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〇章 襄陽城劉備兵至

南陽,劉備是帶兵直接趕赴了南郡的襄陽,如此對他來說,諸葛亮的話確實是比聖旨都好使。因為聖旨不能讓他馬上就變得更有勢力,更有實力,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是劉備卻知道,諸葛亮還有徐庶就能,他不隻是相信自己的眼光,還更相信這些時日他所看到的東西。

劉備是帶著文醜、太史慈、周倉、裴元紹再加上徐庶,五個人,去了襄陽。而諸葛亮還有簡雍和孫乾,他們幾個則留守在了新野,至少對如今的劉備來說,新野肯定是不能夠輕易放棄的地方。而諸葛亮,他也是這麽想的,新野不能放棄,至少如今還不能有失。

而在劉備帶兵離開之後,諸葛亮迎來了遠到而來投奔自己主公的人。此人就是荊州南陽郡的人,姓陳名震字孝起。之前陳震乃是在袁紹冀州軍帳下做事,但是不得不說,其他的眼光不錯。從他見到劉備的時候,他就感覺出來,劉玄德其人,絕對是比自己更為明主的人。隻是可惜啊,他遇到劉備的時候,自己早已是追隨了袁本初,所以他和劉備算是相見恨晚。

在劉備離開了河北之後,陳震就知道,劉玄德其人絕非是池中物,也許隻要有機會,那麽早晚都會是一飛衝天。而自己主公呢,說實話,他並不看好,他不認為袁紹會是曹操的對手。結果他感覺不錯,冀州軍之後是節節敗退,最後連袁紹都身死在了甘陵城。

袁紹時候,陳震知道,自己該是做出選擇的時候了,要不歸隱山林,要不就去追隨自己主公的三個兒子其中之一。要不投靠曹孟德的兗州軍或者馬孟起的涼州軍,再或者投靠其他諸侯也行。不過他是想來想去,還是劉玄德其人,才是自己所要追隨的明主,而且聽聞其人如今就在新野,南陽郡可是自己的老家,所以自己也正是時候回去看看了。

就這樣兒,在審配護著袁尚,帶著冀州軍人馬從清河退向渤海的時候,陳震是趁機離開了冀州軍。直接就奔向了南陽郡的新野。不過他運氣不佳,劉備剛走,他就來了,所以根本就沒能見到劉備。不過不得不說,諸葛亮還有簡雍、孫乾他們幾個。他們對陳震確實是以禮相待,對他他非常不錯。禮遇有加。

而諸葛亮雖然是不認識陳震。但是簡雍、孫乾可都認識他,幾人算是比較熟了,所以諸葛亮就算之前不認識,但是說幾句話之後,他和陳震也比較熟了。而陳震對諸葛亮,顯然也比較佩服。雖然諸葛亮算是年輕,但是其人絕對是個大才,自己是比不上人家啊。

諸葛亮也問了陳震一些冀州的戰事,不過陳震離開的時候。涼州軍還有兗州軍還沒什麽動作呢,所以他也不知道其後的事兒。就隻是知道,自己主公身死之後,然後審配帶著冀州軍撤退,就這些。而諸葛亮雖然沒從陳震口中得知自己最想要的消息,但是如此也算是不錯了,至少一些細節部分,那根本就不是探馬斥候所能查探到的東西。

而劉備呢,他則是帶著五萬人馬,來到了襄陽城外。而這五萬人馬,對他來說,那可確實是不少了。就這,那都是諸葛亮和眾人費了不少力,這才拉出來這麽多人的。而他就準備用這五萬人馬拿下荊州,當然這確實是不小的壓力,畢竟荊州的人馬,步卒、騎兵加上水軍,都超過二十萬了,所以……

要說他來得可正是時候,當他之前就快到襄陽的時候,就已經傳來了劉表病逝的消息。當然劉表是早病逝了,隻是傳到了襄陽的時候,怎麽也得耽誤些時日,所以劉備快到的時候,他才收到具體的消息。

不過讓他氣憤的是,蔡瑁是拿出了劉表的親筆遺書,最後寫到,讓次子劉琮繼承自己的一切。劉備用腳趾頭都能相出來,這還不就是蔡氏和蔡瑁他們搞出來的嗎。但是他卻沒有辦法,隻是還依照諸葛亮所說,打出劉琦的旗號,讓嫡長子繼位,支持劉琦為荊州之主,然後是帶兵直奔襄陽。

要說劉備為什麽沒打出自己的旗號,說劉表把荊州牧之位給他了呢。這個當然是不可能如此的了,雖然劉表是親口說了這些,但是你有什麽證據證明劉表說過這些,而且如今他人都沒了,這不就是死無對證了。劉備他手中雖然是有州牧的印信,但是說實話,這個時候,那些東西,根本就起不到什麽作用。

