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俄羅斯的野心
當時,外交上的主要問題不在中東,而是在東南亞。
二十三日上午,在牧浩洋召開軍方高級將領會議的時候,杜小蕾也在跟黃瀚林商討當前的局勢,隨後在牧浩洋找過來之前,就通過外交渠道向伊朗與伊拉克當局表示,如果支持中國的正義事業,中國將為兩國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包括向兩國提供武器裝備、派遣防禦性軍事力量等等。
兩個小時後,伊拉克當局就做出了答複:已經在為向以色列與美國宣戰做準備了。
此時,牧浩洋剛好找上門來。
隻是,伊朗當局沒有立即做出答複。原因很簡單,自從埃及搞“泛阿拉伯運動”後,伊朗在世界的影響力大大降低,以至因而得到了敘利亞的支持,為了爭奪領導權,伊朗與埃及的關係行同水火。
在與牧浩洋商量後,杜小蕾決定以黃瀚林的表麵派一名特使去德黑蘭。
伊朗與埃及的矛盾再大,也會努力爭取敘利亞,因為在阿拉伯世界中,敘利亞是埃及的主要支持者。從政治上講,如果伊朗能在這個時候為敘利亞提供援助,就能利用這個機會分化埃及與敘利亞。按照杜小蕾的判斷,伊朗肯定會向美國與以色列宣戰,因為伊朗不斷奉行反美政策,還在推行“泛運動”的時候把以色列當成整個世界的敵人,但是伊朗肯定會對援助行動做出限製,即中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必須以拯救敘利亞為主,而不牽涉到埃及。
明顯,牧浩洋肯定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條件。
在杜小蕾的開導下,牧浩洋也承認,拯救敘利亞就是拯救埃及,因為以色列不可能背對著強大的隊作戰。
隻是,杜小蕾還沒做出安排,李明陽就送來了一份情報。
一份至關重要的情報。
根據軍事情報局截獲的消息,俄羅斯正在向高加索地區增兵,很有可能在近期攻打外高加索的幾個國家。
在牧浩洋與杜小蕾看來,這無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先,這表明俄羅斯暫時不會在遠東地區用兵,中國本土遭到的要挾大大降低,能夠讓戚凱威從北方防線上抽調一個集團軍前往中東地區,而不是像之前計劃的,從南方地區抽調部隊。
其次,俄羅斯此舉,隻會促成伊朗參戰,而且是無條件的參戰。
原因很簡單,俄羅斯進軍外高加索地區,必然會對伊朗形成致命要挾。
從性質上講,俄羅斯出兵外高加索地區,肯定不是為了攻打伊朗,而且俄羅斯也沒有必要攻打伊朗。
按照杜小蕾的分析,俄羅斯是想借此機會平定外高加索地區。
要知道,在四個主要國家集團中,俄羅斯的實力最弱,影響力最差,大部分原因就是三個外高加索國家不大聽話。格魯吉亞、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不斷是俄羅斯的眼中釘,是俄羅斯戰略擴張的最大障礙。
早在二零零八年,俄羅斯就出兵教訓了妄圖加入北約的格魯吉亞。
在平靜了十多年後,在二零二二年,俄羅斯以鏟除車臣地區分裂份子為名,再次出兵外高加索,推翻了格魯吉亞政權,然後迫使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簽定城下之盟,重新回到了獨聯體的懷抱。隻是好景不長,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後,格魯吉亞、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相繼生顏色,新政府變得愈加親華。原因很簡單,在全球自然災害期間,隻有中國為這三個小國提供了人道主義援助,協助它們渡過了難關。災難結束之後,親華政黨相繼在這三個國家上台執政。對俄羅斯來說,這明顯是無法容忍的事情,隻是在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中東地區的主要強權時,俄羅斯也不敢貿然采取軍事行動,隻能忍氣吞聲,等待時機成熟後再動手。
現實上,這也是中俄漸行漸遠的原因之一。
在俄羅斯當局看來,中國正疲於應付美國的戰略進攻,因而收複外高加索地區的時機成熟了。
必須承認,俄羅斯當局確實有點短視,或者說擁有與實力不相稱的野心。
雖然中國與三個外高加索國家沒有簽署同盟條約,但是在經濟層麵上,三個外高加索國家早已融入以中國為核心的經濟體,而且其戰略地位對中國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是中國精心構築的大中東防禦圈中非常關鍵的一環,除了擋住北麵的俄羅斯之外,還起到了威迫伊朗的作用。
能夠說,隻需俄羅斯入侵外高加索,中俄矛盾就無法化解。
