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死撐

進入三十日,最緊張的肯定是印度空軍的官兵。

雖然在艦隊戰敗後,今井利村無權幹預作戰行動,印度空軍不再需要聽從一名日本將領的指揮,但是局麵變得更加糟糕,沒有艦隊提供的支持與掩護,印度空軍沒有足夠的能力把中國艦隊擋在孟加拉灣之外。

更重要的是,日本開始打退堂鼓。

天亮前,e-3g機群就接到了命令,停止一切作戰行動,在機場待命。

結果就是,在最需要支持的時候,印度空軍卻得不到最關鍵的支援。在僅有兩架“費爾康”與幾架性能嚴重落後的國產預警機的情況下,印度空軍別說把中國艦隊擋在孟加拉灣之外,能否確保本土安全都是個問題。

事實上,即便有四架“費爾康”,局麵也不容樂觀。

原因很簡單,“費爾康”無法有效探測j-25,也就無法在防空作戰中發揮預警機應有的作用。

僅僅依靠地麵防空係統,就算有再多的防空戰鬥機,也派不上用場。

這個時候,印度本土防空網的漏洞更加致命。

在建設本土防空網的時候,印度空軍把重點放在了東北與西北方向上,分別對付來自中國與巴基斯坦的空中威脅。特別是在最近幾年,隨著中國空軍獲得了更多的j-20,以及性能卓越的j-22,巴基斯坦獲得了fc-25與fc-30等先進戰鬥機,印度麵臨的空中威脅大大增強,不得不更加重視西北與東北的防空力量。結果就是,在力量有限的情況下,不得不削減本土南部地區的防空力量。

事實上,在南部地區,並沒完整的防空網絡。

隻要中國艦隊願意,隨時能夠轟炸這些地區的軍事基地,甚至能夠讓戰鬥機襲擊遠離海岸線的內地目標。

客觀的講,被動防禦本身就有問題。

作為進攻性軍種,空軍的優勢在於進攻,而不是防禦。任何一支以防禦為主的空中力量都無法在現代化戰爭中生存下來。

作為南亞最強大的空中力量,印度空軍非常清楚這個道理。

正是如此,印度空軍格外重視進攻。

在與巴基斯坦的對抗中,印度空軍的主要任務就是進攻,通過進攻來打垮巴基斯坦的防空力量。

結果就是,印度空軍擁有數量眾多的攻擊機。

嚴格說來,不但f-35i是典型的攻擊機,被印度空軍宣揚成防空戰鬥機的30mki也以對地打擊為主要任務。

問題是,在麵對巴基斯坦的戰場上,印度空軍對攻擊機的航程沒有太高的要求。

以巴基斯坦的國土縱深,以及巴基斯坦空軍基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兩端,即伊斯蘭堡與卡拉奇附近,印度空軍的攻擊機最多隻需要五百公裏的作戰半徑,即便靠後部署,也隻需要八百到一千公裏的作戰半徑。

數十年來,印度空軍一直奉行這個標準。

在印度空軍中,除了30mki之外,沒有一種以對地打擊為主的戰鬥機的作戰半徑超過一千公裏,即便是剛剛引進的f-35i,因為強化了對地打擊能力,在正常載彈量時的作戰半徑也不到一千公裏,隻有把載彈量降低一半,並且通過攜帶外掛副油箱,才能在不進行空中加油的情況下達到一千一百公裏。

同樣受此影響,印度空軍並不重視加油機。

戰爭爆發前,印度空軍隻有十架大型加油機,最初引進的兩架還因為長期缺乏適當維護而停飛,又在戰鬥中損失了五架,因此隻剩下了三架加油機,最多隻能在一次戰鬥中支持六到十二架戰鬥機。

如此一來,即便印度空軍打算主動進攻,也沒有合適的機型可以攻擊中國艦隊。

要知道,中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的對地打擊半徑都在一千五百公裏左右,如果進行夥伴式空中加油,還能延長到兩千公裏以上。

相對來說,打擊力量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

雖然印度空軍沒有合適的戰鬥機,但是印度海軍有三十多架p-8i,而且都能攜帶反艦導彈執行攻擊任務。

最大的問題是,印度空軍沒有合適的偵察手段。

雖然日本沒有停止情報合作,仍然按計劃向印度提供偵察衛星拍下的照片,基本上每四個時就能一次,但是對於製海作戰來說,延遲四個時的情報根本沒有用,因為艦隊能夠在四個時裏航行上百海裏。

即便在獲得情報後立即出動,也有三個時左右的延遲時間。

要想打擊艦隊,至少得把延遲時間縮短到一個時之內。從戰術上講,隻能提前讓執行攻擊任務的戰機升空。問題是,這樣一來,必然會暴露攻擊意圖,中國艦隊有充足的時間組織防空作戰。

反潛巡邏機不是戰鬥機,隻要暴露行蹤,肯定會被戰鬥機擊落。

即便派遣戰鬥機掩護反潛巡邏機,因為沒有足夠的預警機,而且預警機無法及時發現逼近的敵機,結果也好不到哪裏去。

擺在印度空軍麵前的情況非常殘酷:無法主動進攻,就隻能在被動防禦中挨打。

以當時的情況,印度空軍隻能指望當局能夠盡快回心轉意,在中國艦隊發動大規模打擊之前宣布停火。

問題是,停火有用嗎?

