊相跟到野外去遛達,他就感到情調有點太溫馨——不過,這種溫馨是任何一個青年男子都不會反感的!

麻雀山就在地委的後麵。他們順著一道緩坡慢慢向山上走。快到山頂時,曉霞頑皮地離開路徑,專意在一些荒地裏行走;少平就愉快地遷就她的任性,緊攆著她在沒有路的地方向上攀行。

一道土塄坎擋住了去路。少平敏捷地一撲就跳上去了。曉霞立在塄坎下,笑著搖了搖頭;然後向他伸出一隻手,要讓他拉她。少平頓時有點慌亂,臉紅得象水蘿卜一樣。曉霞被他的窘態逗得大笑,手卻固執地伸著,非讓他拉不行。

少平隻好伸出一隻顫抖的手,把她拉上了土塄坎。這是他第一次拉一個姑娘的手。他感到自己的那條胳膊僵硬得象條棍子;手掌如同被燒紅的鐵燙過一般。

到山頂了。兩個人在一個斜坡上坐下來。

黃原城就在他們眼皮底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行人象忙碌的蟻群。他們的背後,太陽正在沉落。對麵的九級古塔在夕陽中閃耀著光輝,看起來似乎象發射架上的一枚巨型火箭,格外雄偉。初春藍色的黃原河將城市分割成兩半後,彎彎曲曲地流向遠方的群山深穀之中……兩個人先顧不上說話,驚奇而興奮地觀賞夕陽晚照中的大自然景象。

城市漸漸沉浸在陰暗中,景物開始模糊起來。黃原河上新老兩座大橋首先亮起了燈火;緊接著,全城的燈火一批跟著一批亮了。

這時候,曉霞才轉過臉,問少平看過《白輪船》後,有什麽感想。

少平斷斷續續,結結巴巴說了一些,好象也沒能把自己的感受充分表達出來。

說實話吧,這會兒他思想不能集中起來!是呀,黃昏中,在一個荒山野地裏,單獨和一個姑娘呆在一塊,使他渾身的血液由不得沸沸揚揚……內心的**讓他坐立不安,他索性仰麵躺在一片枯草上,兩隻手墊在腦後,茫然地望著暮色中的天空。天空已經亮出幾顆星星。

曉霞也就不再出聲,靜靜地坐在離他不遠的地方,兩隻手抱著膝頭,凝望著遠方的山巒。這是一個美妙的時光。小樹林中,歸窠的鳥雀扇動著撲棱棱的羽翅。沒有風,空氣中流布著微微的溫暖。春天的黃昏呀,使人產生無盡的遐思和深遠的聯想,也常常叫人感到一種無以名狀的憂傷!躺在地上的孫少平,不知為什麽突然眼裏湧滿了淚水。他深深地向夜空中吐出一聲歎息,嘴裏竟然喃喃地念起了《白輪船》中吉爾吉斯人的那首古歌——有沒有比你更寬闊的河流,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親切的土地,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難,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自由的意誌,愛耐塞,曉霞仍然保持著她那雕像似地凝望遠山的姿勢,接著他輕輕地念道——

有沒有比你更寬闊的可流,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親切的土地,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難,愛耐塞,沒有比你更自由的意誌,愛耐塞。

少平猛一下從地上坐起來。一種強烈的衝動,使他真想伸開雙臂,把田曉霞緊緊地抱住!

山下的大街上傳來一聲刺耳的汽車喇叭的鳴叫。孫少平歎了一口氣,抬起軟綿綿的胳膊,用手掌揩掉額頭的一層冷汗,對田曉霞說:“咱們回去吧……”

曉霞沒有說話,對他點點頭。兩個人就沉默地起身下山。

山下,繁密燦爛的燈火,組成了一個無比輝煌的世界。

孫少平在南關的大街上和田曉霞分了手,胳膊窩裏夾著一本新借來的《簡·愛》,就回他那個門戶洞開的住處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