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章 潛德更化(為冬冬盟主+1)

強烈推薦一家手工曲奇店,在淘寶搜索“妙蕾”, 有一款10多種口味的什錦曲奇,超級美味! 適合邊看書邊吃,書友們不要錯過哦!

(接下來的10章加更,為冬冬盟主加。感謝本書的第一個盟主!這是對本書的肯定和鼓勵,謝謝!作者君心中當然有一個隱秘而不難宣口的期待,那就是期待本書寫的好一點,會有第二個盟主,第三個盟主……咳咳。)

崇德帝的旨意,讓顧重庭難以置信,以致差點摔破了殿中省的硯台。皇上不是一直說“不得別創書院,群聚徒黨”的嗎?怎麽會下了設立書院的旨意?

他不知道帝王心術,不知道大定還有一些硬骨頭,他們所說所為之事,能讓高高在上的崇德帝有所改變。

正如沈肅所說的一樣,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對於帝王來說,隻要有利於文治武功,帝王不會拒之。開創書院,對如今的大定來說,有種種好處,並不像前朝那樣,隻會顛朝覆國。既然它如此有利,崇德帝為何還有拒絕?他又不是腦殘。

況且,就算是腦殘帝王,有沈肅、沈度和長隱公子的人在,有孟圭堂這樣的硬骨頭在,創立書院這個奏疏,便有被接納的時候。

君君臣臣,如果臣不能以正道守之,君遲早也會亡之。

對於顧重安來說,這個旨意當真令他意外萬分,又讓他驚喜萬分。在晉州的時候,在看到周老人被關押之後,他就覺得朝廷禁止私立學庠是錯誤,後來上疏奏請設立書院,他心中隻有一個想法,就是讓更多的百姓有求學的可能。

從葛洪、陳文裕和齊泌等人的拒絕來看,顧重安便知道,自己這份奏疏一定不會被皇上接納。但是他沒有想到,事情最後出乎他的預料,竟然如此順利,皇上竟然會這麽快就下了旨意。

他想起了宣政殿中的韋長隱和孟圭堂,如果沒有這兩個人。如果沒有孟圭堂在宣政殿那一番陳述,皇上還不會這麽快就下旨意,還是這兩個人的功勞最大。

顧重安這樣敦厚的人,不會想得到,他才是功勞最大的那個人。如果不是在晉州有心,如果不是他回京兆之後有為。沈度、長隱公子這些人,都不會一一登場,更不會有種種促成助力。

不管怎麽說,崇德帝旨意既下,設立書院一事便可以付諸具體行動。這令顧重安感到異常開心。

天道酬勤,天道酬德,顧重安沒有想到,他接下來所得的竟然會這麽多,人生軌跡會因為這個奏疏而改變。

在崇德帝搬下創立書院的旨意之後,與書院有關的一切,便開始運轉起來,其中孟圭堂、長隱公子、顧重安三人俱有大用。

崇德帝旨意下達之後。孟圭堂應召進宮,在紫宸殿與崇德帝有過一番說話。這些話,是孟圭堂早就想說卻又始終不說的。如果不是有這次書院之事。如果不是有長隱公子去雲山棒喝之事,孟圭堂肯定不會說。

“皇上,當年草民在太原府見到的那些血殺,終生不能忘,是以草民惡皇上至今。鎮亂用重典,卻不是這麽用的。聖人雲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又雲樂殺人者,則不可得誌於天下。這些聖人大道,乃是治國良方,皇上可曾想過?”

孟圭堂坐在矮墩上,平靜地說道,他並不畏死,是以當著崇德帝的麵明白地說厭惡,神色也沒有起伏。

崇德帝聽了這些話,也沒有震怒,神色難明地等待孟圭堂繼續說下去。他想聽聽,這麽大膽的人,還會有什麽想法。

“皇上,天道喜善厭惡,當止殺!珍惜百姓的生命,就是在延長大定的生命。草民遍閱經籍,並沒有發現有哪個皇上以血腥能長久。止殺愛民,才是治民之道。”1孟圭堂繼續說道。

這些,他在過去幾十年裏反複思量,在西疆、在太原府,他所感所受,不會比京兆任何一個官員少。

立國者,軍功也,定朝者,文韜也。孟圭堂以文人身份說的這些話語,其實和定朝文韜相類了。

崇德帝以鐵血手段登帝位,如今雖然承平,但孟圭堂想崇德帝時時記得,一個喜好殺戮的皇上,肯定不能得民心,肯定不能久天下。

“皇上,此創立書院之舉,乃有益於百姓、有益於朝堂,草民代天下之賢才多謝皇上!”說罷,孟圭堂站起來,麵容肅穆,朝崇德帝深深彎下了腰。

這一番諫言,孟圭堂不知崇德帝是否聽進耳,他但為百姓而求,慎用兵,止殺,文治澤被,這樣的大定,又怎麽沒有盛世?