三十日上午,克魯沙接到了麥克米倫的電話,美國總統正式提出,印度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宣布停火。

雖然麥克米倫說得非常客氣,沒有過分刺激克魯沙,但是意思很明確,美國願意出麵調停,也願意幫助印度爭取應有的利益,至少保證印度不會遭受嚴重損失,而印度必須采取積極主動的行動。

問題是,出於外交與政治上的考慮,麥克米倫沒有提到日本。

這也可以理解,雖然印度是日本的盟國,但是同盟關係並不牢靠,而且與美國沒有簽署同盟條約,如果知道美國與日本並非一條心,印度總理肯定會另做考慮,甚至會在戰略選擇上更加傾向於與中國和解。

暫且不說印度有沒有可能與中國結盟,即便是緩和關係,對美國也沒有好處。

要知道,真正能遏製中國的是印度,而不是非常脆弱的日本。如果不能利用好印度在南亞地區的野心與影響力,美國就不可能通過印度來遏製中國,更不可能中國借道南亞把手伸到中東。

結果就是,克魯沙沒有因此絕望。

與麥克米倫通話後,克魯沙給印度陸軍下達了一道命令:在二十四時之內擊敗錫亞琴冰川附近的巴基斯坦軍隊,迫使巴基斯坦當局請求停火。

在克魯沙看來,隻要巴基斯坦首先請求停火,印度就能“體麵”的退出戰爭。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不是沒有這個可能,而是有很大的可能。

要知道,在克什米爾戰場上,中國沒有出兵幹預,巴基斯坦一直是在單獨戰鬥,而印度陸軍已經依靠兵力優勢,在過去幾天裏取得了重大進展,切斷了錫亞琴冰川附近幾條主要交通線。

隻要再加把力,就能徹底包圍該地區的巴基斯坦軍隊。

結果就是,在三十日中午,印度空軍司令提出應該停戰的時候,克魯沙不但沒有給予回應,印度陸軍還發動了新一輪進攻行動,在兩個時之內,投入了兩個師,動用了上千門火炮與火箭炮。

按照印度陸軍司令做出的保證,天黑之前就能殲滅錫亞琴冰川附近的巴基斯坦軍隊。

必須承認,印度陸軍司令沒有誇海口。

從地理環境上講,地麵戰場本來就對印度有利。最重要的是,印度已經修建好了通往戰場的主要公路,而巴基斯坦的公路還在修建之中。結果就是,在核心地區,印度陸軍能夠順利調動主戰部隊,而巴基斯坦陸軍隻能動用步兵。依靠公路,印度陸軍還能把炮兵部署到戰場前沿,而巴基斯坦陸軍隻能把炮兵部署在二十多公裏之外,很難為前線防禦部隊提供有效的炮火支援。

繼續打下去,守衛錫亞琴冰川的五千多名巴軍官兵肯定會被印軍消滅掉。

隻是,進攻也沒有印度陸軍司令說的那麽輕鬆。

印度陸軍得益於公路,也受製於公路,特別是在越過停火線,攻入巴基斯坦一側後,因為沒有完善的公路做支撐,隻能動用步兵,絕大部分主戰裝備都派不上用場,進攻自然舉步維艱。

打到傍晚,印度陸軍隻包圍了錫亞琴冰川北麵的巴軍,沒能實現殲滅。

這個時候,巴基斯坦當局穩不住了。

如果不能獲得及時有效的空中支援,巴基斯坦陸軍在錫亞琴冰川附近的最後一塊防禦陣地肯定會在三十一日天亮前淪陷。

天還沒黑,巴基斯坦三軍總參謀長就給黃峙博打了電話,希望隊不要隻在印度洋上敲敲打打,應該在克什米爾地區展開行動,至少為巴基斯坦陸軍提供足夠有效的空中支援與空中掩護。

隨後,巴基斯坦總統跟易援朝通了熱線電話,提出了同樣的要求。

現在出兵克什米爾還有意義嗎?

易援朝覺得作用不大,而且認為隻要在印度洋上展開行動,印度就會在本土遭到打擊後主動求和。

傅秀波的意見完全相反,認為應該積極支持巴基斯坦。

爭論持續了幾個時,最終才在投票表決中以微弱優勢通過了傅秀波的提議:出動空中力量轟炸錫亞琴冰川附近的印度軍隊。

隻是這樣一來,必然會對印度洋上的戰鬥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