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的規律和戒毒人員的特點告訴我們,由於吸食傳統毒品的人員在吸毒後,在生理上易產生情緒低落、主動性降低、記憶力差、懶惰、散漫等行為,身體也受到極度摧殘。吸食合成毒品人員在吸毒後出現精神亢奮、幻覺,甚至產生自傷、自殘及傷害他人的行為。在心理上,他們意誌力薄弱,自信心不足,自卑,煩躁,敏感,沒有羞恥感,虛榮心強等。

針對這些特點,對戒毒人員在生理脫毒後,必須先行進行行為矯正,要采取隊列訓練,跑步鍛煉,整理內務衛生等措施,落實各項生活、行為準則等手段,並進行評比。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競賽,使他們既鍛煉了身體,又增強了體質,同時行為得到矯治。

心理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也是解決戒毒人員“心癮”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戒毒場所主要對他們進行一些心理治療知識的普及教育和心理治療的一些團體或個體的心理遊戲活動。心理谘詢或精神治療由專業的心理谘詢師或精神科醫生進行,根據情況進行精神方麵的藥物治療。

總之,戒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隻要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抓住戒毒規律的內在聯係,按照首先對戒毒人員進行行為矯治,再實施有效的心理治療的步驟開展工作,就會收到好的效果。

二、強化戒治,淡化教育

戒毒是否有效果,戒毒治療是否對症很重要。強化戒治,就是要加大對戒毒人員醫療戒治和心理治療的力度,包括對戒毒人員的戒治手段及對戒毒工作方向的研究,真正起到延長戒毒人員再次濫用藥物的時間周期。淡化教育絕不是不要教育,而是進行一些必需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如藥物知識,毒品危害,法律法規,道德修養的教育。內容要精,方法要新,切忌灌輸式,重在管用。

強化戒治。從醫學角度講,毒品成癮是一種反複發作的慢性腦疾病。既然是病,就得看病求醫。在這時,教育是難以起到作用的。有專家提出:毒品成癮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給藥血壓、血糖就下來了,停藥,又上去了。因此,對吸食傳統毒品的戒毒人員,國際上較推崇的是藥物維持療法。對吸食合成毒品的戒毒人員,可進行鎮痛、鎮靜、鎮心的“三鎮”治療。

淡化教育。教育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教育也是不行的。對戒毒人員更應如此。需要改進教育的方法、改革教育的內容,圍繞增強他們的法律和道德意識、掌握謀生的技能開展工作。事實證明:隻有在加強戒治工作的同時,輔之以教育,才能收到效果。因為,管用的教育,才能收到教育矯治作用,不管用的“教育”會被戒毒人員說成是“空談”、“廢話”、“無用”。曾有一名強製隔離戒毒人員告訴筆者:“他們(指強製隔離戒毒所)對我們的一些教育,基本上沒有什麽用處。”

三、後續照管,綜合戒治

戒毒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的、艱巨的係統工程,僅僅靠戒毒治療是不夠的,還需要長期的戒毒康複、多方施戒、繼續鞏固,後續照管才是戒毒的最好選擇和最佳工作狀態。在戒治中實施綜合戒治,包括醫療衛生的戒治,心理治療的戒治,管理中的戒治,教育中的矯治,多管齊下,綜合實施,走一條集管理、教育、醫療、心理多學科多種方法和手段的戒毒路子。在戒毒人員的戒毒治療中,要實行對戒毒人員的戒治向前、向後延伸,加強對學生和青少年的禁毒教育,做好社區戒毒和社區康複工作。向左、向右擴展,讓政府、單位、社區都承擔起對戒毒人員實行照管的責任,讓戒毒的各個環節實行有效對接,讓戒毒人員不脫管、不脫戒,形成一條龍戒毒的新模式。

一篇探索戒毒規律的好文章

這是一篇由顧寧、蹇繼丹、葉露、趙宏、嚴登山共同撰寫的一篇關於探索戒毒規律的文章,它從另一個角度對藥物濫用成癮及戒治進行了探索與思考,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戒治方法。現摘錄如下,以饗讀者:

條件反射理論在藥物成癮及矯治中的探索與思考

為了解決非藥理因素與藥物濫用之間的關係,運用條件反射理論探索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行為矯治方法,我們自製了《藥物濫用成癮及治療情況調查表》,對1009例藥物濫用成癮者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涵蓋了藥物濫用成癮者基本情況、濫用原因及複吸原因,矯治方法、過程、效果及影響因素等25項,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對象:1009例全部為處於生理脫毒期、康複期、鞏固期的強製隔離戒毒人員,其中男性660人,女性349人,1009例均符合CCMD—3精神活性物質濫用診斷標準。

方法:我們將自製的《藥物濫用成癮及治療情況調查表》分別在三個強製隔離戒毒所,以簡單隨機抽樣和整群抽樣相結合的方式選取調查對象(藥物濫用成癮者)實施現場調查,使其充分理解問卷內容及相關要求,確保調查的獨立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統計處理:結果用SPSS12.0統計軟件處理。

