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李淵送走劉文靜,一顆心還是懸著,正坐立不安時,李世民與大哥李建成,三弟李元吉,還有平陽小妹與柴紹一家等到來。李淵見了,一顆懸著的心,頓時落下,他一一細看高大挺拔的建成、元吉,突然衝口問道:
“玄霸呢?”
“哇”的一聲,平陽小妹哭出聲來。
建成三兄弟,也都眼含淚水,悲傷萬份。
“玄霸……”李淵眼瞪著李世民。
“他被官府捉了,待我們去救時,已處死。”李世民說完,抱住父親,痛哭起來。
一時,建成、元吉、平陽小妹都大聲悲哭。就在這時候,劉文靜帶了突厥將領康鞘利,來見李淵。
待劉文靜稟明情況以後,李淵轉悲為喜,讓世民去安置建成、元吉平陽小妹他們,讓劉文靜安置到突厥士兵,自己則召來裴寂等人,共商舉兵大計。眾人到齊,李淵示意,劉文靜首先起身,將與突厥的交往,與大家言明,然後發表自己的看法,說:
“如今我們雖然控製了太原及附近地區,處境卻不容樂觀:北麵突厥,雖暫時合好,但在劉武周的鼓動下,仍有南侵的可能;就近的太原遼山令高斌廉,西河郡高德儒均愚忠隋帝,與我抗衡。從全國來看,現有相當勢力的,首先是隋王朝的三大勢力:一是隋煬帝在江都的禦林軍,人雖不多,都是驍勇善戰之士;二是煬帝鎮守在東都洛陽的皇子,兵強馬壯,有大將士王世充統領,戰鬥力很強,隻可惜隻能全力對付不斷進攻的李密;三是煬帝鎮守長安的另一王子楊侑,剛滿13歲,軟弱無能,但拱衛京師的名將屈突通,卻是有勇有謀,加之其兵多將廣,不可小視。除去隋朝的三大勢力,就是三股最強的義軍。第一要數李密,手下猛將如雲,有三十萬之眾,其人也相當能幹,不斷對洛陽發起進攻,一心隻想占了洛陽城;其二要算河北的竇建德,號稱十萬之眾;這第三就是江淮的杜伏威,號稱八萬之眾。在這諸多的力量中,從眼前兵力而言,我們似乎並不比哪一路強,因此,要擊敗群雄,需全體一心,謹遵唐國公之命,方可取得最後勝利。”
劉文靜一口氣說到這兒,對文臣武將巡視一番,然後期待地望著李淵,等他訓示。
李淵少時便神勇過人,曾經帶著十二個兄弟擊敗草賊毋端兒三萬之眾,待稍長,更懷濟世之略,有經論天下之心。他與人相處,不論貴賤,一雙慧眼,最能識人。對天下大事,他了如指掌,蓄謀反隋,早有打算。事到如今,早已是胸有成竹的李淵,為讓大家了解實情,不浮不躁,認真地打好每一戰,這才讓劉文靜首先發言,讓大家再次熟悉一下眼前的情況,認識到麵臨強敵,凡事不可輕舉。此時,李淵見劉文靜望著自己,所有的文臣武將也都望著自己,不由微微一笑,說:
“適才晉陽令所言,句句屬實,我們的處境,確實不容樂觀,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一定可以擊敗一切的敵人,取得最後的勝利。所謂知己知彼,我們已是做到了這取勝的第一步。現如今,是要對形勢有個具體分析,決定我們今後的每一步行動。這事,還請諸位認真考慮。三天之後,我們再來此聚集商議,誰拿出好的計謀,必當重賞,加官晉升。”
李淵說到此,環視文臣武將,目光炯炯灼人,提高聲音說:
“現在,我宣布兩項決定:一是成立大將軍府,由本國公掌大將軍印。二是明日在大殿前召開誓師大會,由長史裴寂宣布隋煬帝的罪狀,各位將軍各率其部,務必準時到會,不得有片刻遲誤。”
“遵命!”
李淵宣布完畢,眾人齊聲回應,陸續散去。李淵目送眾人,頻頻點頭。
38、
第二天,是一個難得的五月好天氣。藍天鮮亮,白雲輕流,和熙的陽光灑滿大地,遠山近樹,蔥蔥鬱鬱。太陽剛過東麵龍山的頂峰,各位將領,已率領部隊,匯集在大殿前麵。李淵內心激動,麵色肅然,他一直在專注於一個個將軍帶著一隊隊士兵前來匯聚。
這可是我李淵的部隊,我李淵竟然能有了這麽多屬於自己的部隊!李淵一直在心裏重複著這一句話,呆呆地望著已經到齊了的八萬將士。自從殺了王威和高君雅之後,這八萬將士就完完全全是他李淵的了。他們隻聽從李淵一個人的命令,李淵就是他們的最高、也是最終的指揮。作為數代軍事集團的後裔,李淵知道這意味著什麽。以前,他的父親,他的祖父,雖然也率領著千軍萬馬,指揮他們,命令他們衝鋒、向前、殺敵。可是,他們指揮的,都是皇帝的軍隊,最高、最終的指揮者,還是皇帝,他們不過是替皇帝指揮。唉,可憐的祖父、父親,盡管威振八方,威風凜凜,若是要讓軍隊前進,皇上卻要軍隊後退,結果,便隻能執行皇上的命令。可是現在,李淵一切都可以為所欲為,還可以命令他的軍隊,向皇帝發起攻擊!這,是多麽大快人心的事啊!李淵想到這裏,不由得笑出聲來。
裴寂知道李淵為什麽會笑,便趁他高興時對他朝下麵集結的部隊指了指,那意思分明在說:人到齊了,該開會了!
