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專家委員會組織編寫的全國基層文化隊伍培訓教材陸續出版了。這是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很有意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2007年中央“兩辦”發布的《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的若幹意見》中,就對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作出了部署,明確提出了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的要求。2010年《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布之後,文化部專題部署了開展全國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培訓的工作。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是文化改革發展的基礎力量的重要論斷,要求製訂實施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完善機構編製、學習培訓、待遇保障等方麵的政策措施。《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對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完善文化人才培訓機製作出了具體部署。建設一支德才兼備、銳意創新、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成為新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的重要任務。

2010年9月,為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文化部發布了《關於開展全國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工作的意見》,主要任務是用五年時間,對全國現有約24萬縣鄉專職文化隊伍和360多萬業餘文化隊伍進行係統培訓,促使基層公共文化隊伍素質顯著提高,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為此要求建立、健全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工作體製和機製,建立分級負責、分類實施的培訓組織體係,其中文化部負責指導各地培訓、組織編寫教學綱要、建設遠程培訓平台、培養省級師資、舉辦示範性培訓等工作。按照文化部的統一安排,組織編寫教學綱要和教材這一任務,由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專家委員會負責實施。

專家委員會在廣泛征求意見、充分討論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培訓教材編寫的整體方案:教材的內容規劃為“公共文化服務通論係列”、“公共圖書館係列”、“文化館(站)係列”三大係列;教材的形式設計為培訓大綱性質的教學指導綱要和係統化的教材並舉,為應培訓之亟須,先行編寫出版公共圖書館係列和文化館(站)係列的教學指導綱要;綱要和教材的編者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一流的專家學者和富有經驗的實際工作者。2012年年初,先行組織編寫的《公共圖書館業務培訓指導綱要》和《文化館(站)業務培訓指導綱要》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文化部免費配送至全國縣以上文、圖兩館及相關部門。現在呈現在讀者麵前的,就是在指導綱要基礎上編寫的係統化教材。按照計劃,三大係列共17部係統化教材在2012年年內全部出齊。

就文化館(站)係列的教材而言,更有其特殊的意義。群眾文化學是我國一門新興的學科。從文化建設層麵講,群眾文化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文化現象。新中國成立後,正式提出“群眾文化”的概念。隨著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群眾文化的理論研究不斷深入,1959年出版了第一本群眾文化理論著作——《群眾文化工作概論》,標誌著群眾文化學基礎理論的初露端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陸續出版了《群眾文化學》、《群眾文化管理學》、《群眾文化輔導學》、《文化館管理學》等一批群眾文化理論專著,標誌著群眾文化學基本形成。當前,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大背景下,群眾文化活動空前地蓬勃開展,人們對群眾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不斷提高,理論探索持續深入,實踐創新快速推進,政策法規逐步完善,群眾文化的總體運行環境和基本形態發生了深刻變化,迫切需要總結提煉群眾文化實踐和研究成果,豐富和發展群眾文化理論,形成新的係統化的理論著作和教材。此次文化館(站)係列教材的出版,填補了空白,解決了基層群眾文化隊伍培訓工作的燃眉之急。文化館(站)係列教材第一次比較全麵、係統地闡述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中的群眾文化理論和群眾文化工作,比較集中地體現了近年來群眾文化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所取得的成果,是群眾文化理論建設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的重要標誌。

在文化館(站)係列教材的編寫過程中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可供參考的理論專著和教材數量太少。由於群眾文化學在大學裏沒有常設的專業,所以專業教材數量一直很少,專門麵向基層文化館(站)從業人員在職學習、崗位培訓的適用教材更是缺乏,而且大都是20年前的教材。經過反複研究討論,我們確定編寫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繼承性原則。即以群眾文化的基本理論為基礎,以《群眾文化學》、《群眾文化管理學》、《群眾文化輔導學》、《文化館管理學》等著作為參照,繼承和發展群眾文化理論研究的成果,保持群眾文化理論發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第二,與時俱進原則。廣泛收集近年來群眾文化實踐的新經驗和研究的新成果,總結、提煉群眾文化工作的新觀點、新理論、新探索,並將其上升為係統的理論成果,對原有的群眾文化理論、知識技能進行發展、完善和創新。第三,與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方針政策相一致的原則。教材內容要力爭全麵、準確地闡述黨和政府發展公共文化事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的理念、思想、方針和政策,體現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戰略對群眾文化理論、群眾文化工作、文化館(站)的建設與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第四,適用性原則。教材內容要以提升文化館(站)業務人員管理和服務能力的現實需求為牽引,以提升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為目標,以政策法規、專業知識、文化素養和能力養成為重點,以“學得會、用得上、有實效”為標準,不過分追求體係的完整性。教材的編寫注重總結、提煉、升華實踐中成功的做法、經驗和案例,適應啟發式、案例式、研討式教學的需要。

教材編寫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人——編寫人員,這也是我們遇到的第二個困難。同樣是由於群眾文化學在大學裏沒有常設的專業,所以也缺乏專門從事群眾文化專業教育、理論研究和教材編寫的專家,又沒有國家文化館可以依托,很難像公共圖書館係列教材的編寫那樣組織一批學者、教授參與其中。因此,文化館(站)係列培訓指導綱要和教材編寫人員的組成,是以長期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和群眾文化理論研究,有著豐富群眾文化工作經驗和理論功底的群眾文化工作者為主體,還包括群眾文化工作的領導幹部,以及從事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研究的專家。他們大都擁有為業務骨幹講授的實際曆練,有的已經形成了講義並在全國作專題講座,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與組織、群眾文藝創作等,這些都為此次編寫指導綱要和教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們的長處是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深的理論功底,他們的短處是缺少一定的教材編寫經驗。但是,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熱愛群眾文化事業,有著為群眾文化理論建設和群眾文化事業發展貢獻自己聰明才智的一顆火熱的心。

教材不是個人專著,因此編委會通過研討、交流乃至碰撞、爭鳴而形成共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本套教材的編寫過程中,編委會的每個成員都表現出了令人敬佩的高度重視、嚴肅認真、團隊合作、學術包容的態度和精神。每本教材的主持人都組織編寫人員進行了多次多種形式的研討交流,從內容劃分到框架體係,從章節要點到附屬材料,都經過了編寫團隊的反複研討打磨。三大係列所有編寫人員參加的研討會先後召開了4次。2011年年底,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站)業務培訓指導綱要預印本印出後,分別在南京圖書館和寧波文化館召開了由省、地、縣各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代表參加的征求意見會。可以說,目前形成的教材,不僅凝聚著全體編寫人員的心血,同時也包含著眾多業界同仁的智慧。盡管如此,我知道問題和不足肯定還存在。歡迎使用本套教材的各級文化部門和基層文化工作者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我們將在今後適當的時候作必要的修訂。

參加文化館(站)係列教材編寫工作的還有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江蘇省和江蘇省相關地市文化館、北京群眾藝術館和相關區縣文化館、天津市群眾藝術館等的專家和群眾文化工作者。在編寫過程中還得到了全國許多文化館和群眾文化工作者的熱情幫助。教材的編寫僅有編寫人員的努力還不夠,還應該感謝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公共文化發展中心為編寫工作提供的有力保障,感謝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楊耕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葉子總編輯和李豔輝副總編輯,高教分社原副社長江燕老師,以及各位責任編輯,他(她)們為教材的出版把了最後一道關口,付出了心血和努力。

馮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