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新呂布*帝王之爭 247 無意受禪非虛偽,實則顧慮極多。
反對禪位的人雖然少,可也是有分量的。幫傅燮的人便也站了出來,這人便是被呂布重用的荀彧荀文若。
荀彧出列到:“大漢四百年來興衰起落,終究於劉家大漢。武王功績海宇無疆,卻也是人臣。若受位承禪,則有篡之嫌。如此大漢之功臣,豈不成了大漢之亂臣。禪位一事,還請皇上、太後收回成命。”
太後何某辯到:“武王為君亦可繼承大統,延續大漢。古來有堯舜讓賢之美得。大漢幅員遼闊,人丁興旺。若非能者,不可與治。社稷之大計,非賢能者不能居大位。皇上禪位乃效上古賢君,欲成美名。爾等反對。莫不是要阻撓皇上做賢君不成。”
這女人一旦較勁起來,大有不可理喻的勢頭來。荀彧這邊人少,卻是力爭不該禪位。何某那邊卻極力讚同該禪位。嚴忠、張玄等人有何某袒護,便與荀彧、傅燮等爭辯。弄得朝堂上像菜市場一樣吵鬧。
王允等人早已先入為主,料定這是呂布在幕後搞鬼。既要篡位,又要名譽。心中早定計如何除掉呂布。所以現在荀彧這邊與何某那邊吵鬧。王允幾人反而眼觀鼻,鼻觀心。站在一邊不說話。
荀彧是大才,說古談今,引用典故。極力與何某等人爭辯。何某畢竟是女人,就算識字也沒荀彧見多識廣。最後直白了便怒道:“禪位之事是與皇上商議好的,爾等反對也要禪位。”
呂布本來就極為煩惱爭執。現在整個朝堂弄得像個菜市場,早就憋得一肚子火。隻是見今天這氣勢,讚同禪位的人占了一大半還多。自己明確反對好像不是很明智的選擇,弄不好會寒了謀士武將們的心。
呂布一時想不出辦法。便冷聲道:“此事日後再議。”
呂布這話說得很技巧。說日後再議,對於閻忠、張玄等讚同禪位的大臣來說,無疑是一個等待。日後再議,並沒有拒絕。可以理解為現在議論不太好,以後再議論這件事。所以嚴忠等人也就不再與荀彧爭執,安靜了下來。
而對於荀彧等人來說,也可以有另一種解釋。呂布說話語氣堅定,好似說現在不要討論這事。荀彧很容易便可以理解為呂布無意稱帝。隻是太後等人逼得太緊,便行敷衍。所以荀彧一聽也就安靜了下來。
現在朝廷中對於劉辯禪位,呂布稱帝的事,分三類人。一是賈詡、張玄、閻忠等欲求之不得。極力讚成呂布稱帝。他們都是呂布的近臣,呂布稱帝自然也就跟著升官加奉,權利也更大。這些人占三分之一還多些。
另一類是荀彧、傅燮等人。以為呂布不該代替劉家做皇帝,這是篡位,是大逆不道。隻是這類人極少,朝中也就數人而已。
另一類人最多,基本上都是武將,可卻是模棱兩可。這類人忠心於呂布,呂布說稱帝,他們便讚成。呂布說不稱帝,他們也讚成。
而這類人中又分兩種。一是像高順、趙雲、張遼、徐晃等人。他們久隨呂布征戰殺場,了解呂布心中所想。心裏隻有一個想法。便是誓死跟隨呂布,為大漢打下一個曠世無邊的疆域來。另一種人則像典韋、許諸等人。他們將呂布視作戰神。心裏並不知道呂布怎麽想,隻是簡單的服從呂布。
而呂布心裏也確實無稱帝之心。原因是很多的。剛才想的是一部分。還有就是皇帝的位置對呂布來說,不過是個稱呼而已。呂布來至於一個非封建社會,對皇帝並無太多想法。所以呂布敢與何某幽會,就是因為沒把何某當做太後來看。而隻是當何某是個寡婦而已。
對呂布來說,軍權才是最重要的。現在呂布的權利已經比皇帝還大了,劉辯還稱他為阿父呢。他呂布又何必為一個空名,而去自找麻煩。
二來與何某有點關係。何某一直都在教說劉辯禪位,是為了她和劉辯著想。何某經過宦官之亂,董卓之禍後,人變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樣爭寵爭權。而是隻想保護自己的兒子,讓自己和兒子能好好的活下去。再來便是出於對呂布的私情。
而且何某心裏也知道。呂布現在的權力與影響力大得無以複加,呂布要篡位甚至不需要他說什麽或做什麽。就會有人去為他做好一切。也許呂布真的不想做皇帝,可是他的部下可不是人人都這麽想的。要不怎麽可能何某隻說了一聲,嚴忠、張玄、賈詡等人,就一個個出謀劃策呢。
所以即便呂布不想做皇帝,他的部下也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幫呂布鋪好做皇帝的路。以其等將來呂布被逼也好,自願也好,登上皇帝之位。不如現在自己叫兒子讓出這個位置。一來可以博得一個好名,二來也能做為一個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