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下定了決心,下了一道旨意說是為了傳德避災,吾誌決矣,決意要傳位於太子。這一下子太平公主可慌了手腳,她不由得暗恨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本來想離間他們父子之間的關係,可是竟然讓李旦更加堅定了傳位於李隆基的打算。所以極力勸阻李旦說道:“皇兄,您既然決意要傳位於三郎,那也無不可,隻是您雖然傳了皇位了,但大權必須還得掌握在您自己的手中。”
這時緊跟而來的李隆基也跪倒在地向上說道:“父皇,您千秋正盛,兒臣年紀尚小,您怎麽可以行如此之事呢,此事萬萬不可,請您收回呈命,兒臣是決意不從。”聽了這番話,李旦滿意的點了點頭,其實他何嚐真的想把皇位傳出去呢,隻是他對這些勾心鬥角太過厭倦了,早就想脫身其外,然後享幾天清福,否則他恐怕自己處於這種環境之中遲早也會像自己的皇兄一樣死於非命的。
李旦對李隆基語重心長的說道:“三郎,你要以天下事為重,你難道不明白朕的意思嗎?昔日三皇行禪位之事,但尤巡幸天下,朕雖然傳位於你,但豈能忘了咱們大唐的江山。軍國大事,朕自會替你料理的。你就放心吧。”說完不容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再繼續說下去,便讓二人出宮了。
這一年的八月初三,李隆基正式繼位,史稱玄宗,李旦退居太
上皇。但李旦雖然成了太上皇,但規定每五日一朝於太極殿處理天下政事,三品官以上的任命和行政大權依然掌握在李旦的手中,而李隆基的權力卻和以前相比並沒有擴大多少,唯一不同的隻是多了一個皇帝的尊號。太平公主和玄宗兩大勢力之間的爭鬥也並沒有停止,相反的更加緊張和激烈了。
先天二年夏秋之際,形勢更加緊張了,太平公主幾乎每一天都在府裏秘密商議事情,商量著是毒殺玄宗還是發羽林兵殺死玄宗,一時之間意見不一。不但如此,太平一黨不僅在宰相中占據多數,而且文武大臣們也見風使舵,大都依附於太平公主,並且太平公主他們還掌握了羽林軍的兵權,所以這一切對玄宗來說是相當危險的。
但玄宗畢竟有著一個絕對的優勢,那就是他已經是明正言順的皇帝了。
這一天荊州長史崔日用來到宮裏麵見唐玄宗,一臉鄭重的對唐玄宗說道:“陛下,恕臣直言,您的姑姑太平公主想要謀反已經不是一日了,您在東宮身為太子的時候,您雖然知道,也很想去計伐,但因為那個時候地位相差無幾,甚至您還低於太平公主,因為您是她的侄子,所以您必須動用謀力。今日陛下您已經光登大寶,成為至尊了,隻要下一紙旨意,天下有誰敢不聽從呢?”
見唐玄宗聽了不住的點頭,崔
日用接著說道:“陛下,如果奸人一旦得了誌,恐怕陛下後悔都來不及了。”跟隨崔日用一起進宮的王琚也催促著玄宗趕快下殺手,以免得落得被動。唐玄宗正當猶豫之時,宮外傳來了一件東西,這件東西乃是張說自東都洛陽送來的,是一把佩刀。唐玄宗看著這把明晃晃的刀,明白了張說的意思,那也是想讓他早下決斷,及早鏟除太平公主一黨,否則自己的位子遲早是要屬於別人的。
唐玄宗從安插在太平公主身邊的人了解到太平公主將於七月初四舉後作亂,便把自己的兩個弟弟岐王範,薛王業及宰相郭元振、龍武大將軍毛仲、內給事高力士等召進宮裏商議對策。一幹人秘密商量了許久終於商量好了一個對付太平的對策。
就在七月三日由王毛仲取兵三百人,派人去召來左羽大將軍常元楷和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把他們兩個斬於軍中,從而把羽林軍控製到手裏。接著斬殺蕭至忠,岑羲。把太平公主身邊主要的人斬殺過半。太平公主得到了消息嚇得魂不附體,隻得逃到了山中的寺廟當中。李隆基派人緊跟其後把山寺圍了個水泄不通,太平公主無奈之下隻得在三日之後自己走出廟外,回到家中。李隆基下令,把太平公主賜死於家,太平的死黨竇懷貞自殺,崔是賜死。
殊不知這個時候李旦作何感想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