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厚重的沉痛,莫過於英雄慘死於他自己的人手中,悲哉壯哉,令人扼腕長歎!為何就不去與之相搏?而隻能冤屈的去死?“我隻能如此!”仿佛從天邊傳來英雄聲息。

198、

劉伯溫第二次解官還鄉,心裏非常平和。每日裏他早早起來,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沿了屋後兩旁都是竹林的一條小道,隨心所欲地走上一刻鍾。竹子還是他年輕時親手栽下的,現如今已漫延有好幾裏,那逼人眼目的翠綠為劉伯溫喜歡,那竹樹獨有高潔的韻味更令劉伯溫所讚賞。他常常會一邊散步,一邊注視著某一株破土而出的竹筍,仔細地察看它,較前一日有什麽變化。有時,他也會抬頭仰望著竹子上的一隻小巧玲瓏而又非常美麗的翠鳥,可笑地學著它啁啾的脆鳴。一切都是這麽的悠閑自在,一切都是這麽安祥和諧,昔日的軍師,安邦的勳臣,如今同那普普通通的鄉間老人一樣,靜靜地享受著自己淡泊的鄉間生活。

這日剛從屋後的竹林散步出來,劉運等幾個好友來邀,同去小鎮逛了逛。劉伯溫感覺精神很好,這日又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抱著了解一下久違民情的願望,劉伯溫點頭答應。小鎮名叫“談洋”,地盤雖不大,因地處周圍幾郡交界處,非常的熱鬧,是個鹽販子聚集的好場所。小鎮離劉伯溫的家雖然很近,隻因劉伯溫走南闖北,跑遍了差不多整個中國,什麽名勝風景,大山大河,他都曾一一遊覽過,對近在咫尺的小鎮,卻有很多年也沒有光顧了。

劉伯溫與三五個好友,剛進小鎮,便感受了小鎮的繁華。喊價還價中,車來人往,諸多的鹽商,不斷地將大包小包的食鹽推進拉出,買的賣的都忙著將這些食鹽送往自己想送的地方。再往裏走,突然聽到大聲地吵架,接著便見有兩個漢子打了起來。然後是有人幫忙,接著是更多的人幫忙。傾刻間,釀成了較大的械鬥,如同一場小小的戰爭。劉伯溫與三五個好友,被退來的人群差點擠倒在地,他們隻好趕緊退出小鎮。社會秩序很亂,老百姓怎麽能安心做生意?劉伯溫這麽想著,不由心裏著急。

曾親曆元亡明興的整個過程的劉伯溫,深知小亂會釀成大亂,一處地方治安不好會影響多處地方治安失控。再加上,劉伯溫還知道談洋從元朝以來就是個鹽盜聚集的地方,管理得好了,不僅能保地方平安,國家還能多收許多稅銀。

於是,“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的劉伯溫,再也坐不住。從談洋回來,又通過一番詳細考查後,他洋洋灑灑地寫了三千多字的折子,請奏朝庭在談洋設立巡檢司,既可使國家增加稅收,又可保地方穩定平安。他的好友劉運知道此事後勸他說:

“而今在朝庭主事的胡惟庸、汪廣洋對都你都不滿,你不如呆在家過自己的快樂日子,不去管他這些閑事。”

劉伯溫聽了,沉思許久,最後,他還是將折子交給兒子劉璉,讓他趕往京城,直接送給朱元璋。劉伯溫萬萬沒有想到,掌管中書省的胡惟庸知道此事,竟然會非常憤怒。

“這個劉伯溫,還這樣看不起我!”胡惟庸憤憤地想道,頓時萌發了再好好地整一整劉伯溫的念頭。為了謀求一個萬全之策,胡惟庸特意去了李善長的家。

李善長離了丞相任後,雖說有時還要到金陵去走走,但比往日卻清閑了許多。轟轟烈烈地辦完兒子的婚事,又解決了楊憲,還扶起來了胡惟庸,心裏非常得意。這胡惟庸似乎是很講義氣,上任右丞相之後盡管公務特忙,也還是忙裏擠出時間到李善長處走一走。有一次胡惟庸又來看望李善長,剛好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的兒子李佑也在,從李善長對李佑的態度來看,胡惟庸感到李善長很喜歡李佑,於是心思一動,提出要把自己的女兒胡玖紅嫁給李佑。李善長聽了滿心歡喜,好事一拍即成,半月後,李善長與胡惟庸便成了親家。有了這層親戚關係,李善長對胡惟庸更加信任,便將自己的舊屬,都介紹給胡惟庸。一時間,胡惟庸感到做事順手了許多。李善長是朱元璋的親家,胡惟庸又是李善長的親戚,一下子,大臣與皇上的關係近了許多,胡惟庸膽子也大了許多。就在這時候,在胡惟庸手下做事的劉伯溫的兒子劉璉替父親上了個折子。

