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OK是戰後日本做出的兩大國際貢獻之一,盡管發明者井上大佑沒有為其申請專利,但1999年8月23日出版的美國《時代周刊》雜誌亞洲版評出20世紀給亞洲帶來重大影響的20個人物,井上大佑與中國的毛澤東和孫中山、印度的甘地、日本的昭和天皇、著名導演黑澤明、豐田汽車的創始人豐田英二等人並列。《時代周刊》對他的評價是:“毛澤東、甘地改變了亞洲的白天,井上大佑則改變了亞洲的夜晚。”1994年,卡拉OK的日本消費者達到5800萬,也就是說,當年每兩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人去過卡拉OK。
神戶是日本近代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也是在日本最早出現電影院、高爾夫、爵士樂的城市,卡拉OK也誕生在這個城市。通常的串街賣唱是不停地在各個俱樂部或酒館自彈自唱,但在神戶,彈唱者專屬某個俱樂部或酒館,而且自己不唱,是為唱歌的客人伴奏,高中畢業後參加爵士樂隊在各俱樂部演出的井上大佑在1970年29歲時成為其中的一位。井上不識樂譜,但記憶力強,而且擅長隨著客人的音調伴奏。
兩年後的一天,一位非常熟悉的客人要到外地去聚會修養,盡管這位企業老板很喜歡唱歌,但五音不全、唱歌跑調,因而希望井上同行。由於井上沒有時間,就在磁帶上錄了三首歌的伴奏曲讓客人帶去,並答應回來後再錄製其他歌曲。因為效果不錯,井上靈機一動,何不錄製些伴奏帶出售呢?當時井上也兼職向咖啡館出租音樂磁帶,是那種八聲道電唱機用的磁帶。這種磁帶不僅可以同時錄製多首歌曲,而且可以循環播放,另外比盒式磁帶容易尋找歌曲,也比唱片省事。
說幹就幹,井上等人借用神戶一家音樂婚禮堂,吉他、手風琴、架子鼓演奏,錄製了60首伴奏曲,放在八聲道電唱機中,加上放大器、回聲器、定時器、麥克風等,100日元伴唱5分鍾。最初製作的機器安放在11家酒館中,但一周內分文未賺。井上請求自己的女同事首先去唱,同時勸誘客人同唱。開始還害羞的客人逐漸入迷,第二天酒館一開門就跑來練習,局麵慢慢打開。
實際上,在井上發明伴唱的機器之前也有人發明類似的機器,井上也承認過去有人將麥克風接在八聲道電唱機上進行演唱。1969年,一個名叫濱崎岩的企業家住院時受病友聽磁帶學習的啟發,手工製作了七台使用磁帶並帶麥克風的小型投幣式八聲道自動電唱機,放在酒館裏,得到客人的好評。當時使用的是從商店購買的歌曲磁帶,喝醉的客人往往跟不上曲調,所以不久之後濱崎開始自己製作磁帶,但此時伴唱磁帶、機器已經遍布大街小巷。
兵庫有一家生產家庭音響的企業在1973年遭遇困境,其音響由八聲道磁帶裝置、電唱機、盒式磁帶、調諧器等組成。由於盒式磁帶和調諧器存在技術上的問題,出現許多消費者投訴和退貨,商品庫存積壓如山。企業員工經過多次實驗,在1975年發明八聲道磁帶和放大器組成的伴唱設備,受到酒館客人的歡迎。但遇到新問題,即客人難以適應從電台錄製的歌曲旋律,於是企業開發適合客人演唱的磁帶及其商業用伴唱機,受“無人樂隊”名稱的啟發,稱之為“卡拉OK”。即“KARAOKE”,“KARA”在日本語裏是“空”的意思,“OKE”是外來語“okesutora”樂隊的縮寫。
實際上,在“卡拉OK”這一詞匯的普及方麵,流通業的作用更大。本部在大阪的綜合商社日光堂在1975年5月開始銷售商業用卡拉OK機器,其名稱為“卡拉OK伴唱機”。社長高城喜三郎從1962年開始銷售唱片,錄音磁帶出現後擔心唱片的銷路,當時街頭酒館不斷增加,缺少女性服務員,許多客人在吉他的伴奏下唱歌,如果有伴奏帶就可以減少女性服務員。於是,高城賣掉四間房的唱片店,製作30台卡拉OK機器,並舉辦展示會。投幣式電動點唱機每首曲目賺20日元,卡來OK每首曲目可以賺100日元,結果一個月就進賬25萬日元。由於當時競爭者少,大商社也尚未進入該領域,所以銷量很好,但招致了串街賣唱者的怨恨。
