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拉力賽

在巴拉姆的指揮下,以色列國防軍打得異常堅決。

擊潰兩個敘利亞裝甲師後,三個以軍王牌旅沒有停下來。按照巴拉姆的安排,第七裝甲旅沿敘黎邊境線向北推進,順帶掃**貝卡穀地裏的真主黨武裝據點,第一步兵旅在中路沿直通大馬士革的公路前進,打擊沿途的敘軍據點,順帶奪取作戰物資,第一八八裝甲旅則首先攻占德拉,然後沿敘約高速公路北上,攻擊敘利亞軍隊的後方防線,掃**沿鐵路線分布的物資補給站。

可以說,以色列國防軍打得很有章法,目的也非常明確。

在擊潰敘利亞裝甲師的戰鬥中,以色列國防軍沒有收俘虜,而是在繳械之後,釋放了所有戰俘。

這麽做,主要就是避免因為戰俘拖累進攻行動。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最關鍵的就是保證進攻速度,而不是殲敵數量。原因很簡單,等到敘利亞軍隊反應過來,三個王牌旅的處境將非常糟糕,所以必須抓緊時間,在敘利亞軍隊組織反擊前盡可能的擴大打擊範圍。

為此,巴拉姆下達了幾條非常特殊的禁令。

一是不收戰俘,在繳械後原地釋放;二是禁止繳獲作戰物資,所有無法帶走與無法使用的物資全部就地銷毀;三是禁止追擊潰逃的敵人,隻派遣偵察部隊監視,必要時呼叫空中打擊與炮火打擊,阻止潰逃之敵重新聚集;三是在進攻階段,禁止破壞基礎設施,特別是橋梁與隧道;四是不得攻占城鎮,在解除了城鎮防禦武裝之後,最多安排一個步兵排扼守經過城鎮的交通線。

除了這些禁令,巴拉姆還下達了一條命令:在任何情況下,坦克戰車攜帶的燃油必須滿足撤回戈蘭高地的最低需求。

這幾道命令,非常直觀的反映出了以色列國防軍的戰術意圖。

根據巴拉姆在戰後寫的回憶錄,在發起進攻的時候,他甚至沒有製訂一個具體的作戰目標,更沒想打到大馬士革。

也許這有誇張的成分,可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以軍確實沒有打到大馬士革的資本。

到二十二日淩晨,三個王牌旅已經用閃電般的進攻,打垮了六個敘利亞裝甲師,另外兩個敘利亞師則已撤退了數十公裏。

根據戰後公布的資料,當時至少有三十萬敘利亞大軍湧向大馬士革。

一時之間,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以色列國防軍將一鼓作氣的打到大馬士革,甚至有人認為以色列國防軍將攻占大馬士革。

在淩晨兩點左右,阿薩德就秘密離開了總統府,在總統衛隊的護送下前往霍姆斯。

所幸的是,猜測沒有變成事實。

到二十二日淩晨四點左右,第一步兵旅在挺進到基斯沃南麵的時候停了下來,隨後第七裝甲旅與第一八八裝甲旅也在距離大馬士革一百公裏之外停止前進。天亮前,第一步兵旅的炮兵營對大馬士革進行了一輪密集炮擊。天亮後不久,守衛基斯沃的敘軍驚奇的發現,如同潮水般湧來的以軍已經如同潮水般的退走了。

這不是潰退,而是主動撤退。

當天下午,三個王牌旅全部退回戈蘭高地。

因為敘軍沒有追擊,所以在撤退的時候,巴拉姆沒再禁止抓戰俘與繳獲戰利品。撤回戈蘭高地的時候,三個旅抓獲了兩千多名戰俘,繳獲了數千噸彈藥燃料,還順帶炸毀了沿途的所有橋梁隧道。

所幸的是,敘利亞南部地區沒有多少橋梁隧道。

利用這個機會,以軍還狠狠教訓了黎巴嫩真主黨。在抓獲的兩千多名戰俘中,一大半是真主黨的武裝份子。

這場持續不到二十個小時的戰鬥,打得非常精彩,充分發揮出了裝甲部隊的戰鬥力。

後來,這場經典戰例幾乎被所有國家收入陸軍戰術教材,而巴拉姆也獲得了“閃電巴拉姆”的綽號。

事實上,這場進攻戰的影響已經超出了戰術範疇。

在這場戰鬥中,以色列國防軍不但打垮了敘利亞軍隊發動進攻的物資基礎,還打得敘利亞國防軍魂飛魄散。

別的不說,在巴拉姆率領軍隊撤下去的時候,沒有幾個敘利亞將領相信這是真的。

當時,敘利亞陸軍司令部甚至沒有下達追擊命令

直到兩天後,敘利亞陸軍的先頭部隊才再次到達戈蘭高地附近,而留給他們的隻是滿目瘡痍。

在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囤積的作戰物資全部損毀,部隊建製被打亂的情況下,敘利亞陸軍別說用三天重新組織進攻,就算到了一周之後,也沒能恢複元氣,更沒有恢複攻打戈蘭高地的勇氣。