“我今日來,是有一件關於劉伯溫的事情,想請教丞相。”到了李善長家後,胡惟庸客客氣氣的對李善長說。看到李善長在認真地聽,他就把劉伯溫的兒子劉璉替他父親直接向朱元璋上折子的事說了一遍,最後非常氣憤地說:“原來,他劉伯溫依仗自己是元老功勳,在皇上麵前就一再說我的壞話,我都忍了。可是現如今,他還是這樣目中無人,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這麽做,隻不過是性格使然。如今,他居鄉裏,年事又高,我看恐不能再給我們添亂子。所以我想,我們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李善長勸胡惟庸說。

“丞相是說這事就算了?”

李善長點點頭,重複著說:“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

“我認為事情不是這樣。”胡惟庸畢竟年青許多,堅持自己的看法,說:“劉伯溫雖居鄉裏,皇上還是有事請教,常常召見;更有甚者,徐達等一幹將帥,對他劉伯溫佩服有佳,對我們卻不怎麽看得起。”

胡惟庸的後麵一句話,李善長聽進了心裏,沉思著說:“情況確實如此,那些將帥,特別是徐達,對我從來都不太搭理,對劉伯溫倒是言聽計從的。這對你我來說,確實不是什麽好事情。”

199、

胡惟庸見李善長被自己說服了,非常高興,隻把眼睛期盼地望著李善長,那目光分明在說:還請你給我想一個好辦法。

李善長讀懂了他的意思,說:“好吧,我就幫你想個法子。要告劉伯溫,得找個很好的理由,不能說他讓兒子直接將折子交給皇上而看不起你,這不但沒用,反而會讓皇上責怪你。”

“是啊。”胡惟庸點點頭,說:“這事,我也是這麽想的。劉伯溫雖然被皇上趕回鄉下,但在皇上的心中,份量還是很重的。皇上不可能因為劉伯溫不把折子直接交給我就治劉伯溫的罪”

“你看到了這一點,很好。”李善長點著頭說:“現在,要想再整一整劉伯溫,就一定要找到一件他對皇上有什麽威脅,或者是什麽不利的事情。”

“可是,他劉伯溫從不掌兵權,能對皇上有什麽威脅?現在,劉伯溫又告老還鄉,聽說他在青田從不與官府往來,連縣令想見他一麵也被他回絕了。若告他貪髒枉法,結黨營私,更沒有憑據,不可能讓皇上相信。”

“可是,你應該也清楚,劉伯溫精通占卜術數,占地觀象是他的專長。”李善長有些得意地說。

胡惟庸聽了,大惑不解地望著李善長,那目光分明在問:“劉伯溫精通占卜術數,又有什麽辦法能整倒他?”

李善長見了,得意地一笑,往前欠了欠身子,故作神密地說:“你沒有聽說,劉伯溫曾多次當眾誇讚,他的故鄉青田地有文氣,故出文人。”

胡惟庸更加不解地望著李善長,不知他說這些對告劉伯溫有什麽用處。李善長見了,更加得意,忍不住哈哈大笑,笑畢說道:

“你想想看,我們隻要把劉伯溫說過的話變一個字,他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胡惟庸聽了,一時仍然弄不明白,不由著急地望著李善長,眼珠子瞪得快要鼓出來。李善長見了,這才差不多是揭了謎底說“皇上對於卜地觀氣,是非常講究的。據我看來,現在的皇上比以往更信了。就在前不久,皇上還問起我民間流傳他父母‘天葬’的事情。”

說到這裏,李善長停了下來,靜靜地望著胡惟庸,見他一付又氣又急、懵懵懂懂的可笑樣子,忍不住說:“劉伯溫誇他青田有文氣,隻要把文氣的‘文’換一個字。”

“王氣!”胡惟庸大聲地喊起來。直到這時候,他總算明白過來,極佩服地望著李善長,想了想又說:“我就告他說談洋之地有王氣,想用來為自己作墓地。皇上知道了,豈能容他?”