李淵從沉思中清醒過來,對裴寂說:“你宣讀舉事檄文吧!”
裴寂拿起檄文,走上高台的中央,清了清嗓門,大聲地宣讀起來。他稱兵勇們為“義士”,論事說理都講得頗有說服力,最後說道:“……隋煬帝長避揚州,不理朝政,致使朝政荒蕪,天下大亂,百姓受苦。為此,特舉義兵,前往長安,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另立王子楊侑為帝。”
裴寂聲音抑揚頓挫,把舉事檄文讀得有聲有色。讀畢群情激動,雀躍歡呼。
李淵見目的達到,高興萬分,第二天召來文臣武將,共聚晉陽宮殿,研討進兵之策。李世民頗有心機,上次聽了劉文靜的一番話,回府後召來長孫順德、侯君集等細細商議,已經有了明確的打算,於是第一個站起來,說:
“兒臣以為,舉兵起事,征戰千裏,需先鞏固後方。如今外患突厥得以暫時穩定,內患高、王伏誅,但仍有遼山、西河兩郡令拒不從命,理應先除之,方可揮師長安。”
對於此次舉兵,李淵思之日久,早有勝算在心,聽了世民之言,引導說:“我兒言之有理,我們舉兵首攻的目標應是長安。如今,李密與王世充在洛陽打得激烈,我們正好趁虛進攻長安,要進兵長安,西河是必經之地,必須盡快攻下,方可揮師長安。至於遼山,不在南下途中,可暫棄之不理,到時自然可得。”
李世民聽了,細細一想,突然心中一亮,大聲說:“父親所言極是,兒臣願領本部兵馬,前去拿下西河郡,為我軍南進長安開路。”
李淵聽了,說:“西河郡太守原來的蕭瑀,最近被調回長安。接任的太守高德儒,是大隋的名將,久戰沙場,精通兵法,非等閑之輩。煬帝將其安置在太原往長安的必經之路上,就說明他對我李淵早生疑心。如今以你一人之力,要敵高德儒,恐難取勝。我讓你大哥與你同去,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世民聽了,立刻點頭說:“有大哥與我前去,兒臣十分高興。”
“如此甚好,合你兄弟二人之力,上下同心,方可一舉拿下西河郡。”
李淵說罷,目光罩住李建成。李建成見了,上前一步說:
“兒臣謹遵父命,願與二弟一道前去拿下西河郡。隻是兒臣擔心屬下軍士,剛剛召集起來,匆匆上陣,需有嚴格軍令,方可進兵。為此,兒臣已草擬出軍法,還請父親過目。”
李淵接過李建成草擬的軍令,看後十分高興,說:“就以此宣告上下,使三軍遵此軍令,不得有違。”
“感謝父親,有了這軍令,孩兒更有了拿下西河郡的信心。”
“不僅要有信心,而是要一舉拿下西河郡,此役關係重大,不可有半點馬虎。”李淵說著,環視倆兄弟。
建成與世民齊聲回答:“兒臣一定不負父親所望。”
“你兄弟倆,特別是世民,都太年輕,沒打過大仗。隻是,父親也剛剛掌握兵權,手下並無得力的將軍。更主要的是……”李淵放低聲音說:“此役關係重大,需帶走我三分之二的軍隊,除你兄弟倆,我還能信誰?所以,我把這天大的戰事交給你們,你們一定要齊心協力,遇事多與將軍們商議,謹慎行事。”
“兒臣謹遵父命。”李世民說:“兒臣願立下軍令狀,此次不能取西河,願受軍法處置。”
李淵聽了,微笑點頭,讓人拿過紙筆,讓世民與建成立下了軍令狀,然後喚太原令溫大,說:
“建成雖長一些,世民還太年輕。此次征戰,還請你與他們一同前往,參謀軍事。使他們有不明之事時,能得太原令指教,到時建功立業歸來,我一定重賞於你。”
溫大聽了,雙手一揖謝恩說:“大公子,二公子超人聰慧,謀略過人,溫大得大將軍之令隨軍前去,一定盡力扶佐,建功立業,還請大將軍放心。”
李淵點點頭,下達命令:
“李元吉留守太原,李世民和李建成與太原令溫大,兵發西河!各位將領,努力向前,聽從軍令,不得有誤!”
命令下達後,李淵自己統領中軍,隨後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