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不僅是金融問題,更是政治問題,至少美國等西方國家是把它作為政治問題來看待的。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能純粹地從經濟角度來考慮,同樣有必要提高到政治高度。

“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這句話雖然是“**”這個特定年代的特定口號,雖然用在人民幣匯率反圍剿上也不是十分貼切,但既然美國等西方國家把匯率問題當作政治問題來看待,那麽某種程度上采取這種態度也是難免的。

不該忘卻的教訓是,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如日中天:日本產品橫行天下,賺取了大量的貿易順差;日本資本雄冠全球,可以買得下整個美國;日本銀行規模龐大,在全球10大銀行中擁有8家;日本科技雄霸天下,甚至連美國軍方也不得不仰仗其鼻息……而眼看就要日本超越美國的時候,美國人設了一計,從而使得日本突然迷失方向,陷入長達10多年的經濟低迷。而這一計,就是通過日元升值來完成的。

回過頭來看,美國是從1971年開始不斷地用日元匯率問題來敲打日本的,進入80年代後力度越來越大,具體步驟是:①要求日本進一步開放商品市場,不斷擴大從美國進口的商品規模;②迫使日元大幅度升值,1985年9月美國壓逼日本簽訂了“廣場協議”,在接下來的17個月中日元升值了57%;③美國和英國聯合起來要求日本保持較低的利率;④促使日本不斷開放金融市場,以便美國通過“市場力量”來推動日元大幅度升值,從中獲取投機利潤;⑤誘導日本加快日元國際化步伐。

容易看出,日本當時麵臨的環境和今天的我國非常相像。美國逼迫日元升值,口口聲聲說是因為美日貿易逆差問題,是“為了日本好”,實際上容易看出,除了其中的第①點以外,其他都是“損招”:日元大幅度升值了,就大大削弱了日本製造業的競爭力;日元國際化了,國際熱錢就可以更方便地湧入日本、自由兌換,一個勁地製造市場泡沫[注釋1]。

為此,我們今天麵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聯合施壓人民幣升值,難道還會不保持一份高度警惕和質疑態度嗎?

2010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10年“兩會”期間回答香港記者提問時坦誠地表示,各國對匯率問題都可能有不同看法,相互之間有些批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究竟誰有權威來對這些東西做出評判和定義呢,從現在的體製看,主要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而對於我國來說,我國是在自己的國情基礎上,充分參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出的概念和規範,來選擇匯率機製和對外解釋的。匯率問題如果被政治化,就不利於問題的解決[注釋2]。

什麽叫匯率問題被政治化?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人民幣匯率爭議的雙方或多方無法心平氣和地就事論事,而是任憑自己的意識形態來考慮問題,有時候完全是對著幹,不是你讓我升值我就偏偏不升值,就是你偏偏不升值我就偏要你升值。這種對著幹對雙方都沒有好處,但有時候卻又是必不可少的。究其原因在於,雙方的根本利益有衝突。

例如,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無論其經濟還是其貨幣(人民幣)對美國經濟及其貨幣所產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如果人民幣將來能成為全球某個地區的區域貨幣,就意味著美元在該區域的影響力必然會減弱、美國在該區域的利益必然會削弱。美國在當前無法對我國施展軍事力量的背景下,能夠對我國采取直接措施的最大限度,也就是利用美元來引發人民幣匯率波動,以便亂中取勝了。

而我國當然也明白美國的這種意圖,所以怎麽也不可能心悅誠服地讓人民幣升值。道理很簡單:麵對全球金融危機,美國既然能夠讓美元持續貶值,以提升美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為什麽我國就必須一定要聽美國的腔調,讓人民幣不斷升值而不是貶值呢?

這就是國家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代表我國政府表明的態度:“在應對危機的背景下,如果隻要求他國貨幣升值,而不斷地貶值美元,不僅不利於全球經濟的複蘇,也是不公平的。”[注釋3]

每當經濟麵臨危機,美國總會使用美元匯率這根大棍來逼迫其他國家的貨幣升值,以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

從曆史上看,20世紀70年代是逼迫德國馬克升值、80年代是逼迫日元升值,從而使得1969年到1978年間、1985年到1987年間這兩種貨幣兌美元的匯率出現了比翼雙飛的大幅度升值,幅度均超過42%,兩國經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衝擊[注釋4]。

尤其是日本在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後的經濟遭遇,至今令人談虎色變,被當作貨幣升值恐懼論的經典依據。而德國政府因為采取了與日本政府完全不同的經濟政策取向,才小心翼翼地把這種衝擊危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從20多年前美國逼迫日元大幅度升值、推行日元國際化以後的實踐看,日本在美國的遊說下一門心思想通過日元國際化實現全球大國的夢想,到現在依然是夢想。因為直到今天,全球跨境貿易中很少有人用日元來計價,日元金融投資產品占全球投資產品中的比重非常低。

不用說,美國人的這一招既然會用在日本這樣的同盟國上,那麽用在社會製度完全不同的我國身上也就更容易理解了。而這正是人民幣要保持穩定、不能大幅度升值甚至還要貶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注釋1]薑艾國:《美國設計“日元陷阱”:施壓依靠五大策略》,2010年3月29日財經國家周刊。

[注釋2]《周小川:匯率問題若被政治化則不利於解決》,2010年3月6日中國新聞網。

[注釋3]張娜:《美元貶值壓力加大,中國匯率政策短期內不調整》,2009年11月18日中國經濟時報。

[注釋4]徐奇淵:《匯率升值:同途殊歸的德國和日本》,2010年4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