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二章 汜水關聯軍鏖戰
陽城山事了,呂布就帶兵返回了雒陽,而董卓當然是特意又嘉獎了他一番,至少對於呂布,董卓他是從來沒吝嗇過這些。而畢竟孫堅此時已死,這個就算是他最大的功勞了。至於其他的那些都是小事兒,雖然孫堅首級是沒拿回雒陽來,但是董卓卻也沒有因為這個去計較什麽。畢竟他和孫堅也算是相識一場,雖然之前是雙方是敵對的關係,但是卻也沒什麽深仇大恨的,所以確實還不至於說非要把對方的首級給拿到手才行。
“唉,孫文台也算是個人物了,如今他卻已經身死,而此事對各路諸侯不可能沒有影響,哼,看他們到了此時還能如何!”
可以說如今孫堅身死,讓董卓看到了諸侯聯軍確確實實也是不怎麽樣兒。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沒覺得自己遷都的想法有什麽不對或者不好的。反正在董卓看來,如今死了一個孫堅,但是諸侯聯軍卻還有十七個在那兒虎視眈眈地盯著雒陽呢,所以遷都那是必須的,同樣兒也是自己的一個英明決定。
聽了自己主公所說,李儒心說,主公啊,如果你真覺得諸侯聯軍不如何的話,那麽你為何還要遷都,為何還要和他們妥協啊?要說李儒這些時日主要可都是在忙著對付諸侯聯軍,如今又把孫堅給算計了,其實他這也是有讓自己主公改變一下的意思,但是明顯是沒起到什麽作用。
“主公,儒是以為諸侯聯軍實不足為慮也!”
董卓聞言則說道:“莫非文優有了退敵之策?”
李儒心說,主公這脾氣又來了,自己要是能馬上就退敵了,那都到這時候了還能不說出來嗎?
李儒無奈地搖了搖頭,董卓一看李儒吃癟了。他則笑道:“所以,遷都還是勢在必行,是早日遷到長安為好,到時一切皆迎刃而解!不知文優以為然否?”
李儒卻沒再說什麽,而他此時也隻能是無奈地點點頭。董卓當然是看出了他的無奈,但是他心卻說,自己豈不是更加的無奈嗎。自己在雒陽待的好好的,結果如今卻是不得不遷往長安啊。這都是諸侯聯軍給找的,自己這不是也無奈嗎——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汜水關開始傳言說丞相要遷都。此時是馬上就要離開了。而汜水關這兒最多也隻能留下一兩千人最後在這兒留守的,防禦著諸侯聯軍。
這消息可不是諸侯聯軍傳出來的,而是從雒陽流傳過來的,所謂是“無風不起浪”,確實是有此事沒錯。但是真正對此事推波助瀾,讓它馬上就傳遍了汜水關的人卻是朝中的司徒王允王子師。
當初諸侯聯軍兵臨汜水關下的時候。可以說王允那時的心情還不錯。他還以為能抗衡董卓的人終於是來了。畢竟他其實也不是不知道,沒有人馬就想對付董卓,那確實太難了。但是諸侯聯軍人家有人馬啊,所以他也算是對袁紹和曹操他們寄予了厚望。但是可惜啊,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諸侯聯軍居然是在汜水關前受阻了。多日不得前進。雖然前些日也是分兵了,但是到如今卻依舊是沒有什麽建樹啊。
說實話,王允他確實是很不理解,為何一個小小的汜水關就阻攔住了二十幾萬大軍進兵的腳步。要說他王子師對政治什麽的都還好。但是這個軍事方麵確實是不行。如果說汜水關沒幾日就被人給攻破了,那它也就不是雒陽東麵的一個最重要的門戶了。那樣兒的話,當初還建這個汜水關有什麽用啊,一個關隘可絕對不是那麽容易就能攻破的。有時更得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一些東西才行。
但是王允失望歸失望,卻不代表他不想幫諸侯聯軍一把,畢竟都是處在同一戰線上的,也算是戰友了。就算是沒什麽大用,不過總是能讓董卓有些損失吧,反正隻要是對董卓沒好處的事兒,那麽就是他應該去做的,是對他有利的。所以如今是正好趕上了遷都,他就命人暗中在汜水關散布這個消息了。果然在他的推波助瀾下,消息一日之間,就傳遍了整個汜水關。
遷都的事兒不是謠言,但是這個對士卒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麽太大的關係。不過最要的是後麵的那句,士卒所害怕的就是留守在汜水關。因為大軍離開了雒陽,那麽誰留下,誰就是棄子了,所以誰願意當留下的那個啊。
而此時的張濟叔侄還有趙岑對於此事是頭疼得不行,之前剛和聯軍戰鬥完,這次己方可以說是損失慘重啊。就因為那個遷都的傳言,所以軍中士氣是下降了好多,而且很多人都沒有了戰心,就隻想回雒陽,對此他們也是沒什麽太好的辦法。
張濟之前不是沒做士卒的思想工作,他也說了不少,但是效果明顯是差強人意。首先這個遷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張濟也不能說是假的,那麽他說大家不能成為棄子,但是卻沒幾個人相信這個。你說人家都遷走了,那麽就要有人留下守關,那留下的當然就是被放棄了的。難道還能讓他們都走嗎,人都走了,那關隘一丟,沒準人家就追上去了。所以士卒也不是都傻,當然有很多還是不會輕易聽信張濟的話的。
同時在諸侯聯軍中,別看這邊兒就隻有袁紹他們六個,但是盟主一召集所有人過來,眾人依舊是不敢怠慢,都急忙趕了過來。隻是幾人對袁術卻是不敢太接近,雖然都沒親眼看見孫堅是怎麽死的,但是對此卻也是可想而知,死在呂布之手,還能好嗎。前車之鑒啊,而袁術對此卻是沒什麽太多想法,雖然他心中也是不滿。但是如今他還沉浸在孫堅之死這個消息中,對他來說,這個才是最好的,至於其他的自己暫時都不會太過關注了。
“各位,不知各位發現沒有,今日汜水關守卒的戰力卻已經是有所下降了!”
