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硬骨頭

戰爭是最難以預測的力量對抗,因此指揮戰爭的首要原則就是因地製宜,簡單概括起來就兩句話,一是“知己知彼”,二是“天時地利人和”。對任何軍隊來說,這都是通往勝利的不二法門。

在這場戰爭中,也是誌願軍要想以弱克強,必須嚴格遵守戰爭的基本原則。

黃峙博非常清楚的知道這一點。

在製訂戰役計劃的時候,黃峙博幾乎把所有工作交給了參謀,唯獨在選擇主攻方向的時候親自操刀。

當時,對黃峙博的選擇持異議的人不在少數。

反對聲,主要來自陸軍主力集團軍的指揮官,特別是第三十九集團軍的中高級軍官。

在他們看來,第三十九集團軍是貨真價實的重裝集團軍,在兵力規模上相當於兩個美國陸軍師,超過了中國陸軍的所有野戰集團軍,不但擁有全軍唯一的坦克師,還有一個裝甲師與一個機械化步兵師,是中國陸軍中唯一擁有三個滿員甲級主力師的集團軍,此外還有兩個獨立裝甲旅與一個獨立炮兵旅。如此強大的戰鬥力,隻有在合適的戰場上才能發揮出來,而朝鮮西部平原就是最合適的戰場。

受此影響,第三十九集團軍一直堅持在西線開打,重點打擊美軍的第三步兵師與第四步兵師。即便不能做到全殲兩個美軍師,也有希望殲滅其中一個。如果能夠得到支持,比如讓第六十五集團軍協同作戰,也不是沒有希望全殲兩個美軍師。

顯然,這是“大陸軍主義”產生的典型作戰思想。

在這些陸軍官兵眼裏,似乎隻要有足夠強大的裝甲力量,有沒有空中掩護都一樣,強大的陸軍能解決一切問題。

嚴格說來,也不能完全怪責“大陸軍主義”。

早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海灣戰爭之後,中隊從上到下就認識到,戰爭主角已經是空中力量,再強大的陸軍在戰爭中,也隻是地麵占領者,而不是戰爭主導者。沒有強大的空中力量,陸軍絕對會一敗塗地。

這個深刻的認識,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動了中隊的現代化改革。

在隨後的幾年之內,中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進行改革開放後的第二次大規模裁員之外,還相繼從俄羅斯引進了包括Su27SK、Su30MKK戰鬥機、S300、“道爾M1”防空係統、“現代”級驅逐艦與636型潛艇在內的眾多現代化武器裝備,並且先後完成了J11、J10戰鬥機、KJ2000、KJ200預警機、052驅逐艦與039型潛艇等國產武器裝備的研製與生產工作,在短短十多年內,把中隊的現代化程度一舉提升了三十年,完成了跨代式飛躍。

在陸軍主導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陸軍的支持,肯定不會有這樣的軍事改革成果。

事實上,正是陸軍在積極推動軍事改革。隻是在堅持本土防禦戰略的情況下,陸軍仍然是絕對主力,空軍、海軍與二炮隻是對陸軍的有力補充,而不是像崇拜進攻戰略的美軍那樣取代陸軍。

誌願軍地麵部隊在這個時候跟黃峙博唱反調,歸根結底還是與黃峙博本人有關。

打了一個多月,空軍與海軍出夠了風頭,連沒有正式參戰的二炮都派遣技術官兵,在二線戰場上做出了突出貢獻,唯獨隻有陸軍、特別是正規部隊,一直沒有獲得上場機會,還被黃峙博一再推遲入朝時間。

顯然,陸軍官兵非常不滿。

因為不敢直接頂撞黃峙博,所以隻能在別的地方發泄,比如在策劃戰役行動時,通過合理方式表達不滿情緒。

可惜的是,黃峙博不是那種“通情達理”的司令官。

在做出決定後,別說作戰部隊的軍官,連司令部的參謀也無法影響他。

黃峙博選擇在東線開打,而且以鹹興為主要突擊方向,除了猛擊聯軍防禦最薄弱的蜂腰部之外,就是蓋馬高原更利於大部隊隱蔽。

第一次地麵戰役的成敗不在於投入多少兵力,也不在於消滅多少敵人,而是能否達到戰役的突然性,即在聯軍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發起進攻,迅速取得突破,從而一舉扭轉戰場態勢,讓聯軍不得不按照誌願軍的節奏打。

隻要掌握了主動權,接下來怎麽打,都不是問題。

從理論上講,黃峙博充分利用了“地利”。

戰鬥開始後,黃峙博的選擇立即得到證明。

雖然在蓋馬高原上發起突擊,三個主力集團軍的裝甲部隊都難以發揮作用,崎嶇的道路讓很多主戰裝備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不得不把工程兵頂到前麵,一邊修複被聯軍炸斷的橋梁與坍塌的隧道,一邊向前推進,從而導致進攻速度還不到每小時五公裏,但是突然出現的主力野戰部隊立即摧毀了聯軍的抵抗意誌,使得戰鬥變得簡單化,也使得誌願軍用最小的代價突破了聯軍的外圍防線。

