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開玩笑說,當初華為隻做通信設備的時候,人們認為華為就是個設備供應商,等到華為做手機時,大眾又以為華為隻是做手機的。
由此可見,現在的華為手機是多麽出名。
剛剛過去的2017年,華為智能手機全年發貨1.53億部,全球份額穩居前三,並推出了首款加載人工智能芯片的手機Mate 10。而且,華為手機的全球品牌知名度提升至86%,海外消費者對華為品牌考慮度同比增長100%。
在華為,手機終端業務的營業收入已經達到39.3%,同比增長31.9%,而起家的運營商業務收入僅僅增長了2.5%。
2018年,華為手機的發貨量預計達到2億台!
但是,如今大名鼎鼎、暢銷海內外的華為手機,當初不過是無心插柳的項目,10年前還差點兒被賣掉。
華為手機的成功是運氣的產物,同時能看出華為哪些因素導致了這個項目從邊緣產品變成主打產品之一。
其實華為做手機,最早起源於一個失敗的產品。
1998年春節前,華為生產部發了一個文件:華為產的高檔無繩電話機,買回家孝順父母,最後三天,優惠大清倉!
一些員工興衝衝地買了揣回老家,結果大丟麵子:這款“高檔”無繩電話機基本就是個廢物,根本用不了。
更慘的是,很多無繩話機作為禮品送給了客戶,故障連連,華為聲譽大損。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任正非因此對終端產品退避三舍,幾年後,當他聽到研發手機的提議時,竟“啪”地拍桌子,說:“華為不做手機這個事,已早有定論,誰又在胡說八道?!誰再胡說,誰下崗!”
偏偏就在1998年,國家出台了《關於加快移動通信產業發展的若幹意見》,要求手機生產必須獲得牌照許可,還規定在華外資企業生產的手機必須有60%銷往海外市場。
這很明顯是對中國企業的保護,給國產手機圈起了一塊試驗田。科健、波導、熊貓、夏新、迪比特、TCL、中興、南方高科取得牌照,迅速崛起,一舉改變了國外手機占據90%中國市場的局麵。其中,科健和波導的表現尤為突出。洋品牌不得不與國產手機商合作,到2003年,國產手機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已經達到50%,占據了半壁江山。
前麵講過的中興和UT斯達康通過做小靈通,大賺特賺,瘋狂攬金。
但這“半壁江山”是有很大問題的。簡單來說,就是國產手機品牌雖多,市場份額也不低,但基本上都是貼牌產品。
可政府的保護期不會是永遠的。2004年,“牌照製”改為“核準製”,政策紅利消失,國產手機開始了第一波死亡。
科健起步最早,跌得也最早。聯想、波導、夏新紛紛虧損。TCL試圖爭口氣,自主研發手機,卻舉步維艱——供應鏈都掌握在外資廠商手裏,窘迫的TCL連做手機外殼的塑膠廠都找不到。
這五年時間,任正非和華為在做什麽?
答案是,任正非正在焦灼中。要圍堵李一男的港灣,要跟思科對簿公堂,還要治療自己的抑鬱症和癌症,終於,任正非下定決心也發展小靈通業務,遏製中興的勢頭。華為一出手,中興和UT斯達康就扛不住了,小靈通開始走向沒落。
機緣巧合的是,華為因為在G**獲得巨大成功,順勢開始了3G的研發,但問題是,隻有3G,沒有手機,照樣賣不出去。後來任正非滿懷辛酸,感慨地說:“回顧我們走過的曆程,其實是很悲壯的。最初華為做終端的原因,是因為當年我們的3G網絡設備賣不出去,沒有終端。自己做終端,我們什麽都不懂,首台終端有多大?整整裝滿一輛考斯特,於是我們買來十多輛考斯特圍著上海轉圈,目的是幫助網絡測試過關。3G做出來後,首先出口到阿聯酋,但是沒有終端就無法銷售,我們向日本其他廠家購買,沒有廠家願意賣給我們一台終端,它們已讓其他運營商包銷了,我們才被迫開始自己來做。”
這時候,歐洲的英、法、德主要運營商急切需要大量3G手機來發展業務。華為正在“大航海”,正想方設法闖進歐洲運營商業務圈呢,為他們定製3G手機便是絕好的切入點。
2002年年底,任正非大手一揮,決定拿出10億元來做手機。這10億元,大概是當時寒冬中的華為一年的利潤。這也正是任正非的個性:一旦決定做某件事,就傾盡全力,絕不三心二意,也不給自己預留退路。
2003年,華為設立了手機部門。第二年,華為就在戛納的國際移動大會上秀出了自己的首款3G手機。所以華為的3G手機其實出道非常早,隻是大多是歐洲和中國運營商的定製版,很多不帶華為的標誌,所以大部分人不知道。
這時候,國產手機市場早就已經開始了第二季。天語、金立、中興、長虹、宇龍通信取代了之前的科健、波導、TCL等品牌手機,成為新的弄潮兒。
2007年,喬布斯領導的蘋果手機橫空出世,重新定義了手機,也打破了原先的手機市場格局,以火箭躥起的速度成為世界第一。10年間,iPhone係列總計賣出12億部,創收7380億美元!時代變遷,什麽都沒有做錯的諾基亞手機、摩托羅拉手機幾年之內就迅速“死亡”了,智能手機消滅功能機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國內,“中華酷聯”還抱著運營商定製機的大腿,直到2011年。
運營商采購的數量雖然大,動不動就是幾十萬部甚至上百萬部,但架不住運營商壓價厲害,華為高層甚至抱怨給運營商做定製機的利潤還不如存銀行的利息。壓價下做出的定製機質量和功能自然不會太好,消費者的不滿卻落在了手機商身上。定製機做多少年,低端手機的名頭華為就得背多少年。
2008年,任正非甚至起了念頭,打算賣掉手機公司49%的股份。華為企發部找了全球的大牌基金來談,誰也沒想到,9月14日,雷曼兄弟突然破產,美國次貸危機開始了。買方的出價一下子降了很多,還附加了一堆條件,任正非一氣之下不賣了。
當時大家還慨歎:“如果進度再早一個月,這個事情就成了。”可是禍福相依,幸虧華為手機沒有被賣出,否則現在華為整體營收的近一半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