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選擇權

收到美軍艦隊離開阿德萊德的消息,牧浩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權。

可以說,準確的情報在這個時候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讓牧浩洋做的前期部署發揮了作用。

當時,第一艦隊與第二艦隊就在珊瑚海,隻是在新赫布裏底群島與所羅門群島之間,沒有深入。按照牧浩洋的判斷,弗倫奇從塔斯曼海進入珊瑚海、即從南麵直接北上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此弗倫奇隻有一個選擇:繞過新喀裏多尼亞與新赫布裏底群島,從東麵攻擊所羅門群島,然後前進入珊瑚海,全速向西南航行,進入岸基航空兵的掩護區域,等待中國艦隊前來決戰。

如果是牧浩洋指揮美軍艦隊,他就會這麽打。

隻是,指揮美軍艦隊的是弗倫奇,而不是牧浩洋。

為了安全起見,牧浩洋讓龔繼飛向珊瑚海南部海域派遣了十二艘潛艇,在新喀裏多尼亞與澳大利亞之間建立起了一道潛艇警戒線,用四艘潛艇在新喀裏多尼亞與新赫布裏底群島之間的海峽進行巡邏,在新赫布裏底群島與斐濟群島則部署了十二艘潛艇,另外安排十艘潛艇在新赫布裏底群島東北方向上巡邏。也就是說,用三十八艘潛艇,封鎖了西南太平洋幾座主要群島之間的海峽。

隻要弗倫奇率領艦隊前來決戰,就不可避免的要經過這些被潛艇監視的海域。

問題是,這種部署,弗倫奇也能想到,而且他肯定知道,中國海軍在西南太平洋上差不多部署了一百艘潛艇。

這樣一來,弗倫奇很有可能繞更大的圈子,比如繞過斐濟群島。

事實上,這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美軍控製著斐濟群島,而且在這裏部署了上百架反潛巡邏機,東麵的薩摩亞群島群島也在美軍控製之中。也就是說,如果弗倫奇斷定中國海軍會動用潛艇監視主要海峽,他就會利用部署在斐濟群島與薩摩亞群島的反潛巡邏機,在斐濟群島東麵開辟出一條安全航道,然後從這邊北上,再轉向西進。

針對這一情況,牧浩洋選擇了動用岸基反潛巡邏機。

主要就是,斐濟群島離所羅門群島超過了兩千公裏,在戰鬥機的打擊範圍之外,而且離馬裏亞納群島也有五千公裏,差不多在戰略轟炸機的打擊半徑之外了,向斐濟群島東麵部署潛艇的風險太大了。

更重要的是,建立四條潛艇警戒線,已經用掉了三十八艘潛艇。如果讓更多的潛艇執行偵察警戒任務,艦隊得到的反潛掩護就將降低。顯然,牧浩洋肯定不希望艦隊在作戰的時候遭到美軍潛艇偷襲。

這個時候,牧浩洋有點後悔,沒有及時攻占瑙魯。

雖然龐躍龍提出過攻打瑙魯,但是被牧浩洋否決了。主要就是,當時所羅門群島戰役進行得還算順利,沒有必要增加一處必須派重兵防守的地點。隨後,等到牧浩洋覺得有必要攻打瑙魯的時候,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打響了,陸戰隊沒有多餘的兵力可以調動,也就擱置了起來。

可以說,如果占領了瑙魯,情況將大不一樣。

比如,可以在瑙魯部署反潛巡邏機,用來監視斐濟群島北麵海域。

因為波納佩島離斐濟群島太遠了,所以牧浩洋隻能在所羅門群島部署反潛巡邏機,擠占了有限的地麵資源。

更嚴重的是,擾亂了前線部署。

針對這個問題,牧浩洋想到了一個比較有效的解決辦法,即讓空軍向所羅門群島部署戰略預警機。

雖然在搜尋海麵目標的時候,戰略預警機不比反潛巡邏機出色,主要是戰略預警機配備的雷達主要用來搜尋空中目標,對海探測能力不比反潛巡邏機上的雷達好多少,但是在複雜的戰場上,戰略預警機的任務彈性更加突出,即能同時搜尋海麵與空中目標,並且指揮其他飛機活動。

當然,這免不了要讓戰略預警機承擔巨大的作戰風險。

要知道,戰略預警機是空軍中,價值最高的作戰飛機,造價甚至超過了戰略轟炸機。

戰爭爆發的時候,中國空軍總共隻有不到四十架戰略預警機,美國空軍裝備的戰略預警機也隻有五十來架。到二零五四年,中國空軍戰略預警機的數量增加到一百架以上,而且以每個月四架的速度遞增。