從戰略上講,這等於幫助以色列消除了來自北麵的威脅。

受此影響,在二十二日淩晨,以色列總參謀部就決定向西奈半島增兵,而不是按照原計劃向戈蘭高地增兵。接下來的三天內,以色列還向西奈半島增派了三十個旅,而部署在戈蘭高地上的仍然是八個旅,放在後方的預備隊則由原先的二十個旅減少到十個,抽調出了大量主力部隊。

對埃及陸軍來說,這絕對不是好消息。

戚凱威到達開羅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麵對洶湧而來的以色列大軍,以及如何讓埃及陸軍在西奈半島上展開。

可以說,當時的情況對埃及十分不利。

在戚凱威到達的時候,西奈半島方向上的以色列陸軍兵力已經達到六十個旅,另外還有二十個旅能在兩天內進入。暫且不說以色列軍隊的部署方式,如此多的兵力集中在西奈半島上已經導致兵力嚴重飽和。

很明顯,以色列當局也已認識到,埃及陸軍肯定會發動反擊。

說得直接一點,以色列就等著埃及軍隊打過蘇伊士運河,然後趁埃及陸軍立足未穩的時候發動反擊,將埃及軍隊的主力消滅在灘頭陣地上,而不是在後方打一場大規模裝甲戰,更不會主動讓出運河東岸。

由此造成的直接影響是:不管埃及軍隊在哪裏渡過蘇伊士運河,都會遭到迎頭痛擊。

如果不能讓部隊在強渡之後展開,那麽強渡蘇伊士運河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隻會平添傷亡。

不強渡蘇伊士運河,後果更加糟糕。

要知道,再過幾天,等到美國的航母戰鬥群到達地中海,肯定會出麵調停,而埃及與敘利亞將不得不接受一個極為不利的停戰條約。更重要的是,敘利亞很有可能乞和,因為沒有丟掉什麽。埃及在這種情況下接受停戰,意味著將再次丟掉西奈半島。即便通過停戰談判把西奈半島要了回來,納傑夫的威信也會遭到重創。可以想像,慘痛的軍事失敗,必然導致政治動**。

事實上,這也正是中國支持埃及、避免埃及戰敗的主要原因。

問題是,如何才能避免讓埃及戰敗?

麵對這個難題,戚凱威到達開羅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讓在大苦湖西岸集結的第三集團軍向南運動,並且在舍特架設了十幾座浮橋,已經到達對岸的埃及軍隊則積極向外擴大防禦範圍。

此舉,立即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二十二日上午,以色列國防軍從圍攻第五站的部隊中抽調了三個旅向舍特進發,加強對舍特的包圍。

這天上午,戚凱威下達了新的指令。

第三集團軍在到達蘇伊士城之後,沒有渡過蘇伊士運河,而是轉向北上,同時在第五站附近開始架設浮橋。

下午,埃及陸軍在大苦湖北麵的十多處地點開始架設浮橋。

雖然以色列國防軍的行動非常迅速,積極調動炮兵與航空兵,給埃及陸軍的工程部隊造成了巨大傷亡,但是到當天傍晚,埃及陸軍已經在蘇伊士運河上架設了近兩百座浮橋,還有幾支小股部隊渡過運河建立了橋頭堡。

一時之間,誰也無法肯定埃及陸軍會在哪裏渡河。

晚上,戚凱威加強了調度力度,不但第三集團軍在大苦湖南麵來回運動,連駐守開羅的第一集團軍與駐守亞曆山大港的第二集團軍也加入進來,在蘇伊士運河西岸來回運動,給以軍製造麻煩。

判斷不出埃及軍隊的渡河地點,以色列國防軍也隻能跟著進行大範圍機動。

到這個時候,戚凱威的戰術意圖也就不言而明了。

埃及陸軍是內線作戰,可以利用運河西岸密集的道路與鐵路交通網,以及動員起來的後勤保障部隊,非常便捷的獲得補給,而以色列國防軍是外線作戰,物資供應與保障難度遠遠超過埃及陸軍。

通過大範圍的戰場機動,雙方主戰裝備的優劣也顯現了出來。

拿主戰坦克來說,埃及陸軍的24式與04式都針對進攻設計,行軍能力與戰場機動能力都非常突出,而以色列的“梅卡瓦”係列,特別是第六代主要針對防禦作戰,戰場機動能力很成問題。

經過一個晚上的“拉力賽”,以色列國防軍在運河東岸的防禦漏洞暴露了出來。

天亮前,戚凱威下達了停止行軍的命令,第三集團軍向蘇伊士城集結、第一集團軍向伊斯梅利亞集結,第二集團軍向塞得港集結。按照他的要求,三個集團軍必須在八個小時內完成對主戰裝備的檢修工作,使全部主戰裝備達到最佳狀態,並且完成燃油與彈藥補給,做好進攻準備。

雖然以色列國防軍也立即做了調整,但是受補給限製,效率遠比不上埃及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