在攻打新上裏的戰鬥中,第三十九集團軍的一個裝甲營在第一場遭遇戰中就摧毀了第二陸戰師的十一輛主戰坦克與八輛裝甲戰車,隨後在一個機械化步兵營的配合下,僅用一個小時就殲滅了盤踞在村鎮裏的三百多名美軍。戰鬥結束的時候,進攻方隻損失了三輛坦克,其中兩輛還能修複,陣亡官兵十七人。

這就是突然襲擊的好處。

雖然並非所有戰鬥都如此輕鬆,比如在新興鎮南麵,第三十九集團軍的一個裝甲營就遇到了美軍陸戰隊非常頑強的抵抗,四輛依托坡地隱蔽的M1A2在五分鍾之內,幹掉了衝在最前麵的七輛99改,還差點打中營長的座車,迫使進攻方不得不停下來。在隨後的半個小時裏,這四輛美軍坦克又摧毀了三輛99改與五輛運送步兵的裝甲戰車。如果不是野戰炮兵跟隨推進,一個炮兵連的八輛04式自行榴彈炮迅速投入戰鬥,用密集的彈幕幹掉了藏在山脊線後麵的美軍坦克,恐怕進攻方還會付出更多的代價,而且不大可能按照計劃及時突破聯軍的外圍反響。但是在絕大部分時候,聯軍的抵抗都非常微弱,哪怕守在戰線上的是精銳的美軍陸戰隊,而不是韓隊。

誌願軍的地麵進攻算不上勢如破竹,卻足夠犀利。

進攻開始兩個小時之後,一路衝在前麵的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就到達了五老鎮外麵。

這裏是通往鹹興的必經之路,也是誌願軍攻打鹹興之前必須啃下的第一塊硬骨頭。

從鹹興北上,隻有一條公路與一條鐵路,到了五老鎮之後,公路與鐵路才分別通往位於蓋馬高原腹地的赴戰湖與狼林湖,因此要想從北麵攻打鹹興,不管從哪個方向推進,都得占領五老。

五老如此重要,聯軍自然不會掉以輕心。

第二陸戰師到達之後,首先就向五老派遣了一個陸戰旅,替換下韓軍地麵部隊,隨後花了數天時間,鞏固五老周圍的防禦陣地。

這些極富預見性的準備工作,為聯軍爭取到了時間,也給誌願軍製造了麻煩。

前兩輪進攻,兩個裝甲營先後上陣,結果都碰了個頭破血流,至少在美軍陣地前丟下了二十七輛主戰坦克與十八輛裝甲戰車。

讓誌願軍前線指揮官咬牙切齒的是,美軍陸戰隊的主戰武器不是坦克,也不是性能先進的反坦克導彈,而是幾門一零五榴彈炮!

當時,五老已經遭到電磁打擊,聯軍的先進作戰裝備全部癱瘓。

能夠正常使用的,隻有韓軍撤走時留下的六門M119型牽引式榴彈炮。

雖然要想讓這些榴彈炮發揮威力,也少不了電子設備,但是沒有電子設備,仍然能夠向數百米外的目標開火。

依靠較為完善的防禦工事,美軍充分利用了這幾門榴彈炮。

隻要距離足夠近,榴彈炮的威力不比反坦克炮差,沒有任何一種坦克能夠承受住一零五榴彈的正麵轟擊。

榴彈打不穿坦克的裝甲,卻能震傷、甚至震死裏麵的坦克手。

對付裝甲戰車,更是不在話下。

進攻受阻,第三十九集團軍不得不調整部署,讓跟上來的主力部隊發起進攻。隻是要想幹掉一個抱團死守的陸戰旅,肯定需要很多時間。

打到這個時候,第二輪空降行動也開始了。

雖然第十五空降軍有不少空降戰車,第43空降師就有一個加強裝甲營,配備了四十多輛空降戰車,其他營也有數量不等的裝甲戰車,但是為了運送更多的傘兵,第二輪空投中隻有十架“伊爾76MD”運送空降戰車,其他運輸機全部搭載傘兵,其中包括第44空降師的三個傘兵營。

按照戚凱威製訂的計劃,在第二輪空投之後,將不再投送作戰人員。

第三次空投,主要投放作戰物資,包括傘兵作戰必須用到的武器彈藥,特別是用來對付坦克的反裝甲武器。如果有時間進行第四次空投,仍然得投放作戰物資,因為誰也不知道一個半空降師在七天的戰鬥中要消耗多少彈藥。對於深入敵後的傘兵來說,彈藥比任何物資都重要。

打到這個時候,皮特上校收到了CIA提供的情報,終於肯定誌願軍已經發起進攻,而且主攻鹹興,並且在定坪附近進行了空降作戰。

誌願軍的戰役意圖,已經再明顯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