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澳門劃界

瞿鴻機知道自己倒黴是因為慈禧對洋人的態度變化,之前慈禧是主張息事寧人的,所以瞿鴻機才答應洋人的五個要求。如今慈禧太後變得強硬起來,這個轉變非常突然,至於慈禧是如何轉變的他是沒機會知道了。

陳浩在命令李準拒絕執行命令以後,馬上給袁世凱和慈禧太後發了電報。在電報裏他慷慨陳詞,認為日本人現在海軍實力不足,陸軍又被俄國人牽製在朝鮮半島,完全也不可怕。即使態度強硬一點,日本人在與俄國開戰時,也不敢就真的率領艦隊來作戰了。

當然這些還不夠讓慈禧轉變態度,陳浩列舉了手下的軍艦數量,再把日本人擁有的軍艦數羅列出來。他信誓旦旦地表示,他比日本人多了三十多艘軍艦,對馬海戰損失慘重的日本絕對不是他的對手,讓慈禧太後盡管放心。

陳浩列舉雙方實力對比時取巧了,日本人的噸位和軍艦數雖然比不上金蘭灣,但日本人大多數都是新式戰艦。陳浩繳獲了不少驅逐艦和魚雷艇,這些小型艦艇占的噸位不小,但用這些軍艦去打日本人的無畏艦當然不可能。

日本人的無畏艦前兩天正式服役,這艘軍艦被日本人命名為金剛號,這也是日本態度如此囂張的原因。曆史上二辰丸案日本態度強硬,那是因為他們打贏了日俄戰爭,對清廷有著絕對的心理優勢,如今他們還在與俄國交戰,吃飽了撐著才會主動開罪清朝。

清朝現在又陳浩率領的海軍加入後,即使與日本在海上血拚,也不見得會吃虧。日本最大的敵人是俄國,他們應該能分得清楚輕重,對於這點陳浩很有信心。他悍然拒絕日本和葡萄牙的要求,這麽做刷了不少聲望還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

至於葡萄牙海軍。陳浩完全忽略了,就算主力艦派去了海參崴他都有能力滅了葡萄牙的遠東艦隊。這次事件如果日本人服軟沒有再提無理要求,陳浩也準備以此為借口挑釁葡萄牙一番,最好能把屬於華夏的土地收回來。

袁世凱接到陳浩的電報後已經提前進攻,證實陳浩的海軍對比分析得很透徹,日本人不是廣東水師的對手。有了他幫腔,慈禧太後當然對陳浩的話深信不疑。畢竟陳浩與國外打仗百戰百勝,慈禧太後肯定對他有信心。

袁世凱肯幫忙,是因為陳浩告訴他這是搬到瞿鴻機的好機會,兩人各取所需。瞿鴻機被撤職後,慈禧太後任命袁世凱兼任新的外務部大臣,老袁態度強硬地拒絕了日本人的五點要求。同時要求葡萄牙加強對澳門的管理,不能任由澳門人肆意走私軍火。

慈禧太後如此果斷也不奇怪,一個人打不過對手時長期低三下四的服軟,心裏肯定是不爽的。一旦確定自己有撐腰,絕對不會輸給對手以後,當然要耀武揚威一番。甚至慈禧太後主動提示袁世凱,問袁世凱能否以此為借口讓葡萄牙人歸還澳門。所以袁世凱才會對葡萄牙提出要求。

慈禧太後有收回澳門的想法主要是陳浩的功勞,他把葡萄牙艦隊的戰鬥力貶得一文不值,讓慈禧太後感覺收回澳門就是分分鍾的事。袁世凱代表外務部強硬回擊以後,日本公使林權助以及葡萄牙公使柏德羅一下子傻眼了,這還是一向軟弱的清廷麽?

林權助發表措辭強硬的聲明,日本公使林權助強迫外務部會同粵督張人駿嚴禁粵商抵製日貨;日本駐京代理公使阿部守太郎為廣東排斥日貨的事,再向清廷外務部抗議,要求清廷索償二辰丸案賠款21.8萬元。表示日本會派出艦隊討個說法。

日本兩位公使叫囂得厲害,但日本大本營出奇地保持了沉默。陳霸先的艦隊不弱,他不來挑釁日本海軍就罷了,若是真的派出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主力艦隊去與陳霸先作戰,那拿什麽對付俄國人?

