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步亦趨地追隨美國是否完全符合日本國家利益,恐怕日本政治家需要三思而後行,似乎泡沫經濟的出現及其崩潰給日本帶來“失去的十年”就是一個具有說服力的教訓。

“對美一邊倒”似乎成為日本執政者的思維定勢,“身披紅色鎧甲”攻擊全盛時期吉田茂政權“對美一邊倒”的“年輕武士”中曾根康弘在執政時更是變本加厲,不僅打出空前絕後的“日美命運共同體”口號,甚至提出日本列島是美國的“不沉航空母艦”駭人聽聞之語。

1982年中曾根康弘上台時,日美關係有些緊張。1979年蘇聯侵入阿富汗,1980年美國裏根政權成立後對蘇聯采取軍事對抗政策,但1981年5月訪美的鈴木善信首相發表“日美同盟關係並不具有軍事含義”的談話,同年7月宮澤喜一官房長官在會見記者時也表明日美在對國際形勢的認識方麵存在差異,在其後的渥太華西方七國首腦會議上鈴木首相再次表明因憲法製約日本不能如其他國家那樣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結果不僅引起美國的強烈不滿,而且導致外務大臣伊東正義辭職。

為改變其狀況,中曾根就任首相後,親自指示大藏省將1983年度的防衛費預算增加幅度從上一年度的5.1%上升到6.5%,同時指示內閣法製局認可作為禁止武器出口三原則的例外,向美國提供武器技術。其後在訪美與裏根總統會談時,中曾根表示日美兩國是“命運共同體”,因而進一步努力加強日本的防衛力量。其後與《華盛頓郵報》社長凱瑟琳共進早餐並進行交談,該報報道時將中曾根的發言歸納為“日本應當成為防止蘇聯飛機入侵的不沉航空母艦”,引起巨大反響。當時使用的日語中沒有“航空母艦”一詞,因為此語起到歪打正著的效果,所以中曾根謝絕了《華盛頓郵報》是否更正的詢問。用中曾根的話講,兩年的努力未能消除美國對日本的猜疑和不信,“不沉航空母艦”之說頓時使其雨過天晴。

為進一步獲得美國的歡心,中曾根在威廉斯堡西方七國首腦會議上大力支持裏根總統的提議,即發表體現首腦會議參加國團結一致的政治聲明,以便聲援美蘇削減中程戰略核武器的談判。最初法國總統密特朗以首腦會議主要討論經濟問題為由反對發表政治聲明,並得到德國和加拿大的讚成,但在中曾根的大力遊說下,首腦會議發表了政治聲明。另外,在此次首腦會議紀念合影時,中曾根特意站在中間的裏根總統旁邊,試圖消除日本“經濟動物”的形象。

在中曾根執政期間,日本不斷加強與美國在安全保障領域的關係。1983年9月,日本同意美國公開防衛廳監聽到的蘇聯戰鬥機擊落韓國客機的記錄;1984年11月,政府認可《日美共同作戰計劃》;1986年9月,政府決定參加美國戰略防衛構想(星球大戰)的研究;1986年12月,廢除1976年三木武夫內閣決定的防衛費不得超過國民生產總值1%的規定;在保衛1000海裏海上航路方麵,日美之間獲得實質性的進展;特別是在“同情預算”上,日本承擔越來越多的份額。本來在《日美地位協定》中規定在日美軍基地除土地租金外,其他費用均由美國負擔。越南戰爭導致美國政府財政緊張,於是,日本政府在1978年支出62億日元的“同情預算”。中曾根上台的1982年為516億日元,1986年上升到817億日元,1990年進一步增加到1680億日元。其後也一直處在上升狀態,到2003年,除2460億日元的“同情預算”外,還有租用土地費、防噪音工程、自治體補助金、國有土地費等,全部費用每年超過6500億日元,平均每名駐日美軍1600萬日元。

在經濟方麵,中曾根政權也對美國做出較大讓步。1983—1984年,美國的對日貿易赤字從214億美元急速上升到368億美元,日美貿易摩擦加劇。1983年日美之間就牛肉及柑橘等農產品貿易開始談判,1985年1月中曾根首相與裏根總統就經濟問題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其後日美有關部門在電子通訊、木材、醫藥機械、電子機械等領域進行談判。由於遲遲得不到進展,美國參議院通過要求總統采取適當措施對抗日本不公正貿易的決議案。中曾根首相隨即指示各省廳加緊製定降低外國產品進入日本的標準和規定,並降低木材的進口關稅。

