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節、君臣知心
148、
“朕很小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弓箭,”李世民回憶著說:“朕的這個愛好,二十多年來,一直都沒有變過。因為這份喜愛,朕一直非常熱衷於對弓箭的研究和收藏,學習了許多有關方麵的知識,自以為已經深解弓箭的奧妙。可是,就在前不久,朕的這份自信給打破了。”說到這兒,李世民停了下來,搖搖頭,歎了口氣,接著說:
“一次偶然的機會,朕將多年來收集得到的十餘張朕非常喜歡的良弓,拿出來給宮中的弓匠看。朕以為可以讓他們開開眼界,長長見識,知道天底下什麽是良弓。沒想到,朕做夢也沒有想到啊!這弓匠,一一認真地看過朕的這十餘張弓之後,竟然說:‘陛下的這些弓,都不是良弓。’朕聽了,大吃一驚!”李世民說到這兒,再次一停,放眼去看群臣,隻見他們差不多也都是大吃一驚的樣子,於是得意的接著說道:
“朕急問其故,弓匠說:‘陛下的這些弓,都不是質地優良的材料所造。’說著他指著弓背告訴朕,說:‘皇上你看,這些弓的木心都不正,心不正則脈理斜。脈理斜的弓,雖剛勁有力,卻發箭不直,所以不能算是良弓。’朕聞後大開眼界,感受頗深:這麽些年來,朕憑武力來平定四方,所用的弓,多得數也數不清,朕也花了許多時間來研究弓,到頭卻還是不認識弓,得不到木心正、脈理直的弓。現如今,朕登基時間還這麽短,想得到心正理直的意見,肯定還不及於弓。朕對弓的看法都這麽不準確,何況對於治理天下的道理呢?可是,得不到木心正、脈理直的弓,對朕的影響隻有這麽大;而得不到心正理直的意見,對朕的影響就比天還大。而今百廢待新,作為天子,朕有許多大事要決策,朕的決策一旦有誤,後果不堪設想。這些天來,朕反複地思考這個問題,終於想到了一個解決的辦法,今天特別在這裏說給眾愛卿聽聽,看可不可行?”
李世民說到這兒,把目光再次投向群臣,見他們一個個屏息靜聽,等待下文,滿意地一笑,這才又接著說:
“為了避免朕決策的失誤,朕決定召開一次有關‘自古理政得失’的討論。就是讓眾愛卿都來總結一下自秦以來,特別是隋以來理政得失的經驗。為朕的大唐王朝,找一條實現‘天下大治’最好的途徑。此事,不知眾愛卿以為如何?”
李世民的聲音剛落,下麵一片嘩然,稱頌之聲,此起彼伏,人人都不甘落後,爭相表達對皇上此舉的由衷讚揚。特別是魏征,聽後大喜過望,激動地拜倒於地,長跪不起,大聲喊道:
“皇上聖明,臣逢如此英主,定當肝腦塗地,竭盡全力,準備‘自古理政得失’討論的發言。”
眾人聽了,也都紛紛長跪表態,有的甚至感動得泣不成聲。大家在用詞上雖然各有不同,但意思都與魏征說的不相上下。李世民聽了,心裏也非常感動,當即宣布散朝,讓群臣好好回去準備一月,到時候,再到朝堂之上來各敘己見,為大唐王朝找到一條天下大治的途徑。
149、
自從那天下朝以後,魏征貓在自己窄小的書齋裏,已經有三天都沒有出來了。每日,妻子王氏都會按他的吩咐送來兩頓飯和一大壺水。餓了,魏征吃些飯,渴了喝口水,困了就打會兒盹,餘下的時間,魏征都在讀書和書寫。他第一次這麽有勁,來為一個國家的大治提一些建議。
妻子王氏,雖然讀書不多,卻非常心疼自己的丈夫,看著魏征一天天瘦下去,不由得滿臉帶淚地問他:“夫君,皇上的差事要辦好,自己的身體也要保住啊!”魏征聽了,放下手中的書,來到妻子麵前,伸手幫她擦去臉上的淚珠,動情地說:
“你不知,為夫現在完成的已不再僅僅是件差事,還是一種使命。為夫少時家貧,幾經碾轉為原太子洗馬,後得其賞識而成為坐上賓客,能常提些建議給他。可是,因那時原太子一直在與當今皇上暗鬥,為夫所提建議,也都是些爾虞我詐的陰謀罷了。”說到這兒,魏征淡然地一笑,歎一口氣說:“原太子對我固然也好,可現如今,國家統一,民心思定,皇上又順應民心,還讓臣等為其謀一大治途徑。這樣賢明的君主,多少謀臣,一生一世都難遇到。魏征有幸遇到了,魏征不能再顧自己……”說道這裏,魏征已經是滿臉淚流了。王氏見了,忙伸出手來,替魏征擦去臉上的淚水,理解地點點頭說:“你忙大事,妾自去照顧阿滿。”
“阿滿是魏征唯一的兒子,今年七歲了,差不多全由其母王氏教他讀書寫字。魏征聽妻子提到阿滿,眼前一亮,問道:“這幾日阿滿的學業,可有長進?”