二、結果

一般資料:1009例藥物濫用成癮中,男性660例,女性349例,最小年齡16歲,最大年齡60歲,平均32.6歲,處於生理脫毒期的129例,康複期的823例,鞏固期57例。

(一)非藥理因素與藥物濫用成癮行為的形成及矯治的關係

(二)藥物濫用情況:1009例藥物濫用成癮中濫用時間最短的1月,最長的24年,5年以上的占51.9%;主要濫用藥物為海洛因,占68.6%,其次為冰毒,占29.0%;主要濫用方式為注射,占46.6%,其次為燙吸,占45.3%;獲得濫用藥物的主要途徑為同伴提供,占54.0%;主要濫用場所為無固定地點,占40.6%,其次,在家裏,占35.2%。

1.藥物濫用成癮者所處環境與對濫用藥物渴求度的關係

調查對象在社會上的渴求度:一般的占45.5%,明顯渴求的占23.6%,非常渴求的占14.5%,總渴求度達84.6%;而在強製隔離戒毒所內的渴求度:一般的占11.8%,明顯渴求的占3.2%,非常渴求的占3.4%,總渴求度僅為18.4%。由此可見,藥物濫用成癮者所處的環境與對藥物濫用渴求度之間的相關性。

藥物濫用成癮者矯治效果及影響因素。

強製隔離戒毒所內各種獎勵措施對調查對象矯治效果的影響率:非常有效占29.4%,有效占39.5%,一般占14.3%,總影響率達83.2%;各種處罰措施對矯治效果的影響率:非常有效占16.7%,有效占32.1%,一般占19.6%,總影響率達68.4%。由此可見,藥物濫用成癮者的矯治動機及矯治效果與場所內所受的各種獎勵或處罰之間有相關性。

2.藥物濫用成癮者有無偷吸行為及原因:有偷吸的44.4%的原因是有機會獲得毒品,19.4%是聽到別人談論吸毒經曆,13.9%的是知道有人偷吸。無偷吸行為的原因:37.7%是身體康複較好,36.7%是戒毒所環境不允許,16.1%是無吸毒環境激發。由此可見,可獲得毒品的環境因素與偷吸行為之間的相關性。

三、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藥物濫用成癮者所處環境與對濫用藥物渴求度之間有相關性,可獲得毒品的因素與偷吸行為之間有相關性。由此表明一些非藥理因素參與藥物成癮的機製,貫穿從用藥、耐受、戒斷到複吸的整個過程,提示藥物可獲得性的辨別性刺激和與藥物相伴的條件性刺激不僅直接影響用藥行為,同時通過條件反射機製參與藥物成癮及複吸過程。

藥物濫用成癮是一種慢性複發腦疾病,其核心問題是長期濫用藥物,中樞神經係統產生了可塑性變化,即耐受、依賴和敏化。目前許多研究已經證明成癮藥物誘導的行為敏化對覓藥行為和複吸的發生和維持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在條件性位置偏愛模型中,能導致大鼠出現敏化前的處理,會使大鼠更快建立起藥物及匹配條件線索間的聯係,在更低藥物劑量和更短訓練時間內,更易形成條件性位置偏愛效應;又如敏化會促進大鼠在自身給藥模型中的學習,提高其對藥物的敏感性,由此推測敏化使藥物、用藥行為及匹配線索的“誘因”凸顯,使動物趨向這些刺激的動機增強。因此可以把敏化看作成癮的一種決定性特征。在行為學術中,行為敏化被認為是不斷增強對藥物的非條件反應。從這個意義上說,條件性刺激,比如藥物相關環境似乎對行為敏化的誘導和表達不會產生影響。然而大量的研究發現,在動物實驗中,反複注射藥物時間情景,包括給藥前的捉拿、針刺等操作,以及燈光、鈴聲等相關環境,由於反複與藥效匹配,經由聯想學習起到條件刺激的作用,調節敏化的形成和表達。有研究表明,動物在藥物相關環境刺激下,同樣可誘發自身給藥和條件性位置偏愛模型的重建。引起人類複吸行為的三大因素:藥物引燃、藥物線索、應急都可以誘導動物覓藥行為的恢複,但人類實際藥物濫用的情況是:對藥物的渴求大多發生在再次接觸藥物濫用之前,是與藥物濫用相關的環境線索誘發了對藥物的渴求,而不是偷吸一口才誘發了渴求,而且藥物誘導的複吸不能排除環境辨別刺激的作用,也有學者認為藥物的複吸部分是通過加強了環境的暗示作用。