美國方麵準備通過匯率解決貿易摩擦,中曾根首相對此表示讚成。1985年9月,西方五國(美國、日本、聯邦德國、英國、法國)財政部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提高非美元匯率的協議。會後各國采取幹預措施,美元幣值下降,到1986年1月,1美元兌換240日元的匯率變為1美元兌換200美元。其後日本銀行不斷采取降低利率政策,日元繼續走高,到1988年底,上升到120日元兌換1美元。國民財富迅速膨脹,成為泡沫經濟的一個導火索。

與此同時,中曾根首相在1985年10月成立私人谘詢機構——以國際協調為前提的經濟結構調整研究會。該研究會在1986年4月上旬發表以會議主席前川春雄的名字命名的“前川報告”,主要內容有緩和稅收、財政、金融政策以擴大內需,改變產業結構和市場透明度以刺激進口等。4月中旬,中曾根首相訪美,在與裏根總統的會談中表明努力使日本經濟轉向進口導向型,促使內需擴大和產業結構的變化。盡管因大選在即未能大張旗鼓地宣揚“前川報告”,但其緩和金融政策以及采取積極財政政策的態勢又成為一個泡沫經濟的導火索。

盡管中曾根提出不少鮮明的政策主張,但其擅長根據形勢改變自己的觀點。自民黨成立前後,中曾根積極主張“首相公選論”,即通過直接選舉產生首相,以便發揮最高權力者的領導能力,因而被看作“危險的國家主義者”。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中曾根明白隻能在現有製度內競選首相,因而幾乎在一夜之間,豎立在鐵路沿線的“首相公選”廣告牌消失。自此以後,被稱為“風向標”,意指容易見風使舵的人。

作為自民黨內小派係的領導人,盡管在田中派的支持下當選為首相,但田中角榮在“洛克希德賄賂案”中被判有罪,因而需要尋找更大的靠山和更好的表演方式。1983年11月裏根總統訪日時,中曾根首相特意在東京郊區的私人住宅日出山莊招待,兩人穿日式服裝,中曾根吹法螺。該場景通過電視直播全日本,渲染“裏根·中曾根”代表的日美友好關係。即使在內政方麵,中曾根也是實踐裏根的“新保守主義”,減少政府的經濟職能,而且通過各種大眾媒體將承受首相旨意的谘詢機構的主張宣傳出去,以影響社會輿論。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後,資本主義國家處在經濟低速增長及高失業率與通貨膨脹並存發展、相互糾結的“滯脹”狀態中。為解決這一問題,發達國家均進行了一場被稱為“新保守主義”的改革運動。1979年上台執政的撒切爾夫人大幅度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強行降低通貨膨脹率,將國營企業民營化,減少政府對經濟生活的幹預;1980年成為美國總統的裏根提出“經濟複興計劃”,其主要內容為大幅度減稅、削減聯邦政府開支、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幹預、取消不利於工商業發展的規章製度和嚴格控製通貨流量等。

中曾根也明確提出:“自明治以來的官僚中央集權製,照舊推行下去,社會就不可能再發展,不如拆散開來,把應交給地方的交給地方,不再搞那種批準認可式的領導,增強民間的自由活力。”因此,在其執政期間,對國營鐵路公司、電信電話公司和專賣公司進行分割股份化,並加以出售,以達到民營化的目的,另外通過廢除和簡化審批手續等形式,放鬆對企業和居民經濟活動的限製。其中廢除和簡化審批手續約390項,委托轉讓權限260項,移交和簡化機關委任事務約120項。但其通過拍賣國鐵所有土地消除其債務的方式導致地價飛速上升,成為泡沫經濟形成的另外一個導火索。

盡管由於冷戰國際體製的結束和日本經濟處在泡沫膨脹時期,“日美命運共同體”的詞匯和“新保守主義”改革並沒有直接繼承下來。直到近20年後小泉純一郎執政時期,不僅將“對美一邊倒”的外交政策發揮到極致——“日美關係好就萬事大吉”,而且在內政方麵也完全重複著中曾根執政時期的內容和形式,即使在執政時間和最後結局方麵也具有驚人的類似之處。盡管如此,亦步亦趨地追隨美國是否完全符合日本國家利益,恐怕日本政治家需要三思而後行,似乎泡沫經濟的出現及其崩潰給日本帶來“失去的十年”就是一個具有說服力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