葡萄牙看到日本公使態度強硬,當即表示會派出軍艦支援日本,幾天過後葡萄牙公使柏德羅發現不對勁了。日本公使叫得凶。但日本絲毫沒有要派軍艦的意思,他很快明白了問題所在。該死的日本人是在喊口號,他們的艦隊忙著對付日本人,哪裏還敢招惹如今海軍不弱的華夏人。

柏德羅開始慌了起來。如今不是大航海時代,葡萄牙海軍隻是歐洲二流。哪怕葡萄牙的所有軍艦派到亞洲,也打不過金蘭灣的艦隊,繼續強硬惹怒了清廷隻怕會吃虧。有了這種想法後,柏德羅口氣開始軟化,再也不提讓清廷處置陳霸先這件事。

葡萄牙偃旗息鼓了,清政府卻開始得寸進尺,袁世凱態度強硬地要求葡萄牙懲治購買軍火的人員,並且要求葡萄牙派人重新勘界。葡萄牙對此表示反對,要求清政府適可而止,不要激怒了葡萄牙帝國。

早在1907年底,廣州、香山和香港等地的紳商士民就紛紛向政府請願,要求“派員來澳劃分界限”。二辰丸案更使要求劃界的運動迅速發展起來,曆史上1908年底中國駐法公使劉式訓前往裏斯本,同葡萄牙政府商談澳門劃界問題,1909年2月中葡雙方達成協議決定派員查勘澳門界址,談判地點設在香港。

葡萄牙派曾任葡屬東非殖民總督的馬沙鐸為談判代表,清朝方麵的談判代表則由曾任中法雲南交涉使的福建籍官員高而謙出任。7月1日中葡談判在香港正式開始。馬沙鐸在第一次會議上提出了索地要求,他聲稱澳門包括:一、澳門半島,由媽閣直至關閘;二、海島包括對麵山(即灣仔、銀坑、南屏、北山等28鄉)、青洲、氹仔、路環、大小橫琴、馬騮洲等島嶼;三、領水則為以上陸地及海島附近之水路;四、關閘至北山嶺為“局外地”。

按照這個劃界方案,葡萄牙新擴占的領土將比原租居地麵積大30倍之多。清政府在這次交涉中軟弱無力,采取了以讓步求妥協的方針。外務部主張先查明葡人的原租界作為澳門本土,原租界圍牆以外最先占領的地方劃為屬地,澳門附近島嶼不論是否已被占領,一概極力拒駁。

這些意見傳達至談判代表高而謙那裏的時候,他又擅自作了修改,變為允許澳葡在氹仔和路環已占地居留,清政府這種妥協方針極為軟弱,已經作出了最大讓步,可是葡萄牙殖民者卻仍不滿足。

馬沙鐸在談判會上態度十分蠻橫,在葡方代表的壓力下,高而謙又表示華夏願意“割棄澳門半島(由媽閣至關閘),以及青洲、氹仔、路環等地,附近內河和海麵由中葡共管”。但葡萄牙殖民者並不感到滿足,馬沙鐸堅持索取對麵山和大小橫琴島,以及控製全部水界,使劃界交涉陷入僵局。

廣東人民得知葡萄牙野心後,香山縣勘界維持會通過《聯力九十八鄉民團章程》,宣布成立民團,拿起武器抗擊澳葡保衛家鄉。人民抗爭阻止了交涉中的妥協趨勢,清政府不得不在談判中“格外審慎,妥籌兼顧”,堅決駁拒葡萄牙殖民者的無理要求。

馬沙鐸風訛詐手段達不到預期目的,便於第九次會議上拂袖而去,悍然破壞談判。葡萄牙當局企圖用武力實現其擴張計劃,1910至1911年間,澳門先後發生了路環血案和浚海交涉兩大事件。

路環位於澳門南麵8公裏的海上,是十字門的入口,澳門的前哨,麵積6平方公裏,原名九澳,後又以島西部的路環村作為島名。1864年葡萄牙侵入島上的荔枝灣,占地數十畝建造炮台,屯兵二十人。1910年7月,葡萄牙又借口“剿匪”派兵進攻路環。

島民奮起自衛,三次打退侵略者的進攻,並奪回葡萄牙人在島上的炮台。其後葡萄牙增調軍艦,傾其全力圍攻該島。8月4日葡軍在島上登陸,大肆燒殺搶掠,“村民數百家慘遭鋒鏑以死”。村民撤退乘坐的漁船亦被葡艦追逐擊沉,38人葬身魚腹。

路環的喋血引起人民的強烈義憤,紛紛要求清政府廢約收回澳門。清政府也迫於情勢再次派遣駐法公使劉式訓前裏斯本,要求葡萄牙恢複澳門劃界談判。1911年初,葡萄牙又在澳門附近海麵和內河航道上大搞疏浚工程,企圖通過這種手段取得對內河外海的控製權。在廣東人民強大的輿論壓力下,粵督張鳴岐一麵派員同澳門葡萄牙當局交涉,要求立即停止疏灘工程;一麵派二十五鎮參謀官黃士龍巡查澳門附近防務,製定“軍事與商業並舉”的掣馭澳門的方案。

張鳴岐在軍事方麵加強北山嶺的灣仔炮台,使兩處互為犄角,同時對各隘口亦加派軍隊駐紮;在商業方麵,政府鼓勵和支持資本家加強香洲埠建設,並在灣仔開辟商場,動員澳門商民移遷其它地方開業,以抵製澳門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