敏化可以看作是由藥物的無條件作用與環境線索的條件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對此,目前有三種模型解釋。第一,興奮性條件反射模型:該模型用經典條件反射解釋,認為成癮藥物是一種無條件刺激,與藥物反複匹配的情景為條件刺激,二者反複搭配後,條件刺激能誘發條件反應。與此模型相一致的是,在大鼠鹽水點燃測試中,匹配組、非匹配組和多環境組訓練結束經一段時間戒斷後,在測試箱中接受鹽水點燃測試,隻有匹配組表現出條件反應。第二,抑製性條件反射模型:該模型認為,當藥物及匹配環境建立起穩定聯係後,與藥物注射不匹配的情景會作為一種抑製性條件刺激,抑製敏化的表達。有實驗表明經點燃測試後,各組大鼠在測試箱中接受鹽水注射,一段時間後回到飼養籠再次接受鹽水注射,這種處理被稱為消退程序,反複操作後發現非匹配組也能在後續點燃測試中出現敏化表達,說明抑製性條件刺激的抑製經消退程序後減弱,而釋放了對敏化表達的抑製。第三,偶因設置模型:此模型認為與成癮藥物反複匹配的情景不但能作為一個興奮性的條件刺激誘發出條件反應,條件刺激還能起到調節器的作用以調節其他刺激誘發行為的能力,並且這種調節器的作用是獨立於它作為條件刺激的性質或功能的。由此就可以解釋為什麽情境作為條件刺激隻能誘發小幅度的條件反應仍可影響敏感化,使其表達具有情境的特異性,因此匹配情景既作為條件刺激引發條件反應,也作為調節器調節藥物的刺激效應。

調查結果顯示:藥物濫用成癮者的矯治動機及矯治效果與各種獎勵或處罰之間有相關性,表明一些非藥理因素不僅通過條件反射機製參與人類藥物成癮行為的形成過程,還參與藥物成癮行為的矯治過程。為此如何運用條件反射理論製訂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心理、行為矯治方案,提高矯治效果,可作如下思考:

生理脫毒期——厭惡療法。厭惡療法,或稱厭惡條件法,是一種具體的行為治療技術,將欲戒除的目標行為(或症狀)與某種不愉快的或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性條件作用,而達到戒除或至少是減少目標行為的目的。入所前3個月為生理脫毒期,藥物濫用成癮者,在此期對濫用藥物的心理渴求度高,戒斷反應明顯,因此在該階段通過反複在藥物濫用者麵前呈現濫用藥物的同時,施加強烈的厭惡刺激(比如電刺激、藥物刺激、想象刺激等),使其建立經典條件反射,用來對抗原有的藥物濫用行為。在厭惡療法時要注意,不愉快強度要適度,實施前告知,消除其不必要的顧慮和恐懼;在使用厭惡療法的同時,應努力幫助藥物濫用成癮者建立辨別性條件反應。

康複期——代幣療法。在較長的康複期內,藥物濫用成癮者往往表現為自我控製能力差,自我調節、自我管理的成分比重較小,容忍性差,易衝動,照章行事較困難,情緒波動性大,易出現違反規則的想法及行為,對行為後果的認知程度很差,無法考慮到後果的嚴重性。因此,製定提高藥物濫用成癮者的自控能力及培養其健康行為的矯治法,對預防複吸、保持操守具有重要意義。代幣療法是行為療法中運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也稱表征性獎勵製。用獎勵強化所期望的行為,用懲罰消除不良行為而達到目的。代幣療法就是運用代幣並編製一套相應的激勵係統來對符合要求的目標行為的表現進行肯定和獎勵。在整個康複期,藥物濫用成癮者的矯治動機、行為都有可能出現反複。因此,我們須幫助他們建立正常的生活作息時間表和活動安排表,並監督其執行。為了強化我們所期望的行為,不斷強化其矯治動機,可以對其進行代幣管製。這一療法的特點是循序漸進地塑造藥物濫用者的社會化行為,從而逐漸矯治不良心理與行為。

鞏固期——應對療法。鞏固期是指出所前3個月,處於此期的藥物濫用成癮者一方麵回歸社會的心理願望強烈,另一方麵又擔心麵對社會自己會不知所措。調查表明:藥物濫用成癮者身處曾經濫用藥物的地方,再次遇見濫用藥物的同伴,或見到濫用藥物時仍會產生強烈的複吸,這是一種難以自控的條件反射。根據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理論,已形成的條件反射可以通過相應刺激予以弱化和消融。對此,可以建立毒品考驗室,模擬吸毒環境和情景,進行心理脫毒訓練,減弱環境刺激的影響力,達到弱化和消融其曾經建立的條件反射,進而增強藥物濫用成癮者拒絕濫用藥物的能力。具體做法:一是通過藥物濫用成癮者自省療法。如靜坐冥想,旨在“明心見性”,“徹悟心源”,引導他們在思維起作用之時,不致鑽牛角尖,觸發認識審察的心念,突破時空的限製;擺脫迷惘,出離沉淪,激發他們改變自己濫用行為的動機,促使其認識目前存在或潛在的問題,並幫助他們去處理問題。二是尋找或設定高危情景(如找不到工作、麵對不良環境、交友障礙、情緒困擾、疾病等),討論誘發複吸因素,練習控製渴求感的技巧。三是通過情景模擬、小組訓練、角色扮演的形式反複進行訓練,不斷強化其正確的應對心態和應對方式,讓他們將高危情境、正確的應對心態和應對方式之間建立起條件反射,以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