從頭到尾,崇德帝都不發一言。隻有在孟圭堂即將離開紫宸殿時,崇德帝說道:“孟圭堂,大定有你這樣的人,是大定之福,也是朕之幸。”

孟圭堂的身形搖晃了一下,然後回首轉身叩拜:“大定有皇上,才是大定之幸。”

紫宸殿這一則,正如《書》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

書院,自然是相對官學而言。書院乃民間創立,官學是朝廷督辦,,這兩者極其不一樣。

是以,崇德帝下旨允許創立書院了,也就是允許,表示創立書院之舉不會罹禍,書院山長不會入獄,僅此而已,也就是說,朝廷在書院創立一事上,並沒有出什麽力。

其實,對孟圭堂等人而言,他們最希望的,就是朝廷不出什麽力。這樣,書院就不會深刻上朝廷的烙印,這樣,書院就能保持著最大限度的寬鬆和自由——這是沈度和長隱公子的一致想法。

在知道崇德帝準許創立書院之後,沈度和長隱公子便見了一麵,討論的,當然是書院創立的相關事宜。當然,這一次討論,孟圭堂和顧重安也在其中。

仍是在春暉樓,不過卻是在樓上精致廂房。這一行四人相商、奠定雲山書院的基礎,那就是講學、藏書、祭祀於一體。同時,也製定了山長、課員、學徒、教學、考課等一套書院運行規則,為此後民間書院的創立,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範本。

是的。雲山書院,這就是大定立國八十多年來,第一間書院!

以雲山名之,當然是因為書院選址就在京兆東郊雲山,第一任山長就是住在雲山之上的孟圭堂。

他們最初討論的,是書院選址。其實不用怎麽討論。官學在市井,書院在山野,這是孟圭堂早就想到了的。書院倚山林而建,環境自然清幽、寧靜,正好符合散逸賢才們曠達高遠、憂國憂民的精神所向。

這一點。沈度和長隱公子都沒有什麽意見。孟圭堂是大儒,自有他的想法和建議,沈度和長隱公子所專注的,唯有一點:書院的經濟命脈。

沈度是朝廷重官,長隱公子是勳貴子弟,他們兩個最先想到的是,若是書院創立,書院如何維係下去?

書院屬於民間。朝廷供給基本沒有,單靠饋贈,說不定連課員都供養不起。又怎麽為普通百姓提供求學的機會呢?要讓書院正常運行,最基礎的,還是書院要有錢財來源。

“這個問題,可參照前朝書院的情況。我以為,要創立書院,必須要有學田!有了學田。那麽書院建造院舍、吸納藏書、供養生徒,都不會有問題。”沈度微笑著說道。提出了學田這個說法。

“學田?”長隱公子念著這個詞,眼中的亮色漸盛。可見他是想明白了沈度所說,便也露出了笑容。

孟圭堂和顧重安麵麵相覷,不明白這兩個人在笑什麽,這些經世之道,他們不太知道。尤其是顧重安,他沒有想到,創立書院還有這麽多事情要辦,並不是像官學那樣,立個地方、招收生徒便可以。

“沈家會為書院置辦一部分田地,地契上會寫書院之名,這是沈家的一點微薄之力。”沈度這樣說道。學田不會憑空得來,總要有人給才行。

“安國公府也會為書院置辦田地,同時書院創立之後,安國公府會號召京兆權貴為書院捐贈學田。”長隱公子這樣說道,以安國公府的地位和影響力,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

“此外,還可以謀劃京兆的閑荒田土,給贍生徒。”沈度想起了勸農桑那紙詔書,京郊不是有很多荒田嗎?正好可以拿來用一用。

“那個……學田諸事我不懂,但關於書院藏書,道可以說道幾分。書院若沒有藏書,那麽生徒無所學,也無甚益處。若要豐充書院藏書,也有幾個辦法……”顧重安在沈度和長隱公子之後,說起了書院藏書的問題,這是書院三大基礎之一,顧重安這個秘書省官員,正好派用上場。

孟圭堂靜靜聽著他們的討論,一言一對之中,關於雲山書院的一切也漸漸清晰。孟圭堂如今沒有什麽能做的,於是展開了筆墨紙硯,寫下了準備掛在雲山書院正門的一副對聯。

不偏不黨

不識不知

八個遒勁的大字,從雲山書院成立之後就一直掛在正門,無論經過多少風雨磨難,都沒從雲山書院正門摘去。

可以說,這間書院代表了孟圭堂、顧重安等人的向往和期待,也成就了他們的光榮和命想。這間書院,就像一線光明,潛德幽光,後來便大興盛。終大定一朝,天下百姓、世子、文官,提及雲山書院的時候,總會恭敬肅穆,向其致以無上敬意。

這一次書院創立,實則是對大定製度的一種衝擊,自此,經籍文道不獨為權貴所有;同時,自雲山書院後,私學開始興起,書院等民間學庠漸漸代替官學,明教化、傳斯文、擔道義。

這就是後來史官所稱的潛德更化,發生在崇德九年,孟圭堂、顧重安、韋長隱和沈度,都因此被載入了史冊當中。

1:此借丘處機神仙的“止殺”來用一用,不擔責,哈哈。()

ps:二更!今天隻有兩更,因為寫這個大節點,太費腦。明天四更會補上!最後仍是弱弱求一句:粉紅呢?

正文 088章 潛德更化(為冬冬盟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