可以說,這已經是戰略預警機的最大產能了。

要知道,在各種作戰飛機的性能都飛速提升的情況下,空軍對戰略預警機的性能要求也水漲船高。

當時,中國空軍對戰略預警機的需求量高達一百八十架。

主要就是,在麵對眾多威脅的時候,預警機的使用方式發生了變化,以前隻需要一架戰略預警機就能完成的任務,現在需要好幾架。在大陸戰場上,空軍已經采用了全新的預警機部署戰術,由三架戰略預警機組成一個機群,其中一架是領隊長機,三架預警機呈品字型編隊飛行,相隔距離在五十公裏到一百公裏之間,僚機通過高速戰術數據鏈把探測到的空情信息發給長機,由長機集中處理,然後再把處理後的信息分配給僚機,分別引導最近的戰鬥機作戰。

該戰術的最大特點,就是大幅度延伸了被動狀況下的探測距離,提高了探測精度。

說得簡單一些,組成編隊飛行的戰略預警機,實際上形成了一個最基本的被動雷達探測基陣。

實戰早已證明,被動雷達是探測隱身飛機的最佳手段。

隻是,在隻動用一架戰略預警機的情況下,對隱身飛機的最大探測距離很難超過三百公裏,而戰術上需要預警機提供五百公裏左右的探測區域,才能確保己方的防空戰鬥機能夠及時攔截來襲敵機。

組成了空中探測基陣之後,戰略預警機對隱身戰鬥機的被動探測距離超過了五百公裏。

可以說,正是這一戰術上的改變,幫助中國空軍牢牢掌握著大陸戰場的製空權,為地麵部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問題是,空軍對戰略預警機的需求也因此大幅度提高。

事實上,一百八十架隻是最基本的數量需求。當時,空軍更加需要一種性能先進的戰略預警機,而且明確要求這種戰略預警機必須配備性能強大的計算機,充當機群的長機,處理海量空情信息。

這方麵的研製工作已經開始,新式預警機以dy-1大型電動運輸機為基礎,配備了一台浮點運算速度達到每秒十兆億次的超級計算機,第一架工程樣機已經開始製造,預計能在二零五五年初量產。

當時,第二種超級戰略預警機也在研製之中,載機是dy-2,不但配備了性能更加強大的超級計算機,還具備了幾乎無限的續航能力,即其供電係統是一套集成質量為二百二十噸的小型聚變反應堆。

按照空軍的規劃,這兩種超級預警機將成為未來的空中指揮中心。

當然,這些都是美好的設想,在二零五四年都沒變成現實。

牧浩洋要求空軍向所羅門群島派遣戰略預警機,也有更加長遠的考慮,即在接下來的艦隊作戰中,這些預警機將引導空中戰鬥。

當然,在牧浩洋看來,珊瑚海方向上的威脅並不大,美軍繞過斐濟群島的可能性最大。

以美軍艦隊的航速,也就不過多航行一天而已。

當然,弗倫奇也有可能采用更加冒險的戰術,比如用反潛巡邏機在斐濟群島西麵開辟出安全航道。

還有可能出現更加極端的情況,即美軍艦隊從塔斯曼海直接北上進入珊瑚海。

總而言之,弗倫奇有很多選擇。

在戰與不戰的問題上,選擇權在弗倫奇手上,牧浩洋能做的,隻是盡量完善部署,然後讓龔繼飛與佟少雲耐心等待。

接下來的幾天裏,牧浩洋的判斷正在變成現實。

最明顯的征兆就是,美軍從六月十四日開始,降低了在珊瑚海上空的作戰力度,減少了戰鬥機的出動數量。可是根據之前統計的戰報,部署在澳大利亞的美軍戰鬥機應該還有一千二百架左右。也就是說,美軍還沒有喪失作戰能力,隻是因為其他的原因,沒有繼續與中國空軍爭奪珊瑚海的製空權。

這個其他因素,顯然與正在趕來的美軍艦隊有關。

按照牧浩洋的判斷,如果弗倫奇打算率領艦隊殺入珊瑚海,首先就得摧毀所羅門群島上的空軍基地,而美國空軍已經盡了全力,仍然沒有達到目的,所以弗倫奇肯定會采取突襲的戰術,比如讓美國空軍全力出動,吸引中國戰鬥機升空作戰,美軍艦隊則趁此機會發動突然襲擊。

當然,也有可能是顛倒過來的,即由艦隊當誘餌,讓空軍擔任突襲任務。

如果美軍的作戰準備足夠充分,還有可能雙管齊下,艦隊與空軍同時出動,確保達到作戰目的。

不管怎麽說,美軍艦隊肯定會來,問題隻是在什麽時候、從什麽方向上到來。

當時,牧浩洋做了一個特殊安排:讓司馬文正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上加強進攻力度,給美軍製造更大的傷亡與損失。

可以說,牧浩洋已經認識到,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的戰鬥,將對弗倫奇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