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膽識

太空戰打響,國際輿論一片嘩然。

要知道,中國與日本都是“外層空間非軍事化國際公約”的締約國,都承諾不在外層空間部署與使用武器。

七月二日上午,中國外交部率先麵對媒體。

主持新聞發布會的是剛從美國回來的杜小蕾,在數百名記者麵前,她明確提到,外太空非軍事化主要針對和平時期,在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爭時期,中國有權利、也有必要采用一切手段確保自身安全,攻擊日本的軍用衛星,正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隨後,日本外務大臣也在記者麵前說了類似的話。

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中國與日本已經相互宣戰,戰爭成為第一要素,任何國際公約都得讓步。

也就是說,從法理上講,中國與日本均沒有違反國際公約。

當然,這並不表明中國與日本這麽做,能夠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同與支持。

要知道,外層空間屬於整個人類,沒有疆界之分,中國與日本的太空戰,已經對其他國家構成了威脅。比如在上百枚衛星被摧毀之後,產生了難以計算的太空垃圾,必然對鄰近的他國衛星構成威脅。

根據美國公布的一份觀測報告,七月一日到二日夜間的太空戰中,至少產生了一萬二千塊質量在一千克以上的太空垃圾,質量在十克以上的太空垃圾多達二十萬塊,而質量在一克以上的則多達一百萬塊。雖然這些太空垃圾最終都將墜入大氣層燒毀,但是一些速度較快的將在軌道上停留數年、甚至數十年,隨時有可能與同一軌道上的衛星發生碰撞,產生更多的太空垃圾。結果就是,近地軌道的可利用區域將大幅度縮小,如果太空戰規模擴大,人類的宇航活動必然受到影響。

必須承認,美國的話有點危言聳聽,但是不無道理。

在八十年的航天史中,八成以上的事故與太空垃圾有關,特別是近二十年來,幾乎每次航天事故都由太空垃圾導致。比如在二零二七年,歐洲航天局發射的小型載人空天飛行器在返航時燒毀,就是被一塊太空垃圾擊中,導致隔熱層破損;兩年後,中國空間站的實驗艙被太空垃圾擊中,導致一名宇航員喪命,經濟損失近千億元;此後,美國的空天飛行器在軌道上被一塊重達一公斤的太空垃圾擊穿,兩名宇航員當場身亡,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空天飛行器徹底報廢。

從理論上講,太空垃圾的數量達到一個數量後,人類將無法進入外層空間。

問題是,這些都沒能阻止太空戰繼續升級。

當天,中國天兵再次攻擊了日本衛星,而且首次攻擊了幾顆民用衛星,交戰範圍進一步擴大。

作為回應,日本也攻擊了幾顆中國的民用衛星。

隻是,日本的處境非常不妙。

事實上,在杜小蕾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時候,日本已經喪失了太空活動能力,軍用衛星係統已經癱瘓。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軍用衛星係統還沒有完全癱瘓。

當時,絕大部分通信衛星、大部分導航衛星、半數以上的偵察衛星仍然在為中國軍隊服務。

可以說,中國的優勢非常明顯。

隻要這個優勢保持下去,日本很快就會喪失製信息權。

正是如此,當天上午,日本駐美國大使緊急會見了美國國務卿,希望美國能夠提供情報支援。

至於美國是否答應,也許並不重要。

幾個小時後,大概在北京時間下午三點左右,美國駐華大使向杜小蕾提出,需要一條專機航線來撤離駐日外交人員與美國遊客。

顯然,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

當時,中國外交部已經收到數十個國家提出的類似要求,即開辟專機航線,讓他們撤離本國人員。

杜小蕾給出了明確答複,即中國國防部將在七月三日公布相關信息。

此時,戰場形勢對中國非常有利。

在太空打擊結束之後,中國空軍加強了轟炸力度,而且主要打擊日本空軍、以及本土防空力量。

僅在七月二日上午八點到夜間八點的十二個小時內,中國空軍就發動了四次空襲,出動各類作戰飛機三千多架次,轟炸了三十六座空軍基地、一百二十八處防空陣地、二十五座雷達站。

受軍事通信衛星癱瘓影響,日本空軍的作戰效率大幅度降低。

根據中國國防部公布的戰報,在白天的戰鬥中,擊落了一百二十四架日本戰鬥機,並且炸毀了近百架戰鬥機,而中國空軍僅損失了三十三架作戰飛機,其中七架在帶傷返航途中墜毀。

雖然日本公布的戰報有點出入,但是總體上相差不大。

當時,日本防衛大臣在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時候都承認,日本空軍在當天遭受了開戰之後最為慘重的損失。

