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汜直接在董卓跟前,附耳低言:“相國,為了能夠展現更多人的實際能力,我們的題目應該也有所改變才行。”
聽得郭汜如此說,董卓還有些懷疑,麵前的這一個人本來對文人的這些東西都不感興趣。
怎麽這個時候還想要給這些文人增加一些難度。
但很快他就想明白了,那麽就是眼前的郭汜因為自己不懂,所以要給其他的人增加一些難度讓人難堪!
或者是他也已經懂了,就覺得現在有些乏味。
無論是出於哪一種,猶豫了一下,董卓覺得是完全可以照著郭汜所說的情況去執行的。
“就按照你說的去辦,你去找出題官,讓他安排一些別的題目,讓大家好好的進行一番。”
董卓這邊特意安排了出題官的存在,自然是能夠完成董卓的意思。
郭汜原本就是為了這一點,他趕緊過去找人。
至於董卓,我想看看遠近聞名的名士都到了這裏來之後參與了比較難的題目,所給大家帶來的開心。
他也要考慮鄭逸安的能力,是否能夠比其他的名士更加的優秀。
出題官看到了郭汜到來,同樣也聽到了郭汜說的話。
“你的意思是要增加難度,並且還特意的要考倒襄陽散人?”
“不僅如此,我的意思不是已經跟你說的很明白了嗎?”郭汜把手中的金子塞到對方的手中。
出題官心裏明白,眼前的人是需要自己出難題,並且漏題給他。
情況之前不是沒有發生,一些平常的情況他是會看著難易程度來的。
可是這次如果真的出了特別難的題目,隻給眼前的這一個文采,並不怎麽精通的人答案,那無外乎就是把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報給董卓。
出題官連連搖頭:“郭大人,我打人本來就是武將,對於文采這一塊並不是特別的熟悉,這種人也不會有什麽特別的想法。”
正因為他如此一說,郭汜看明白眼前的人所擔憂的情況。
“怪不得你不肯答應我這件事情,”郭汜說著,“不是我要這個題,而是給喬瑜!”
出題官一聽這才重新考慮一下,喬瑜是洛陽城內有名的名士了,答案透給他應該也不算是什麽特別難的狀況。
隻要是平平常常的情形,讓自己不至於丟了現在的工作,他還是樂意掙這一筆錢的。
安心的出題官收下了金子,並且將題目給郭汜。
郭汜轉而就過來喬瑜這邊:“事情我都已經處理好了,到時候你隻記得要打壓鄭逸安的風頭。”
他把得來的題目和答案交到眼前人的手中,很快就轉身離開回到了李儒身邊。
鄭逸安在場上正在與其他的人相互請教,同樣一抬頭就看到了郭汜剛剛的動作和情況。
目前他發現郭汜自從回到座位上之後,整個人的光彩都有一些變化了,仿佛是得了什麽得意的事情。
這兩天不得不好好的謹慎小心的應對。
畢竟那個人的所作所為,可表現情況來看,並不符合正常的邏輯。
董卓在這個時候發話:“諸位都是我朝子民中的佼佼者,如此匯聚一堂,怎麽能夠讓題目簡單。”
“這完全無法體驗得出諸位能人雅士的能力,所以我決定要增加一下出題的難度,各位,可是要展現自己的人才是能了。”
他說完之後便揮手示意出題官那邊注意。
出題官很快就給了一個謎題,這本身是要根據謎題猜測謎底之後作詩或作詞一首。
眾人在看到這樣的情況後,都表現出了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熱衷和在意。
“那實在是太好了,相信這一次大家會玩得更加的開心和盡興。”
“我也很支持,出題觀趕緊吧。”
在場的人中都是十分支持眼下的安排和決定。
鄭逸安自然也在認真的等待著新題目的出現。
他同樣一個考慮,何時才是更加方便的動手之際。
隻是現在並沒有合適的機會了,所有的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出題官所在。
自然眼角的餘光也都會停留在董卓那裏,並不適合自己現在動手。
出題官出題了。
眾人正在左右之間相互探討,每一個人都在認真的模樣,也讓鄭逸安得到這次的詩詞會倒也有一些用武之地。
謎題中等難度,鄭逸安已經猜出來謎底是白兔。
在場的人中不止是他也有其他的人猜出來了。
但是這個時候媒體倒是什麽是不會給直接答案的,需要大家根據謎底做事或作詞一首之後才會給直接的結果。
猜對了謎底的人在作詩作詞才有可能貼近,並且獲得頭籌。
如果在謎底的部分就猜錯了,後續的作詩作詞也隻會浪費時間。
大家都知道這是增加了賭注,又增加了趣味的一次活動。
就連董老先生和劉老先生兩個也都認真的在參與。
喬瑜最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謎底,他很快在自己麵前的紙張上寫下了最終的答案。
誰是第一個寫出來的,也同樣會受到大家的尊重。
此時他作為全場的第一個自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一旦有人第一個寫出來,就會對後續猜測謎底的人有著諸多的影響。
也就證明後續做出詩和詞的人很大程度上會步喬瑜後塵,顯得能力不足。
正在大家要認真看喬瑜所做的詞時,聽到突然有人驚呼。
“快看襄陽散人的詩,哪怕這謎底猜錯,這也絕對是稱得上佳品的好詩。”
眾人的目光被齊齊的吸引了過去,留下喬瑜僅剩的幾個人了。
喬瑜內心不快,隻覺得完全是因為鄭逸安之前的名氣,所以吸引了自己這邊的人員。
可是在眾人看過了鄭逸安的事後,稱讚之聲此起彼伏。
就算是有人再稱讚喬瑜,也都被那些稱讚鄭逸安的人聲音蓋了過去。
全場所有的人目光都集中在鄭逸安處並且大誇特誇。
“襄陽散人果然文采斐然,我等隻能甘拜下風了,想必接下來無論再有什麽樣的題目都是難不倒襄陽散人的。”
大家的讚美自然也引起了董卓的注意。
郭汜和喬瑜兩個人目光相接,就已經知道接下來的事情與他們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