隻要你一拿出來,蔡瑁他們就能說你是竊取的,所以你還能如何。關鍵是你根本就沒有什麽證據表明,你的州牧印信是劉表親手交給你的,所以這個事兒根本就是不好辦了。

所以諸葛亮給劉備出得主意就是,隻要一聽到劉表身死的消息,那麽就打出劉琦的旗號出來。至於劉琦那邊兒,劉備和諸葛亮早和他溝通好了,一直新野和他江夏那邊兒都有書信往來,所以劉備早和劉琦約定好了。隻要事情有變,那麽自己就要借用他的旗號來做事,而劉琦自然也是同意了。不管怎麽說,自己這個叔父和諸葛亮曾經都幫過自己的大忙。

而且說實話,自己寧可讓荊州歸自己那叔父,也不想讓蔡瑁拱手送人,尤其是曹操曹孟德,所以自己寧可是被利用,自己也認了,隻要最後荊州不落入到蔡瑁還有曹孟德手中就行。這其實就是劉琦的想法,因為他可知道,自己父親這輩子最狠的就是蔡瑁,然後也看不上曹操其人,哪怕是馬超,自己父親都沒有那麽厭惡。

所以,就這樣兒,劉備打出了劉琦的旗號,向襄陽進兵。

其實劉備也知道,用五萬人馬。想拿下荊州,可能是比較困難,但是如今自己就隻能拿出這麽些人馬來,所以隻能是如此,沒有別的辦法了。這個時候,己方就要靠著徐庶,這個謀士來出謀劃策了,他知道,如今的自己和之前最大的不同,其實就是有了真正的軍師。所以怎麽說,也比之前要強,這個自己是絕對相信的,就是如此。

劉備的大軍駐紮在了襄陽城外,而如今駐守在襄陽城的正是之前被劉表從新野召回來的大將文聘。文聘相比較而言。他確實算是比較年輕的將領了,因為他如今還沒到而立之年。但是雖然年紀不是很大。但是卻不得不承認。其人的經驗,在荊州軍來說,絕對是首屈一指的。這點荊州軍從上到下,幾乎人人都承認的。而且看劉表之前讓其人駐守在新野,就知道了。

如果說文聘要是沒什麽本事,劉表可能讓其人去駐守在新野嗎。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文聘他絕對不屬於蔡瑁一方的人,如果要真算起來的話,其實他是劉表的人。雖然不能說是心腹,但絕對不是蔡瑁一方的。而算是比較忠心劉表吧,畢竟劉表才是荊州牧,他才是主公。

文聘看著城外劉備的人馬,他心裏也是暗自點頭。因為劉備軍中有高人啊,看著營盤布置,就絕對不是一般武將所能布置出來的。攻守皆可,進可進是退可退。如果你去偷營劫寨,那麽很好,對方隻要用少數人馬,就能盯住你,可能你會無功而返,甚至中了人家的計。

而此時的劉備,正在中軍大帳和徐庶還有太史慈他們相商下一步己方要如何去做。至於說在座的文醜、周倉還有裴元紹,說實話,劉備根本就沒指望他們三個能想到什麽。畢竟這三個人說白了,其實都是勇將,而幾乎就是沒什麽謀略,所以根本也指望不上他們什麽。

此時就聽劉備問道:“元直,不知如今我軍,當如何施為啊?”

徐庶一笑,“主公,聽聞文聘此人,不是那蔡瑁的人,而其人對劉景升算是比較忠心,所以不知我軍是不是可以從這方麵入手?”

劉備聞言是點了點頭,他也不得不承認,徐庶所說,確實是很有道理的。就連自己都知道,文聘絕對是少有的,不屬於蔡瑁一黨的人,而且還算是比較忠心與劉表。但是即便如此,自己就能輕易說服其人開成歸降嗎?不是自己對此沒有信心,隻是這信心到底是從何而來啊?反正自己確實真是看不到,不過徐庶既然如此說,想必應該是有辦法吧。

這時候的劉備,在聽了徐庶的話後,他想了一會兒,然後這才說道:“不知元直之意是?莫非要說服文聘文仲業其人?”