王氏點點頭說:“他太聰明了,一教就會,千家詩就快讀完,到時我怕是教不了他。”
“到時再給他請個老師就是。”
“你那點奉銀,我父母又一直有病……”
“別說了。”魏征打斷王氏的話:“不管怎麽樣,到時都要花錢給阿滿請個老師。你去吧,我……”
望著王氏理解地離去,魏征的心平靜下來,伸手又拿起了筆,可就在這時候,隻見王氏慌慌張張地又進來說:“外麵有齊國公來請你去。”魏征聽了,忙放下手中的筆,往外要走。
李世民當了皇太子,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子左庶子;李世民當了皇帝,又升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晉封齊國公。魏征正要往外走,長孫列忌已跟在王氏身後進來。見了魏征,仔細地打量著他一張倦怠的臉,又看看他書桌上壘起的一摞翻開的書,再瀏覽了一下他書桌上正在寫著的一疊稿子,然後將目光留在一碗米飯,一碟青菜上,許久,許久,這才抬起頭來,望著破敗的屋頂,傷感地搖了搖頭。稍微停了停,長孫無忌對魏征說:
“請大人與本官同去見皇上。”
魏征此時雖說尚不知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的來意,但卻已分明地感覺到自己肯定是出了什麽事,皇上這才可能派長孫無忌來查問自己。除此以外,魏征同時也感到,長孫無忌對自己充滿善意。盡管如此,魏征的心中,還是有許多的疑問,卻又不便於開口,就隻好默默地跟在長孫無忌的後麵。他倆從承天門入太極宮,走過“前朝”,來到了“內廷”。
在兩儀殿前,長孫無忌站住,回頭對魏征說:“魏征大人,請在此候著,容我稟報皇上,再來喚你。”完了也不等魏征回話,自己便進去了。
150、
李世民早在殿內等著長孫無忌地回話,見他進來,隻把目光盯在他身上,催他快說。長孫無忌第一次看見李世民為一位臣子的事情這麽著急,不由在心中暗自誇李世民好眼力。他微微一笑,說:“皇上,如果魏征都徇私受賄,恐怕臣也成為嫌疑人了。”
在經曆了這麽多風風雨雨以後,李世民身邊已經有了不少忠誠可信之人,但是在李世民心裏的深處,卻沒有一個人比得上長孫無忌更為可靠。這不僅因為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後的親哥哥,是他的妻兄;更主要的還是長孫無忌與他相處的最久,他們之間的友誼,以及長孫無忌的膽識、才能和對他的忠誠,都經曆了諸多的考驗。正因為如此,長孫無忌的話一出來,李世民就大大地鬆了口氣。
原來,就在剛才,有大臣狀告魏征徇私受賄。憑著直覺,李世民根本不信,但還是得讓吏部尚書親自去前去詢問。
“臣沒有問魏大人,也沒有給他說有大臣狀告他的事。”長孫無忌繼續說。
“你沒有問他?”李世民臉色嚴肅起來。
“請皇上恕罪。”長孫無忌雙膝跪下。
“快起來,朕沒有責怪你,隻是要你講明原因。”
“魏大人的家,就是四間平房,屋裏除去平常百姓家都有的用具,再沒有一樣值錢的東西。他把最好的一間用作書房,可是屋頂已是破敗不堪的。他吃的,就是一碗米飯和一碟青菜,還有書桌上摞起的書,正在寫的稿子……”長孫無忌說到這兒,不由得搖了搖頭,放低聲音說:“等等這一些,都是我突然撞去,親眼見到的。魏大人原在東宮,也是很受器重的,這麽些年了,如他貪財,能是如此情景?因此,臣也就不問了。”
“不問了,好!也不用問了。”李世民聽了,動了真情,他似乎是說給長孫無忌聽,又象是說給自己聽。稍稍一停又說:“他是在為朕的國策操勞,朕現在真想見見他。”
“想見他?”長孫無忌問。
“是的,隻是今天不忍再勞煩你了。”
“不用勞煩,他就在門外。”
“你把他帶來了?”