就算短期內,中國會忍氣吞聲,避免兩線作戰,但是隻需太平洋與印度洋上的局勢有所好轉,中國就不會放過俄羅斯。
當然,現在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伊朗這邊。
在中國全力扶持埃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的時候,伊朗沒有與中國翻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俄羅斯形成的間接要挾。
雖然在中東,隨著敘利亞與埃及結盟,成為中國的友好國家,俄羅斯一度提高了對伊朗的重視程度,但是俄羅斯在外高加索地區的野心,也一再使伊朗有所顧慮。到了二零四五年之後,隨著俄羅斯與美國越走越近,特別是在二零四九年,剛當上總統的盧卡斯在訪問莫斯科的時候,提到美國將無條件的支持俄羅斯在獨聯體內的利益訴求,伊朗就不再把俄羅斯當成能夠信任的國家了。
從政治上講,伊朗不但不再信任俄羅斯,還得提防著俄羅斯。
要知道,在曆史上,俄羅斯一度想從高加索進入伊朗,獲得“暖水港口”,而這也是促成伊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倒向美國,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頭號盟國的主要原因。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在美國戰略中的地位以至高於以色列。如果不是,伊朗不會成為美國的對頭。
站在伊朗的立場上,更得擔心俄羅斯替美國賣命。
說得間接一點,如果俄羅斯控製了外高加索地區,等於美國在靠近伊朗都的地方獲得了前進基地。別忘了,德黑蘭在伊朗西北部地區,往北不到兩百公裏就是愛沙尼亞,而德黑蘭離伊拉克遠得多。
對伊朗當局來說,如果俄羅斯成了美國的幫凶,其地位就保不住了。
能夠說,這正是二零四五年之後,俄伊關係的寫照。特別是在二零四九年之後,伊拉克倒向埃敘同盟,來自南麵的要挾幾乎消失,伊朗調整了軍事部署,把原先放在兩伊邊境地區的三個衛隊師全部派往西北地區。這一部署調動,表明伊朗不但不再把俄羅斯當成盟友看待,還開始提防俄羅斯了。
這下,俄羅斯出兵外高加索的話,等於幫了中國大忙。
當然,俄羅斯能否出兵還是個問題。
杜小蕾也看到了機會,當即就給外交部打了電話";,安排前駐伊朗大使鍾鎮江以元特使身份前往德黑蘭,向伊朗總統與最高精神領袖正式提出結盟,然後提出借用鐵路運送軍隊的事情。
需要做的,不僅僅是外交工作。
回去後,牧浩洋給戚凱威打了電話";,讓他盡快加強在北方地區的軍事部署,但是以防禦部署為主。
此舉,就是要逼迫俄羅斯進軍外高加索。
雖然杜小蕾提出,應該從北方地區抽調部分兵力,降低對俄羅斯的軍事壓力,以便讓俄羅斯放鬆警惕,但是牧浩洋認為,這麽做根本起不到正麵效果,反而有可能使俄羅斯放棄外高加索。
原因很簡單,中國此時是四麵楚歌,而且美俄關係擺在那裏,沒有任何理由放鬆北方地區的警戒力度。說得間接一點,如果從北方地區抽調兵力,就算俄羅斯並不認為這是進攻中國的大好時機,也會有所提防。隻有繼續加強戒備,做好與俄羅斯打打仗的準備,才能讓俄羅斯相信,中國沒有別的計劃。
這麽做,還有一個明顯好處,即美國會鼓勵俄羅斯進軍外高加索。
在明知道打不過隊的情況下,就算美國希望俄羅斯參戰,也沒有理由讓俄羅斯在遠東地區葬送主力部隊。雖然美軍已經奪取了印度洋的製海權,但是中國部署在南亞地區的空中力量並沒遭到影響,因而美國必須想法切斷地麵交通線,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讓俄軍越過高加索山脈,攻入伊朗境內。
現實上,這也是確保以色列能在中東擊敗阿拉伯國家的重要基礎。
除此之外,中國把陸軍主力留在北方地區,還能讓美國堅定動戰略進攻的決心,從而把主力投入到東南亞或者東亞地區。從軍事角度講,這等於為美軍挖了個圈套,讓美國在完成戰爭動員之前,把本來就沒有多少優勢的地麵部隊消耗在次要戰場上,而不是在主要戰場上揮更大的作用。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地麵戰場的中心不在東南亞與東亞,而是在中東地區。
如果能夠在東南亞或者東亞消耗美軍的部分兵力,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冒險。
毫無疑問,不管是牧浩洋與戚凱威、還是龐躍龍,都愈加願意在本土附近跟美軍作戰。
有這麽多的好處,牧浩洋自然沒有理由選擇別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