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經驗教訓
收費章節(12點)
第三階段作戰行動,也被稱為“第三次戰役”在三月十五日結束,聚集在圖文巴的近六十萬美澳聯軍全數被殲,加上戰役期間被零星殲滅的十五萬美澳聯軍,最終隻有大約五萬美澳聯軍官兵逃出包圍圈。這其中就包括駐守米切爾的一個美軍師與一個澳軍師,大約有三萬名官兵。
從戰役發展的角度來看,正是米切爾的守軍突然撤退,才導致查爾維爾與圖文巴的兩股部隊沒能順利突圍。如果米切爾的守軍堅持幾天,哪怕在二月最後一天撤退,查爾維爾與圖文巴的突圍部隊都會向米切爾移動,從這裏衝破中國陸戰隊的封鎖線,到這個時候,龐躍龍手裏沒有預備隊,根本不可能擋住突圍的百萬大軍。就算陸戰隊進行炮火壓製,也肯定有數十萬軍人成功突圍。
要知道,保存有生力量是突圍作戰的第一要素。
隻是,第三次戰役結束之後,牧浩洋就讓龐躍龍停止進攻,整頓戰線,順帶讓前線部隊進行短時休整。
牧浩洋叫停進攻,與休整基本上沒有關係。
雖然已經打了一個月,而且連續打了兩次大規模地麵戰役,但是陸戰隊官兵的精神狀況非常理想,勝利給了官兵很大的希望。更重要的是,除了在攻打布裏斯班的時候,傷亡比較慘重之外,其他戰鬥的傷亡都微乎其微。到第三次戰役結束的時候,陸戰隊的傷亡官兵總數還不到六萬,其中陣亡不到兩萬。相對於殲敵數量,以及所羅門群島血戰,傷亡比例已經非常低了。
真正的原因,是陸戰隊的推進速度太快了。
要知道,按照製訂的作戰計劃,第三次戰役應該在三月底,或者四月初結束,然後在四月中旬發動第四次戰役。更重要的是,在計劃中要到第四次戰役才攻占布裏斯班,第三次戰役的攻打目標是羅克漢普敦。也就是說,陸戰隊的進軍速度,已經比計劃中最理想的情況都快了一個半月。
在如此大規模的作戰行動中,進攻速度過快絕對不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後勤補給肯定會出問題,而且後方的支援力量也很難全部部署到位,前線部隊過於疲憊,以及對敵人造成的創擊不夠等等。
有趣的是,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是傳統進攻戰術的問題,而陸戰隊所采用的新式進攻戰術是否存在這些問題,還是個未知數。
當然,從事後的角度來看,牧浩洋的擔心有點多餘。
不可否認,當時肯定存在一些問題,最突出的就是支援力量沒有部署到位,從而使陸戰隊獲得的支持降低。最明顯的就是戰術航空兵沒有完成部署,導致陸戰隊的進攻時獲得的空中支援非常有限。
在第三次戰役結束時,部署到澳大利亞的戰術戰鬥機隻有一千二百架,而按照計劃,應該超過兩千架,並且在第四次戰役發起的時候,達到三千架。即便龐躍龍把發動第四次戰役的時間推遲到四月初,部署在前線機場上的戰術戰鬥機也不會超過兩千架,要到四月中旬才有可能超過兩千架。別忘了,現在的第四次戰役,相當於計劃中的第五次戰役,而發起時間應該在五月份。也就是說,要到五月份,部署到前線的戰術戰鬥機才會超過三千架,達到計劃標準。
問題是,陸戰隊飛快的推進速度,實際上減輕了戰術航空兵的作戰壓力。
原因很簡單,快速進攻給美澳聯軍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迫使美澳聯軍在整體上把防線向後撤退,從而打亂了美澳聯軍的防禦部署。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美澳聯軍不知道中國陸戰隊下次會把戰線推進多遠,因此在部署前線航空兵的時候,隻能盡可能的往後方壓,導致戰術航空兵的作戰效率大幅度降低。
在第三次戰役結束時,赫裏斯甚至認為中國陸戰隊會在下次進攻的時候把戰線推進到悉尼與堪培拉,即新南威爾士州中南部地區,因此在他的安排下,美澳聯軍的戰術航空兵開始向阿德萊德與塔斯馬尼亞島轉移,而且主要向塔斯馬尼亞島轉移,以免在中國陸戰隊下次進攻中遭到打擊。
要知道,如果中國陸戰隊把戰線推進到堪培拉附近,射程為四百公裏的遠程火炮就能覆蓋整個東南部地區。
由此可見,在美澳聯軍空中力量減弱的情況下,陸戰隊對空中支援的要求也降低了。