長孫無忌點點頭。
“快,令他進來見朕。”
魏征進來,李世民首先看到的是一張消瘦了許多的臉。“愛卿是不是身體不適?”李世民問。
“謝皇上關愛,魏征身體很好。”魏征打起精神回答。
“坐,這兒沒有外人,愛卿不必拘禮。”待魏征坐下,李世民又說:“愛卿可知道,朕為何讓吏部尚書去見你?”
“魏征愚鈍,魏征不知,隻是猜想魏征恐怕是哪裏做錯什麽?”
“那你就好好想一想,究竟做錯了什麽。”
“臣沿途已經細想了一遍,沒有做錯什麽。”
“哦!那麽朕就告訴你,有人狀告你徇私受賄!可有此事?”
“臣從未有過徇私受賄之事,君子固窮……”
“好啦!”李世民打斷魏征的話,說:“不管你怎麽說,可還是有人狀告你徇私受賄。朕隻好令吏部尚書親自去查,可這個吏部尚書……”李世民說到這兒停下來,手指指一旁的長孫無忌,“他到你那裏一看,連問也沒問,就回來告訴朕說,他敢替你擔保,你沒有徇私受賄,朕也就相信你了。”
“謝皇上隆恩,謝尚書大人信任。”魏征拜過李世民,又拜長孫無忌。
“隻是,你知道為什麽有人要告你嗎?”李世民問。
“臣不知。”
“那麽朕告訴你,是因為你的傲氣,有人看不慣。”
“多謝皇上指點。可是臣以為,人之不同,各如其麵,人的個性,大相徑庭,皇上用人,隻擇良臣用之,個性理當不論。”魏征回答說。
“眾臣都勸朕用忠臣,獨爾勸朕擇良臣用之,忠臣和良臣,有何區別?”
“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福祿無疆,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並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遠。”
李世民聽了魏征的回答,一麵點著頭,一麵脫口問道:“臣有忠良、奸佞;君有明君、昏君。愛卿說說,何為明君,何為昏君?”
魏征聽後,也衝口答道:“兼聽則明,偏信則昏。一個君王,能夠廣泛地聽取各方意見,就是一位明君;反之,君王如果隻相信某個討好他的人的說法,那就是昏君。昔日堯帝經常谘詢下民的意見,所以有苗的惡行他才能了解;而舜帝則善於聽取四麵八方的聲音,故共、鯀、歡兜這些奸臣,都不能蒙蔽他的視聽。反之,秦二世隻相信趙高,最終導致亡國;梁武帝任用朱異一人,才引發侯景之亂;隋煬帝偏聽虞世基之言,天下大亂而不自知。這些正反麵的例子都說明:君王隻要兼聽廣納,就能充分了解各方麵的情況,不受蒙蔽,成為明君。”
李世民聽了,頻頻點頭。心想:“若不是魏征這樣有傲氣、有個性的臣子,朕又怎麽能聽到這樣披肝瀝膽的話呢?”第二天,李世民升任魏征為尚書左丞。
魏征喜逢知己之主,從此更加不以一己之生死、得失為然,竭誠輔佐李世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