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往南的區域是東大陸的中北部,這片區域全部都是大平原,東大陸和西大陸中間裏海的水,飄過來,遇到大橫斷山脈之後,變成了雨水,最後沿著大橫斷山脈流入到大平原上,使得整個平原水分充足,成為東大陸最大的糧食產地。

東大陸水量最大的二十條河流當中有十五條位於這裏,這些發達的水係,照成這塊區域不光是產糧地區,人口也十分眾多,而大魏國的一部分國土就位於這個區域內,雖然這部分國土隻是占據了大魏國五分之一的國土,不過糧食產量確實國內一半以上,同時這裏擁有的人口也是大魏國的的三分之一,這樣一個地方大魏國不得不重視。

大平原人口眾多,糧食產量高,所以這邊國家也眾多,除了大魏國這個強大的國家外,這邊至少有五十個強大的國家,即便是沒有大魏國強大,那強大的國家也有以前慶國疆域那麽強大,其中餘國、衛國、周國、交國、益國就是最為強大的國家,而這些國家全部都不是以大魏國和大宋帝國為首的軸心國成員,他們對於大魏國是有著敵意的。

同樣慶國的西域也就緊鄰這邊,現在慶國在西域的行動馬上就引起了所有國家的注意。

相對來說天元國和現在的慶國是一個檔次的國家,大魏國這個時候都在進攻,對於周邊國家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現在慶國一動,周邊的國家當然也不能夠閑下來,馬上也跟著在邊境集結起部隊來,這個時候大魏國才總算是有些著急起來。

對於慶國,大魏國根本沒有什麽好擔心的,畢竟慶國現在還沒有進攻自己的能力,至少大魏國的人是這樣看的,而且大魏國也不是放任自流,他在西域的邊境處至少安排了五百萬左右的部隊,慶國即便是真的敢動手,那也讓他們撞的頭破血流。

真正讓大魏國著急的是,大平原上另外那些國家的反應,這些國家占據大平原,大魏國根本沒有邊境防禦,如果他們真的動手的話,對於大魏國來說就真的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到時候的大魏國根本沒有任何的抵抗能力,隻能夠眼睜睜的見著自己的國家被攻擊,大魏國能夠被攻擊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大魏國這麽多年來都是進攻別人,什麽時候有自己被攻擊過,而且大魏國的想法是在拿下天元國之後,在反過來收服整個大平原,最後和收服商盟的大宋帝國共同稱霸整個東大陸,現在這邊挑起戰事顯然不是他們想要看見的。

所以大魏國的外交官開始遊**在大平原上,現在他們對大魏國警戒是因為他們對大魏國有誤會,隻要去解釋一下,那情況就不一樣了,大魏國實在是強大,沒有人願意同他們為敵,現在別人親自派人過來解釋,這些國家也很快的接受了他們的善意,畢竟沒有力量同對方戰鬥。

慶國當然也不願意放棄剛剛得來的優勢,於是很快也派出了外交官,在東大陸上遊動起來,你不是解釋嗎?那我就去敘述,敘述你的恐怖,事實擺在眼前,根本不需要說太多的東西,大家都明白是怎麽一回事情,反正這個時候的戰鬥也不是一個人的戰鬥,需要大家的支持才行。

這場事先沒有能夠預料的外交戰從一開始就十分的激烈,大魏國和大慶國相互之間誰都不退讓,兩個國家都想要讓大家支持自己,把對方說成這個世界上最為恐怖的國家,當然這些都是說辭,國家之間的利益畢竟不是就這樣說說就能夠改變的。

慶國在詆毀大魏國的同時,還加大了商業上的力度,從先前的簡單貿易,開始針對性的進行起貿易,你們國家有什麽,而我們國家沒有,那我們就交換,我們這邊有市場,有產品,還有大家都想要的航線,這一切都能夠提供,隻要你願意就行,慶國的這種外交手段很快就取得了效果,以前仇恨大魏國的國家更加仇恨,以前中立的國家開始偏向慶國,以前親近大魏國的國家開始接觸慶國,慶國的已經取得了優勢。

而且這種外交戰很短的時間內就開始轉變起來,不再是先前單純的大慶國和大魏國之間的戰鬥,大宋帝國和商盟也被迫的卷入進來,很快演變成聯盟國和軸心國之間的外交戰,相互之間攪動在一起,都分不出你我他來。

為了能夠體現自己聯盟的優越性,很快兩個集團就變成了針尖對麥芒的針對性,商盟、大慶國、天元國為首的國家為凸顯自由,故而被稱為自由聯盟,同樣大宋帝國和大魏國這樣強權國家為凸顯所謂的絕對公平,被稱為帝國聯盟,兩個集團的對立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變得明朗化。

既然已經確定了自己的團體,相互之間以前很多不能夠使用的手段也開始使用上來,自由聯盟除了共同商議戰爭外,相互之間開始協商貿易起來,似乎對於他們來說即便是這個時候貿易比之戰爭還要重要,沒有錢打什麽仗,隻有錢才能夠真正的戰鬥。

