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姚崇說了這麽多,但李隆基卻還是不信,卻反問姚崇道:“蝗蟲,乃是天災,應該是不修政務所致的,姚相您請求撲殺蝗蟲,得無違而傷義乎?”在這時候,姚崇隻得用現實的道理來勸說李隆基了,說到最後姚崇還說道:“如果陛下不想擔負這個好惡殺生的惡名,此事就不勞煩頒發聖旨了,請容臣出牒遍示臣工,如果蝗災不除,則臣現在所享用的一切,請陛下全都收回。”

聽到姚崇這麽一番話,李隆基終於被打動了,便果斷的宣布:“關於滅蝗災之事,朕已經與姚賢相商議妥當了,撲殺蝗蟲之事如有敢違背者,殺!”就這樣,滅蝗蟲之事終於在姚崇據理立爭之下通過了李隆基的旨意下達了。

可是盡管如此,依舊有不少大臣對此事心有疑問,盧懷貞也是一個辦事相當不錯的大臣,和姚崇的關係也很不錯,他見姚崇一心想要滅蝗,擔心滅蝗不成,姚崇會受連累,就私底下勸他及早收場,以免到時候會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姚崇卻回答道:“我撲殺蝗蟲乃是為了救天下的百姓,若這樣做會招來禍災的話,那就讓我自己一個人承擔。”

開封有個叫倪若水的地方官,不但不執行撲蝗的命令,相反的倒上書給李隆基,說蝗蟲是天上降下來的災禍,隻要皇上多做有德行的事,感動了上天,那上天就會自動把蝗蟲收回去的。當時下麵送上來的奏章一般都是先由宰相過目。姚崇看到了這份奏章,立即給倪若水回了一封信,大致意思是:要是做了有德行的事就能滅掉蝗蟲,那你所管的地區蝗蟲最多,難道能說你是個沒德行的人嗎?你眼看大片大片的禾苗被蝗蟲吃掉,竟能忍心不救,等將來鬧成了災荒,你能安心的了嗎?不要耽誤時間了,趕快去撲殺蝗蟲吧,免得日後後悔都來不及了。倪若水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開始全力組織撲殺蝗蟲。

姚崇最後辭相卻是因為受了連累而被迫辭去相位的,又過了沒有幾年,姚崇就去世了,而這個時候張說已經回到了朝中,而且已經入閣為相了。姚崇在彌留之際想到,自己和張說因為政見不合,張說曾經因為自己的原因而被貶出京外,以致於張說對自己相當不滿,曾經在不同的場合說過要報複自己,現在自己已經快要離開人世了,張說很可能要對自己的後代下手。

終於他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自己的兒子叫到了床前說道:“我死後,張說肯定不會放過你們的,為父會想一個辦法來保全咱們家,你們要記住為父所說的一切。”

姚子不住的點頭,姚崇強撐著說道:“當我死後,張說肯定會來吊唁的,我曾聽說此人喜好古玩玉器,那就在我的靈堂上擺放一些此物,他如此來的時候,對這些東西東瞅西看,不住的玩賞,那就證明他確是一個見寶起意人,那你們就有救了,那你們就央求張說給為父寫一篇祭文,他見寶起意,肯定會答應的,而且肯定會急急而就,那你們就在接到祭文之後,趕快拿去讓石匠刻成碑文,另外把原稿火速呈給皇上,記住,一切全都要突出一個快字,如果夠快,那你們就會沒事,如果哪一步走慢了,那你們就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姚子悲傷的點了點頭,姚崇又叮囑了一番,就閉上了眼睛,一代賢相終於離開了人世。

在他死後,張說果然前來吊唁,而姚家也果然按著姚崇所說的在靈堂前擺放了很多古玩玉器,張說看到這些之後,愛不釋手,姚崇的兒子看到之後,心中暗喜,趕緊湊上前去給張說深施一禮說道:“張相爺,家父生前曾經說過當代文士,文筆最風流,最有才華者當屬張相莫屬了,他曾說過如果死後如能得張相親筆寫一篇祭文那就死也會含笑於九泉了。但不知張相可否揮動玉筆呢,如果可以的話,小侄願用這些物件全當做謝禮送於府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