眾人坐好後,袁紹向眾人如此問道。袁紹當然不是傻子,他被譽為袁家這一代的領軍人物,能力壓袁術一頭,這個不是袁術太弱。而是袁紹比他要強,所以他當然是有一定本事的了。
而作為盟主,他最關注的就是汜水關的一切動向,之前還憂心孫堅的事兒,但是如今也沒那個必要了。而此時雖然他還不知道汜水關因何如此。但是他卻能確定應該是發生了什麽變故,所以汜水關的守卒戰力變得如此低了。很多人根本就已經是無心戰鬥了。
張楊說道:“盟主。要說我們攻關也已經有數日了,而這汜水關的戰力下降那是理所應當的才對啊!”
在張楊看來,都已經攻了這麽多的時日了,要是汜水關上守卒的戰力越來越強的話,那還打什麽董卓啊,都帶兵回家去種地吧。
馬超聞言則是暗中搖頭。心說不對,這事兒根本就沒那麽簡單啊。自己這稚叔兄是沒往深了想,如果說戰力下降那確實是應該的,但是不應該下降如此之多。而且關鍵的是有些士卒明顯是沒那個心思再與己方來決一死戰了。所以今日的一戰,己方損失沒有往日那麽多,而對方卻損失了比之前要多一些。看來對於這些,稚叔兄卻是沒怎麽太注意啊。
此時馬超說道:“盟主之意是說,汜水關內出現了變故?”
袁紹聽後是眼前一亮,說道:“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紹之意就是如此!”
其他幾人也微微點了點頭,沒錯,要說是汜水關內有了些變故,然後變成了現在這樣兒,那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究竟是什麽原因,眾人對此就不得而知了。
馬超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是忽略了什麽,所以他聽了袁紹的話後,就開始回憶思索開了。對了,應該就是如此吧,他想了一下就想到了董卓要跑,遷都長安,要是算算時間的話,就應該是這個時候吧!
他剛想說董卓要遷都長安,可是轉念又一想,自己如此說了之後,有幾個能相信的。如今董卓一方其實並沒有到那種非常劣勢山窮水盡的地步,反而倒是己方才不占優勢,這不連孫堅都死了嗎。自己一說遷都,估計從袁紹開始,從上到下就沒誰能相信的,他們不會認為董卓會在這個時候逃跑,和諸侯聯軍妥協的。
所以馬超就不再言語了,而陶謙則說道:“此言有理,不過雖然不知汜水關具體有何變故,但是我們隻要全力進攻,就是沒錯!”
說實話,陶謙和馬超兩人曾經有過節,但是馬超卻沒怎麽放在心上,而陶謙其實卻是把這個記住了。不過隨著馬超出名,然後名聲越來越大,最後直到如今和他都已經是平起平坐了,他陶謙慢慢地也就不再去想這些了。反正表麵上和馬超算是挺客氣,但是實際上呢,陶謙雖然是不會去報複什麽,但是卻也記住了馬超,所以他也不會和馬超接觸太多,他本來就不是個什麽大度的人。至於馬超,本來就看不上陶謙,因為他可知道陶謙的為人如何,所以就不會和他如何深交了。
旁邊的公孫瓚也點點頭,說道:“恭祖兄所言有理,此事於我軍有利,瓚建議應該對汜水關進攻不停,此關必破!”
就剩一個袁術沒說話了,不過眾人對他自動地忽略了,而袁術也都明白,他此時則說道:“各位言之有理啊,術都是,都是讚成的!”
袁紹斜了他一眼,卻沒說什麽。雖然他為了袁家而不惜得罪孫堅,但是卻怎麽也沒想到孫堅居然身死在了陽城山,雖然和孫堅也談不上關係如何如何好,但是袁紹依舊是有些傷心。畢竟他的死和自己也是有著關係的,而他袁紹袁本初卻不是他袁術袁公路,更不是那種一點兒感情都沒有的人。
於是眾人商議好後,是又一次地對汜水關展開了進攻,雖然還不至於向公孫瓚說得那樣兒是不停地進攻,但是這次可以說是異常地猛烈。因為眾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汜水關破可能就在眼前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