在劉備看來,雖然在新野,自己確實和文聘是有過一麵之緣,而且當時兩人相處得還不錯,但是那也隻不過就是不錯而已,還能代表什麽。他文聘文仲業,那是看著自己是個人物,所以就起了結交之心,但是不能因為人家看得起你,你就覺得人家就一定能投靠於你吧。劉備還沒覺得自己有那麽大魅力,能讓人如此。要自己真有那本事的話,也不至於今日如此了。

看看如今自己屬下的人,一共才多少個,其實就用兩個手掌都能數過來了。不過當然了,這個確實和自己沒什麽勢力、實力有關,這個也沒錯。想自己要是有曹孟德或者馬孟起那麽大的勢力的話,那麽自己手下的人,絕對不會比他們兩人少就是了,這點自己還是相信的,而且也有信心。

而徐庶聽了自己主公的話後,他先是笑著點了點頭,不過又笑著搖了搖頭。

這一下就把劉備給整得是一頭霧水的,是啊,這元直先點頭,然後又搖頭。這是為何啊,他確實是沒有想明白。

“不知元直如此,這是何意?”

“主公,其實此事,並不一定非要如此。文聘其人……隻要……”

聽了徐庶所說,劉備這回是徹底沒白了,原來是這麽回事兒,自己想得還是太簡單了,至少徐庶想得可比自己複雜,而且又考慮得多得多。至少自己就隻想到了文聘如何如何。可是卻忘了,當初諸葛孔明為何要如此施為,這回自己算是明白了,當初孔明所作所為,也許就會在如今起到應有的作用。

劉備是不住點頭。最後徐庶說完之後,他便一怕桌案。“好。我看一切就依元直所言!”

徐庶則說道:“主公,此事事不宜遲,所以還望主公能早些施為!”

“不錯,我看此事就教與子義吧!子義,你看如何?”

“諾!主公但有所命,屬下定當遵從!”

劉備是滿意地點了點頭。雖然文醜的武藝更高一些,但是他還是把此事交與太史慈去做了。畢竟太史慈可是追隨他十幾年了,可以說是資曆最老的一個,所以這事兒劉備第一個就想到了他。

文聘望著劉備軍的大營。是好久才算是回過神來,看也看完了,今日對方明顯是不會進攻,所以他也不會一直在襄陽城頭上,所以他準備回去了。

臨走之前,他對城頭的一員將領說道:“文長,城頭便先交與你了,一切小心為上!”

“諾!文將軍放心就是!”

文聘點了點頭,他心裏倒是有些感歎。要是在荊州軍中,此人的武藝絕對是數一數二的,比自己還高,隻是可惜了,其人因為不是蔡瑁一係,所以就隻能在襄陽守禦城門罷了。

看著走下城頭的文聘,被文聘稱作是文長的將領,此時他心裏是特別不爽,也特別不服。此乃也是荊州人,乃是義陽人,姓魏名延字文長。其人儀表堂堂,是麵如重棗,目若朗星,其實其人的相貌倒是有些像關羽關雲長。不過隻是有些地方相像罷了,其實一看,還是知道,他們是兩個人的。

說實話,魏延覺得自己是懷才不遇。首先說自己的武藝,可以說自己武藝在荊州軍中,絕對是能派上第二的,而第一自己還當不上,因為有人武藝比自己還高。再說本事,自己不是自誇,自己的本事在荊州軍中,那更是數一數二的。就說從城頭下去的那個文聘吧,至少自己認為,自己就比他強。但是如今是什麽情況,如今人家是主將,而自己就是個看守城門的罷了。

所以魏延他是不甘心,是特別不甘心。對他來說,自己要是沒什麽本事的話,那如此,能當上個守禦城門的,那自己也認了,是吧,還有什麽不知足的。不過文聘本事還不如自己呢,但是他就因為比自己在荊州軍多待了很多年,所以他是襄陽城的主將,而自己就隻是個看守城門的,所以對此,自己還能甘心嗎,自己覺得,隻要是個人,他像自己這情況,他也不會甘心。

要說魏延如今的想法就是如此,不過在他看來,自己的機會應該來了。為什麽這麽說,就是因為劉備劉玄德大軍圍困了襄陽城,所以自己的機會這不就來了嗎。

劉玄德是什麽人,那是大漢皇叔,是漢室宗親。雖然如今在天下諸侯中,勢力實力都不是很強,但是這個沒關係,因為自己相信,自己不會看錯,其人絕對不是池中物,早晚必能一飛衝天,隻是一直都沒什麽機會罷了。不過如今劉表身死,這,這不就是一個大好機會嗎。隻要其人能把握住,那麽荊州也許就會成為其人的囊中之物了。

魏延又想起了,當自己最不甘心的時候,卻是收到了劉備還有其軍師諸葛亮的親筆書信,而且還讓士卒從新野給自己帶來了不少的財物。說實話,魏延生活得並不怎麽好,別看是個守禦城門的,但是那糧餉卻是不夠他花銷的,所以劉備讓士卒帶來的財物對他來說,無異於是雪中送炭,所以他確實是心裏感念劉備和諸葛亮的好。

所以他也一直都想著,自己是什麽時候能報答他們,所以這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