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掩人耳目
“雖說成王敗寇,疆場生死與人無尤,但是屠戮平民而且還如此慘絕人寰,的確有些說不過去。”宮爵也有些想不明白。
“清軍入關時最開始隻是看到中原混戰,僅僅想要搶掠城池,並沒有問鼎中原之意,要知道大清雖然在當時強大,可中原畢竟疆域遼闊,真要打起來清軍完全沒有勝算,其他不說,當時吳三桂若不降清,引清軍入關的話,估計清軍連山海關都過不了。”葉知秋說。
“的確也是,即便後來大清入主中原後,最開始也沒有想過長治久安,順治帝還下詔給後世君王,說江山能守就守,守不住便放棄返回關外,可見那個時候大清自己都沒想過坐穩江山。”薛心柔點點頭說。“因此在清初,入關的八旗軍除了征伐之外,做的最多的便是把從中原搜刮的財富大量運往關外。”
“既然是這樣,豈不是很矛盾,一方麵擔心江山不穩,另一方麵又大肆屠城,如此駭人聽聞的殺戮一旦激起民怨,就大清入關那點兵力,估計會在很短的時間被圍剿。”葉九卿說。
“所以我才奇怪,清軍長途跋涉才入關,而且當時中原混戰不斷,局勢不明,一旦這些勢力聯合起來,清軍完全無法抵禦,到底是什麽原因,讓清軍能不惜擔負天怒人怨的威脅,在揚州大開殺戒呢?”我說。
“關於揚州十日的原因後世的史學家也有過研究。”沈不悔對這方麵最為熟悉,她對我們說。“滿清入關之初,采取了一係列緩和矛盾、取消苛捐雜稅的措施,使沿途百姓多未進行抵抗,像揚州十日這樣的事絕無僅有,至於原因至今也眾說紛紜。”
最多的一種說法是,前明降臣孫之獬因自己受到同僚排擠,向多爾袞建議重新采取剃發易服之策,多爾袞認為此時已占領北京,大勢已定,便采納了這個建議。
多爾袞下令再次頒發剃發令,強令漢人剃發易服,其執行口號是,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滿清頒布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發,衣冠皆宜遵滿洲之製,而此時恰逢兵臨揚州,揚州人在史可法領導下對清朝的攻擊下的頑強抵抗,惹惱了統帥多鐸親王。”葉知秋在旁邊補充。“很多人史學家認為,清軍在揚州屠城有威懾之意。”
“易服令雖然隻是對著裝要求和限製,但在統治層麵上,這是滿清要求漢人無條件的臣服,用這樣的方法來試探漢人反抗的決心到底有多大,剛好揚州有戰事,算是殺一儆百威懾中原所有漢人。”沈不悔點點頭說。
“其他的說法呢?”我問。
“揚州地處南北交通樞紐位置,曆來得漕運、鹽運之利,向稱富庶地區,商業繁榮,所以清軍破城之後開始燒殺搶掠中飽私囊,估計是這個過程中遭遇反抗,從而引發了屠城。”沈不悔說。
“但這個說法並沒有什麽說服力,因為當時統軍的是滿清多鐸,此人是鑲白旗旗主,能征善戰的猛將,但並非隻是一介武夫,多鐸在攻占南京時就頒布嚴令,勿殺無辜,勿掠財富,勿焚廬舍。”葉知秋在旁邊想了想說。“多鐸治軍極嚴,說到富庶,南京遠比揚州繁榮,南京都沒有發生變故,為什麽偏偏要搶掠揚州呢,何況多鐸下達的是軍令,清兵即便有燒殺搶掠的行為,但還不至於敢做出揚州十日這樣駭人聽聞的屠城。”
我來回走了幾步,這兩種說法都不足以讓我信服,揚州十日屠殺的雖然是平民,可如此暴行傳揚出去,或許的確能收到威懾的作用,但任何事都是有兩麵的。
清軍如此殘暴,降與不降結果都一樣,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奮起抵抗,這無疑能讓漢人軍民一心同仇敵愾,要知道當時的漢人若是聯合起來,大清入關的那些兵馬完全不足為懼。
多鐸既然知道頒布三勿法令,可見此人心知肚明卻不可失了民心,一個如此文韜武略的帥才,又怎麽會在揚州幹出這樣沒有任何意義的事。
“清軍是什麽時候攻入揚州城?”我轉頭問沈不悔。
“清世祖順治二年的五月二十日。”
“屠城是什麽時候開始的?”
“五月二十三日。”
“三天之後……”我揉了揉額頭深思熟慮說。“所謂一鼓作氣,若是清軍殺意難平,宣泄在揚州平民身上,屠城應該在揚州破城之日開始,為什麽卻發生在三天之後呢?”