事實上,當時隻需要確保充足的彈藥供應,讓陸戰隊的遠程炮兵能夠發揮威力,炮火打擊就能勝任百分之九十的火力支援任務。顯然,後勤補給絕對不是問題,陸戰隊還有足夠的野戰機場預製件。
至於牧浩洋擔心的其他問題,實際上都不存在。
戰後,就有很多人認為,如果牧浩洋沒有叫停,而是讓龐躍龍放手去打,澳洲會戰肯定能在五月份結束。
可以說,這絕對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
甚至可以說,中國軍隊在澳洲取得的重大勝利,足以讓美國在二零五五年就考慮是否應該趁還有可以談判的機會,主動提出進行停戰談判。
要知道,用三個月征服一塊大陸,哪怕是麵積最小的大陸,也絕對是軍事史上的奇跡。
更重要的是,中國軍隊能夠在跨海作戰的情況下用三個月攻占澳洲,那麽在一年或者兩年之後,肯定能在跨洋作戰的情況下用半年最多一年征服北美洲,而美國在此情況下就隻能選擇投降。
隻是,責任絕對不在牧浩洋身上,因為當時沒有人知道新的進攻戰術存在哪些問題。
事實上,後來在進軍北美大陸的時候,中國軍隊就吸取了澳洲會戰的經驗教訓,沒再犯同樣的錯誤,為擊敗美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隻是在二零五五年初,換了誰在中國戰爭部長的位置上,都會有同樣的擔心。
有趣的是,當時連戚凱威與魏成龍都發出警告,認為陸戰隊推進得太快了。
當然,在攻占布裏斯班後暫停進攻,也寫在計劃之中,因為布裏斯班是澳洲大陸東北方向上唯一的深水良港,也是離珊瑚海最近的深水良港,還是澳洲大陸東北部地區的交通樞紐中心。
也就是說,充分利用布裏斯班港,對接下來的進攻有很大的幫助。
別的不說,如果通過海運把物資送到布裏斯班,再由運輸機送往前線戰場,運輸效率將比完全依靠空運提高數倍。原因很簡單,縮短空運距離,能夠極大幅度的提高運輸機的運輸效率。
可惜的是,布裏斯班港已被美澳聯軍徹底破壞。
當時,美澳聯軍不但把港內的上百艘艦船鑿沉,還把儲備在軍火庫裏的一萬多枚水雷全部用上,一些埋設在港灣裏,一些則埋設在航道上。可以說,布裏斯班港已經失去了在戰爭時期使用的價值。直到大戰結束三年,多國部隊才清除掉了美澳聯軍布下的水雷,使布裏斯班港通航。
港口不能使用,並不降低布裏斯班的重要性。
雖然美澳聯軍也破壞了布裏斯班的交通基礎設施,當時美軍還用沒有用掉的幾千噸炸藥把布裏斯班鐵路站炸上了天,留下了一個直徑超過三百米深度超過五十米的巨大彈坑,使修複鐵路幾乎不大可能。但是與清除水雷相比,恢複地麵交通容易得多,沒有鐵路站可以重新建一個,鐵路被炸斷了可以修複,即便無法修複也可以改道重建。顯然,美澳聯軍不可能破壞方圓幾百公裏的所有鐵路與公路。
結果就是,陸戰隊在布裏斯班港附近建了一座臨時港口。
為了讓臨時港口發揮作用,陸戰隊還用預製件鋪設了幾百公裏的道路,連通到附近的三十六座野戰機場,然後動用上萬台大型載重卡車,把物資由港口送往機場,再由運輸機送往前線。
後來,部署在布裏斯班附近的運輸機就多達兩千架。
依托港口,布裏斯班很快就成為了中國陸戰隊在澳洲戰場上最大的物資轉運中心,作戰物資從這裏送出,先由大型電動運輸機送往主要戰場的野戰機場,再由戰術運輸機送往各地的野戰機場,或者直接送到前線部隊手裏。
也就是說,中國陸戰隊以布裏斯班為中心,建立起了覆蓋澳洲大陸東部地區的空運網。
這個龐大的空運網,正是陸戰隊征戰澳洲大陸的支柱。
為了完成這些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陸戰隊在布裏斯班停留了一個月,直到四月中旬才基本上完成了進攻準備。
顯然,這次的準備又超過了實際需要。
結果就是,當中國陸戰隊再次發動進攻的時候,才猛然發現,他們所能維持的推進距離比實際推進距離遠得多。
當然,這也沒有什麽好奇怪的。
新式進攻戰術還處於摸索階段,很多最基本的問題都沒得到解決,前線部隊也在實戰中總結經驗教訓,犯一些低級錯誤並不奇怪,對最終的結果也不會產生影響。重要的是,中國軍隊通過在澳洲戰場上的摸索,正在熟悉新式進攻戰術,而且總結出了大量有用的經驗,也吸取了教訓。
作為一支成熟的軍隊,在實戰中發展壯大,是非常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