而帝國聯盟這個時候卻關注起軍隊來,帝國聯盟需求的就是直接打掉對方,不管對方是什麽人,或者對方多麽的強大,在強權的麵前都是空的,而軍隊顯然就是強權的一種體現,隻有掌控好軍隊,幹掉一切反對的敵人,這個世界還不都是我們的,於是大量的軍隊被建立起來,大量的工廠開始為軍隊服務。

當然除了經濟外,自由聯盟也在關心著自己的部隊,商盟已經發布了戰爭動員令,讓民眾踴躍的參軍,要知道這時商盟兩百年以來再次的發動動員令,在商盟的曆史上這樣的事情發生都不超過三次,同時本來就先進的軍工廠開始大力把一些更加先進,更加適用的武器生產出來,然後交給軍方,戰鬥已經在後方打響。

大慶國的體係同帝國聯盟那邊有些像,但是也不完全像,所以對於戰爭動員方麵,他們走在前麵,軍區製度,讓大慶國戰鬥的時候回旋的空間更大,而且現在大慶國還沒有全麵的加入到戰鬥當中可以利用的空間很大,相對來說工廠這方麵反而是大慶國薄弱的一項,畢竟大慶國統一的時間還不夠長,不過商盟的在這方麵的慷慨幫助,讓大慶國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

處於戰區當中的天元國在戰爭動員方麵就不用說了,他們已經接近權利,大魏國和大宋帝國的侵略已經越發的明顯,而天元國各方麵的力量已經開始達到極限,如果情況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改觀的話,他們的局麵將會陷入到危險的狀態當中,好在商盟和大慶國的幫助,使得天元國已經有了一點機會,能夠存活下來的機會,而他們也不會拿自己國家的生命開玩笑。

同商盟和大慶國的體製有些不同,天元國由於國家是宗教性質的,國家的領袖同樣也是天元教的教主,而下麵有八個權利等同的部門長老,故而整個國家在戰鬥當中表現出來的同仇敵愾相對於商盟和大慶國都要好一些,不過大魏國的力量實在太過於強大,這種局麵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改觀。

同自由聯盟在他們不擅長的軍事領域當中動作一樣,帝國聯盟在他們擅長的軍事領域外,在他們不擅長的經濟領域也有相關的動作,以便能夠保證自己在這場戰鬥當中取得最後的勝利。

經濟是決定上層建築的基礎,雖然大宋帝國和大魏國都是集權國家,但是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對於經濟的重要性他們都有著自己清晰的認識,而且這麽多年以來的經濟繁榮也給他們帶過去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大魏國整個國家有著東大陸最好的工廠,這個國家的人有著嚴明的紀律,不管是戰鬥的時候還是生產的時候都是這樣,他們的工廠生產的工具都是這個世界上質量最好的,同時他們生產的工具在來生產產品的時候,同樣質量也是最為優秀,在沒有戰爭的時候,商盟每年從大魏國進口的工具不計其數,即便是現在戰爭中,這種貿易也沒有斷開,不管是大魏國還是商盟都需要這貿易,所以這被延續下來。

除了工廠外,大魏國為了彌補戰爭的影響,加大了同大宋帝國及其他軸心國的貿易,大宋帝國有著十億人口,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加上大魏國自己國內也有三億人口,其他軸心國加起來更是有十五億人,如此大的一個市場,大魏國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市場不夠。

同大魏國這樣的特色不同,大宋帝國的貿易就要多元化很多,由於大宋帝國靠近商盟,受到商盟的影響十分明顯,商業思想早已經深入到大宋帝國的各個角落當中,加上這麽多年來動西大陸的貿易使得大宋帝國得到飛躍式的發展,所以大宋帝國根本不可能放過貿易。

受到慶國新航線的發現,一段時間內大宋帝國的這邊的貿易被極度萎縮,這樣照成了國內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飯碗,而且大宋帝國無數年一來的混亂發展,在這個時候也被一下子體現出來,照成大宋帝國一下子陷入到混亂當中,等到戰爭的壓力傳來的時候,這種混亂才平息下來。

其實慶國發現的所謂新航線對於大宋帝國來說肯定是有影響的,不過影響並不是這樣想像的恐怖,不管從那個方麵來看,大宋帝國的地位根本不會被動搖,現在動搖是大宋帝國需要的,他們需要用戰爭來給國內的混亂注入力量,所以允許了現在這個局麵的發生,從而保證戰爭的進行。

現在戰爭氣氛起來之後,大宋帝國開始調整起來,商貿航線的重要性被一下子加大,大宋帝國將會向所有帝國聯盟的低稅提供航線,進出航線基本上收稅在百分之五一下,要知道以前的稅收可都是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如此這條航線不光恢複了往日的繁榮,甚至比之以前還要繁榮很多倍。

大宋帝國的經濟也就變得正常起來,至少先前的混亂全部不見。

戰鬥開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