親戚兩個商量著,談得唾沫四濺,越談越有勁。李善長畢竟是七十多歲的人,終是有些倦了,微微一笑,道:“你去辦吧,隻是談這種事情,最好是能夠找個適當的機會。如果是象閑談一樣給皇上說出來,效果會好得多。談這種事情,特別要注意的是,千萬別讓皇上認為你是在故意整劉伯溫。”

“我知道。”胡惟庸樂哈哈地說:“這個事情,現在對我來說,很好辦。如今,最多三天,皇上就要找我去問一問情況。”

李善長聽了,放心地點點頭,說:“如此,劉伯溫休矣!”

胡惟庸歡天喜地地因到府裏,興奮得一夜睡不著覺。第二天,朱元璋果然差人來宣他去有事要問。回答了朱元璋要問的事情,趁閑聊時,胡惟庸如談白一般將劉伯溫誇他青田有王氣的事情,說給朱元璋聽。

“有王氣之地,你劉伯溫怎能用作自己的墓地呢?”朱元璋聽後非常惱火,在心裏憤憤地問到。如果換作其他人,朕一定要把他殺了。你這個劉伯溫,朕就網開一麵,奪了你的奉祿,讓你也嚐嚐貧窮的滋味吧!

劉伯溫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他有著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信仰,他因為朱元璋的信任和尊重來幫襯朱元璋,也希望利用朱元璋對他的高度信任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信仰,由於他的智慧,他的許多想法都已經實現。他幫助朱元璋打下了天下,在朱元璋最關鍵最艱難之時,他挺身而出,甚至親自指揮戰爭。大明皇朝建立以後,劉伯溫本著儒家“仁政”的治國之道,融合了墨家“務實’’的精神,引導和幫助朱元璋極力推行“生民之道,在於寬仁”的治國策略,在關心人民的疾苦,愛惜民財,減稅、解困、修德省刑、寬猛相濟、整頓官吏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

劉伯溫原本出生富有的地主家庭,從沒有在乎身外的金錢物質。他為官多年,最後雖身為禦史中丞,太史令顯官,但為官清廉,以身作則,處處以國家利益為重,始終是兩袖清風。往日因為奉祿豐厚,倒也過得還算富裕。如今到了老年,全靠朝廷奉祿度日,奉祿被解除後,劉伯溫一家上百口人,一下子陷入生活上的困境。最可怕的還不是這些,劉伯溫知道:想占有王氣之地建墓,在朱元璋看來是何等嚴重的罪名,朱元璋今天不殺你,保不準明天不殺,而且一旦開殺,可就是滿門抄斬的事。劉伯溫苦苦地思考著,該怎麽辦才能躲過這一劫,他現在既不能申辯,又不能躲避。於是,他決定赴京謝罪。

劉伯溫到京的第一天,徐達剛好從北平回金陵,聽說劉伯溫的事情,趕忙前來看望。知道是胡惟庸的陷害,徐達氣得虎眼圓睜,倏地起身,要去把這事給皇上講講明白。

劉伯溫見了,招呼他坐下,說:“元帥的心,伯溫領受了。隻是你此去非但不能說服皇上,反而會害了伯溫。為今之計,伯溫隻能留居京城,就生活在皇上的眼皮底下,方可解皇上的猜疑。到時候,他或許可以明白伯溫的心。”

徐達聽了,長長地一聲歎息。

200、

劉伯溫在金陵住下,也不去為自己作任何的辯解,默默地忍受著,內心很是壓抑,不久便病了,日子越發艱難起來。這一日,劉伯溫的妻子朱氏正坐在塌前替劉伯溫補一件破了的內衣,隻見廚子張耙近來告說:

“甕中糧盡,如之奈何?”

朱氏停下手中針線,往懷裏掏錢,掏了許久,卻掏不出一文錢來。苦著一張臉,正不知怎麽辦,有人來報,徐達及其他許多故友前來探望。朱氏聽了,忙去迎了徐達等人,來到裏屋。此時貧病交加、無藥無醫還無食的劉伯溫,正掙紮著坐在書桌前,翻看自己往日裏書寫的《鬱離子》,見徐達等故友進來,將書放在桌案上,抬頭感謝地望著他們。看著劉伯溫一時蒼老了許多,徐達十分痛心,聲音淒然的呼道:“軍師!”