確實如此。在卡拉OK出現以前,串街賣唱還是一個不錯的職業。平元春利出身九州築豐市,戰後初期在長崎煤礦工作,同時學習吉他的演奏。1963年發生煤礦大事故,4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同住一屋的夥伴。平元遂辭職前往名古屋尋找工作,在朋友的介紹下參加一個樂隊演唱,第一天就得到客人給的1000日元報酬,相當礦工時期一個月的工資。不到一年就開始帶徒弟,從名古屋到歧阜,然後長野、新潟,走一路唱一路,每晚上最少唱50多首歌曲,有時一個晚上出不了一個酒館,其他酒館不斷來電話催促。三首歌曲100日元,生意十分興隆。1962年定居秋田,最多時有10多個徒弟一起演唱。從70年代末開始,串街賣唱者急劇減少。進入90年代以後,已經很少看到串街賣唱者的身影了,在秋田也隻剩下包括平元春利在內的3個人,其最大原因是卡拉OK的普及。藝伎也消失了,酒館女老板的主要工作變為操縱卡拉OK機。
為何日本人發明了卡拉OK?恐怕與其模仿性發明以及性情拘謹的民族性格有關係。
不僅如此,卡拉OK業也成為一個較大產業。1994年度最高納稅人的第二位是販賣卡拉OK機的大東貿易商社社長之妻。該商社在占領時期經銷美軍處理的投幣式自動電唱機,銷路非常好。50年代後半期到60年代末,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各種酒館如同雨後春筍般湧現,因而是投幣式自動電唱機的全盛時期。一首歌曲20日元,每台機器每個月可賺得5萬日元,當時全日本共有10萬多台機器。正是有經銷投幣式自動電唱機的經驗,也是企業決策人的果斷,1972年大東貿易商社迅速轉向卡拉OK,因而成為該領域的巨頭。
最初的卡拉OK是手持麥克風看著歌詞本演唱,1978年8月15日,帶有歌曲和歌詞的錄像帶上市銷售,可以說卡拉OK史上的第二次革命。開發該產品的是東影錄像公司,當時家庭用錄像機價格較高,經營業績很難提高。一個職員反映卡拉OK時不容易尋找歌詞,如果在畫麵上出現歌詞就方便多了,而且可以出現有趣的背景畫麵。製作的第一盤卡拉OK用錄像帶內容是戰時的軍歌——海軍進行曲,因為前幾年製作《昭和曆史》時曾使用過這首軍歌。在錄像機展銷會上,卡拉OK錄像帶大受歡迎,包括遺族會在內的客戶紛紛訂貨。但錄像帶也有許多缺點,多次使用後畫麵受損,而且不容易找到希望的曲目。1982年,先鋒公司製作出畫麵清晰、方便尋找歌曲的光盤,不僅解決了錄像帶存在的問題,也進一步推動了卡拉OK熱。
1985年5月,岡山縣經營拉麵館、釣魚器具、茶館的佐藤洋一遭遇麻煩,妻子因交通事故需要住院10個月,於是關閉茶館,將卡拉OK移至拉麵館,客人遲遲逗留,結果影響到拉麵的生意。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將舊集裝箱放置在拉麵館旁,改造成卡拉OK包廂,每小時收費1000日元,客人源源不斷,月收入達到30萬元。佐藤乘勝前進,製作了7個卡拉OK包廂,1989年時營業額達到5億日元。包廂的出現可以說是卡拉OK第三次革命,因為過去是一邊喝酒一邊演唱,但現在不用喝酒就可以唱歌,於是那些不能喝酒的中學生和不會喝酒的家庭婦女、老年人也加入到卡拉OK的大軍中。
日本的中央電視台——NHK每個周日中午播放一個名為“業餘歌唱比賽”的節目,以相當於中國鎮的町為單位舉辦。參加者有男有女,老者高齡90,少者10多歲,有兩位特邀專業歌手評論,選出特別獎和優秀獎各一名。參加者均有相當的水平,台上台下呼應,唱者認真,聽者動容。這個深受歡迎的節目已經播放多年,但希望舉辦者順序仍排到數年之後,恐怕與卡拉OK普及不無關係。
卡拉OK迅速走向世界,特別是在東亞地區,普及之快令人吃驚。無論是在曼穀,還是在馬尼拉,抑或是台北,到處飄揚著卡拉OK的歌聲。20世紀80年代末北京出現卡拉OK歌舞廳,90年代中期達到1000餘家,現在多為中國式包廂——包間式卡拉OK。
雖然許多企業、個人的共同努力和發明創造才形成了今天的卡拉OK,但在2004年10月1日的美國哈佛大學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大會上,井上大佑仍因“發明的卡拉OK向人們提供了互相寬容諒解的新工具”而獲得了其中的和平獎。盡管如此,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井上大佑沒能趕上卡拉OK產業發展的潮流,後來轉向經營一家向卡拉OK包廂推銷滅蟲藥的小商店——因為“卡拉OK機的故障80%是由昆蟲引起”,使他總算與卡拉OK產業還保持著某種聯係。
為何日本人發明了卡拉OK?恐怕與其模仿性發明以及性情拘謹的民族性格有關係。盡管卡拉OK能夠回避個人之間的交流與對立,但它的出現反而使相互關係得到融合,正如搞笑諾貝爾獎的評語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