這一天,中國海軍也正式參戰。

在下午的一次攔截行動中,中國海軍的艦載直升機在三次警告未果之後,用反艦導彈擊沉了一艘懸掛菲律賓國旗的快速散裝貨輪,導致貨輪上的四名船員喪命,餘下三十二名船員均被救出。

這是開戰之後,中國擊沉的第一艘他國船隻。

當天晚上,菲律賓總統通過電視台發表了強烈抗議,要中國做出合理解釋,釋放扣留的船員,並且賠償所有損失。

中國外交部的回答非常直接:一切責任由菲律賓政府承擔。

可以說,這次攔截行動進行得幹淨利落。

當時,菲律賓貨輪已經在中國劃定的交戰海域內航行了數十海裏,中國艦隊首先派出直升機發出警告,然後讓艦載戰鬥機低空通場,而菲律賓貨輪未做任何回應,直到半個小時後直升機才發射了反艦導彈。

整個行動中,中國海軍多次用國際公共通信頻道發出警告。

必須承認,中國海軍此舉有點過頭了。

以當時的情況,完全可以派遣陸戰隊員登船,而不是將其擊沉。牧浩洋下令將貨輪直接擊沉,大概是為了殺雞儆猴,讓那些還在交戰區域外麵徘徊的船長認清形勢,不要為了一點利益以身犯險。

事實上,這麽做的效果確實非常明顯。

菲律賓貨輪被擊沉之後,在戰場外麵徘徊的二十多艘船隻均在天亮前轉向,沒有一艘膽敢進入交戰海域。

對牧浩洋來說,這等於免去了很多麻煩。

七月三日淩晨,第二艦隊加速北上,追上了正在向日本本土逼近的第一艦隊。

按照牧浩洋的命令,第一艦隊在下午四點左右轉向北上,以攻擊陣型,搜尋在日本本土南麵活動的聯合艦隊。

根據上午收到的情報,聯合艦隊一直在伊豆諸島西麵徘徊。

如果聯合艦隊沒有轉移,那麽在七月三日上午,特遣艦隊就能在距離日本本土大約一千五百公裏處發動第一次攻擊。

當然,牧浩洋沒有抱多大希望。

雖然日本的偵察衛星已經全部完蛋,但是中國也損失了大批偵察衛星,因此很難準確的掌握戰場信息。

為此,就得派遣偵察機搜尋聯合艦隊。

同樣的道理,聯合艦隊也會派遣偵察機搜尋特遣艦隊,甚至會動用部署在本土的戰略預警機。

暫且不說有多大的希望找到聯合艦隊,就算是找到了,也不一定能發起攻擊。

要知道,聯合艦隊背靠本土作戰,能夠得到本土防空力量的支援與掩護,還能得到空軍的全力支持。

不過,牧浩洋相信,東鄉祖望比他更加擔憂。

原因很簡單,東鄉祖望不會相信前來挑戰的隻有特遣艦隊,中國空軍肯定會參與打擊聯合艦隊的作戰行動。更重要的是,中國空軍有數量眾多的轟炸機,而且這些轟炸機都具備遠洋打擊能力。此外,中國海軍也有上百架反潛巡邏機,這些戰機都能攜帶反艦導彈,攻擊數千公裏外的戰艦。

也就是說,隻要打擊行動開始,聯合艦隊將麵臨三重考驗。

按照以往的作戰模式,特別是東海戰爭中的幾場海戰,在這場海戰中,中國艦隊的主要任務是奪取製空權,驅逐戰場附近的日本戰鬥機,確保執行攻擊任務的轟炸機能夠順利發射反艦導彈。

果真如此的話,聯合艦隊沒有任何勝算。

事實上,這也正是牧浩洋製訂的作戰方案,即在必要的時候,首先集中海空力量消滅聯合艦隊。

問題是,當時並不具備這個條件。

主要是通往西太平洋的空中走廊還未打通,如果讓轟炸機群繞過台灣,從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作戰半徑超過了四千五百公裏,必須出動大批加油機,並且動用遠程戰鬥機為轟炸機護航。這麽做,不但作戰效率低下,而且存在太多不確定性因素,很難保證各支參戰力量準時到達。別的不說,軍事衛星係統受到打擊之後,通信聯絡與遠程導航都是問題,參戰部隊很難協調一致。

此外,還有一個必須考慮的因素,即空軍的作戰負擔。

根據母祁鐵提交的作戰報告,在完成第一階段打擊行動之前,空軍最多隻能抽調二十架轟炸機執行對海打擊任務。因為作戰行動遠不如預期,所以第一階段打擊行動至少要持續到七月十日。

正是如此,牧浩洋隻能跟對手拚膽量。

特遣艦隊北上,聯合艦隊要麽迎戰,要麽規避。

在牧浩洋看來,追求完美的東鄉祖望選擇後者的可能性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