劉伯溫想站起來,努力地掙紮了一下卻不能起身,徐達上前扶住劉伯溫:“軍師就這麽坐著,不用起身,我等來看看你!”說著深深一拜,同來的幾位故友,也都對劉伯溫深深一拜。

“我如今很好,請諸位今後不要再來。”劉伯溫緩緩地說道。

徐達等聽了,感慨萬分,紛紛將準備好的物品錢財,拿了出來。劉伯溫見了,原本蒼白的一張臉,激動地乏出了紅色,聲音嘶啞地說:“你們不可以這樣,還請一一都拿了回去!”

遠遠地跟在門外的廚子張耙聽了,由於著急,竟然不顧自己的身份,說:“大人,甕中已經糧盡,夫人也拿不出錢來!”

劉伯溫聽了,並不去責怪廚子張耙,隻是慚愧地閉上了眼睛,豆大的淚水,奪眶而出。徐達等故友見了,更是萬分的傷心,齊聲地呼道:

“軍師!軍師!!”

良久,劉伯溫睜開眼睛,不無傷感地說: “我如今這般下場,皆由我自己所為。現有你們的關心,已經知足了,心領了。甕中已經糧盡,是我劉伯溫無能,讓家人痛苦,更讓我劉伯溫傷心。你們帶來的物品錢財,伯溫就收下了。隻是,伯溫今生,恐怕再難還你們的情。你們就此請回,今後再不要來理我。如果讓皇上知道了,恐怕對你們十分不利。”

劉伯溫的一番話,說得徐達等心裏涼涼的。回到府裏後,徐達又派人給劉伯溫送去了許多生活上需要的物品。徐達是個忠勇之人,與朱元璋又是布衣兄弟之交,他決定要給劉伯溫討回一點公平。一次同朱元璋對奕後,看到朱元璋高興,徐達對朱元璋說起了他與幾個故友去看劉伯溫的事情,最後說道:

“軍師是個文人,隻說談洋有文氣,哪裏說什麽王氣。軍師跟隨陛下這麽多年,從無野心,又怎會去爭什麽王氣。就算他真想去爭什麽王氣墓地,憑他的聰明,又怎麽會當眾說出來?”

朱元璋聽了,認為徐達說得有理,很有些動心,沉默了一會對徐達說:“到時有了時間,我們一道去看看他。”

朱元璋雖然這麽說了,他終是沒有再去看劉伯溫,可是,這事很快卻被胡惟庸知道了。他不能容忍徐達對劉伯溫的關心,更不能容忍劉伯溫有翻身的機會。他這回沒有去請求李善長,卻奉朱元璋之命在金陵找來位醫生,派他去給劉伯溫看病,然後給了他一些致命的藥品。劉伯溫病情日益加重,終是隻剩下一口氣時,有人報告了朱元璋。

或許是想起了劉伯溫為大明江山所作的貢獻,或許是劉伯溫對他的天下再沒有半點影響,朱元璋派人送給劉伯溫許多東西,還特意寫了《禦賜歸老青田詔書》,親自派人護送劉伯溫還鄉。在《禦賜歸老青田詔書》中,朱元璋對劉伯溫“受冤”後的做法表示充分的肯定,說:

“卿善為忠者,所以不辯而趨朝,一則釋他人之餘論,況親君之心甚切,此可謂不潔其名者歟,惡言不出者歟。”

可是,自從給胡惟庸派來的醫生診治後,劉伯溫已再無病愈之時了,他回到青田剛剛才三天,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有後人謁劉伯溫墓詩,曰:“臥龍名大終黃土”。再傑出的政治家,再智慧的謀略家,終究逃不脫讓人陷害的命運,讓皇上猜忌的下場,空留無盡憾事,使後人為之感慨。

關於劉伯溫的死因,後來“胡惟庸案”發,醫生供認,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劉伯溫的,這成了胡惟庸的罪狀之一。後來在殺戮胡惟庸一家上百口人的刑場上,百姓指指點點地詛咒他,許多人就是罵他不該害了劉伯溫,卻不知,真正害了劉伯溫的罪魁禍手,正是懲罰胡惟庸的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