“不悔,揚州被清軍包圍時,如今我們所在的青銅宮這片區域是什麽時候被清軍占領的?”葉九卿好像想到了什麽。
“青銅宮的上麵是文津橋,是當時揚州一條很重要的橋梁,和清軍對持的時候,南明守軍曾想鑿斷文津橋,但挖掘到一半時,清軍就占領了這裏,並且在此加固文津橋以便大軍通過。”
“清軍在這裏駐紮過……”葉九卿忽然眼睛一亮,看著我說。“有沒有這個可能,清軍駐紮在這裏的時候,發現了文津橋下的青銅宮。”
我眉頭微微一皺,至少時間是吻合的,清軍先發現的青銅宮,然後在攻破揚州城,三日後清軍開始屠城……
“對!這才是揚州十日的真正原因!”我終於把疑惑想明白。
“揚州十日和青銅宮有什麽關係?”沈不悔一臉疑惑。
我走後到青銅宮之中,指著青銅上的紋路說:“這些是饕餮紋,在殷商之前,這種紋路代表著神,再看看這裏,這是夔龍紋,是從紅山文化的玉豬龍演化而來,但比玉豬龍更為逼真,並非像玉豬龍那樣抽象,而是很生動的表現出羽龍的模樣,南明守軍即便發現這裏,頂多以為是一處不為人知的遺跡,但清軍看到這個,結果就完全不一樣。”
“你是說清軍認識這些紋飾?”沈不悔大吃一驚。
“何止是認識,大清的龍紋就是從羽龍演化而來,大清之所以能入關是受到神人指點,多鐸是親王,不可能不知道大清這個秘密,我敢肯定他一定到過這裏。”我斬釘切鐵說。
“是白叔的先祖,在王恭廠被伏擊後,乘龍抵達遼東的那個人!”田雞也反應過來。“此人協助大清快速崛起,被皇室供奉為神,皇室肯定見過羽龍,知道那是神的標誌,如今在青銅宮中看見相同的標誌,一定大感震驚。”
“青銅宮之中,除了九鼎之外還有另一樣東西。”我向後退了幾步,用手指指著地麵,這是唯一一處沒有被重棘之壁鑲嵌的地方。
“棺槨!”葉九卿一看就認出來。
“對,朱家先祖曾經長眠於此,我相信清軍發現這裏的時候,朱家先祖和淩璿一樣還活著。”我點點頭看著其他人問。“多鐸在青銅宮看見神人,如果你們是他,會怎麽做?”
“當然是膜拜。”田雞說。
“是害怕!”葉九卿一語中的。“大清因為有神人指點才強勢崛起,如今清兵竟然驚擾了神人宮殿,這個秘密其他清軍未必知曉,所以最開始哄搶了青銅宮中的重棘之壁,想必後來驚動多鐸,他是親王肯定知曉大清和神人的事,來到這裏多鐸才知道事態嚴重。”
“爸,您是說,多鐸擔心受到神的責罰?”
“這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神能指點大清,同樣也可以指點任何人,多鐸不能讓這個秘密泄露出去,所以才會將九鼎和神人一同運送回關外。”
“神人的存在關係大清國運和命脈,這個秘密絕對不能讓外人知曉,清軍能在文津橋下發現青銅宮,這就意味著揚州城中的南明守軍也可能看到,隻不過倉皇撤退才沒有帶走青銅宮中的東西,退回揚州城後,關於青銅宮的消息相信已經傳開。”我深吸一口氣說。
“所以才會屠城……”葉知秋恍然大悟。“是為了保守青銅宮中的秘密!”
“我們雖然來晚了,不過至少線索還沒有斷,九鼎如今應該在關外。”葉九卿說。
“可是關於揚州的文史中,並沒有提及清軍在揚州有這麽重大的發現啊,而且即便知道九鼎運到關外,也不知道如今九鼎的確切下落。”沈不悔說。
“姐,文史上怎麽可能有關於這方麵的記載,多鐸根本不清楚揚州城裏的人到底有沒有看見青銅宮,為了掩人耳目不惜屠城滅口,如此重要的秘密,知道的人恐怕隻有大清皇族。”田雞說。
“那線索還是斷了啊,你們都說這個秘密對於大清至關重要,即便皇族知道,也不可能告訴你們。”沈不悔說。
“大清皇族肯定不會,而且我估計這些皇族知道的未必有我們多,真正知曉這些秘密的我們剛巧認識。”我拍拍身上的泥土,原本打算找到九鼎之後再去遼東,現在看起來九鼎應該也在遼東才對。“是時候去關外了,指不定九鼎和那艘船這一次可以一起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