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 登基圖治,改革一並行。
台下百官群臣,四周數萬戒備軍士聞之。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複興大漢···吾皇萬歲···複興大漢···”
建安四年八月(193年)。呂布受禪為帝,時年三十二歲。改建安為漢元,並下詔令,永定年號。封劉辯為安樂公,受免死金牌。
漢元元年九月。(193年)呂布立嚴妮為皇後。隨後冊封蔡琰、貂蟬、小喬為皇妃。不久後也立何某為皇妃。隨後便對朝政進行大規模改革,設八臣輔政治製。建立仕途、農牧、工研、商業、賦稅、教育、醫養、土木八大政務內閣。(有哪裏想得不周到,大家給點意見。)
八大臣中。耕農大臣則專管農業開荒灌溉,林業、牧畜、捕撈、圈養一事。工研大臣專管工坊技造,研發器物一事。商業大臣專管商業貨物販賣一事。賦稅大臣專管國家稅賦,財政預算,錢莊貨幣一事。育教大臣專管教化禮儀,施學傳媒一事。醫養大臣專管醫治疫病,草‘藥’采種,‘藥’方配置,編輯傳教醫院一事。土木大臣專管土木工程,建築水利,道路房舍修建,城市規劃布局一事。政務大臣管科舉仕官,及其他雜所事務。
隨後又設監察府。監管官員貪汙受賄,以權謀‘私’之事。將司法獨立於八臣之外。
呂布改革朝政。其實是將許多權利下放,使許多官員心中暗喜。後來陳群以輔政八大臣為例,上書九品中正製。(曆史上也是陳群開創的品級製度。)將官員分為九品,正從十八級別。最高的就是正一品八大臣。最低的便是從九品亭保長。
輔政八大臣基本全權處理的政務,以後呂布禦駕出征,八大臣也會處理好國家政務。所以這是呂布為當心以後自己禦駕出征,會受到群臣阻攔。便趁著禪位改革,進行分權。為日後禦駕親征鋪好路徑。而大臣們也樂於呂布下放權利,所以便也樂於改革。
這樣一來。皇帝自己便隻管軍事和官員監察。其他的事便由各大臣自行相輔,各自行政。
仕途首開恩科,設三考三試,不分階層。設文考、武考、技考。每年一郡試,二年一州試,三年一京試。文考招文臣,武考招武將,技考招科技研發人員。同時也依舊沿用舉薦製,雙向選拔人才為國效力。
並立下宗規:文考主題永世為現時行政利弊,適當可附加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武考主題永世為軍務戰略戰術,附加弓馬刀槍,武藝力鬥。技考主題永世為農耕畜牧捕撈運載器物及軍事利器,適當可附加逸樂器械。呂布立這條規矩,是要防止以後出現什麽八股文,不論實際政務的浮誇考題。確保選用的是務實的人才。
這樣一來百姓各有所進,每人都有機會出人頭地。腦力不行的人可以用蠻力。蠻力不行還可以學一技之長。隻要努力,人人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恩科考舉一出,舉國高呼呂布萬萬歲。草民階層更是把呂布供為天帝神明。從此時起。呂布天帝的名號便開始流傳。後來呂布死後,人們便尊為天公。隻是呂布對外蠻極為苛刻,閻羅王之名也依舊流傳。
於是民間便出現兩種呂布不同的傳稱。傳統的漢人幾乎人人都受呂布恩澤,把呂布稱做神明天公。而歸漢的少數民族,則依舊暗中把呂布稱作魔鬼閻羅。
不過不管是傳統的漢人,還是歸籍的少數民族,都把呂布當作神明來燒香供拜。漢人供的是求呂布保佑。而入漢籍的夷民,則是更多的供求呂布不要來索他們的命。這些是呂布死後的事了。
行政改革後,便改革軍隊。建立禦林軍招募府。將十萬近衛騎編為禦林軍。而禦林軍招募府則全權招募軍隊,地方招募的郡兵一律在其管轄之內。沒有招募府的軍令,地方無權招募軍勇。
隨後在洛陽東西南北設立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軍營。青龍營就是國軍騎兵。白虎營則是步軍。朱雀營是器械火炮兵。玄武營就是水軍。四部軍營盡在禦林軍統轄之內,呂布自為禦林軍統帥。禦林軍與國軍是用來戰爭的。而郡兵則是負責地方治安。所以呂布基本上隻管理兵事,治安與官員監察。
對於封地一事,呂布早有取消的意思。如今既然有準備對付造反的人。所以便幹脆,一不做二不休。不見有人造反,便有點要‘逼’那些想造反的人造反。然後再來一鍋端。
於是呂布又趁機取消王、公貴族。並下旨永不立王封公。把原先的劉姓王降為鄉侯,而鄉侯降為亭侯。全部都列為安逸侯。劉協也降為安逸鄉侯。劉辯本來是皇帝,呂布依事先約好的條件,賜劉辯一個免死金牌,可世代受用。但劉辯安樂公的爵位隻在劉辯一代,劉辯子孫若沒功績,便自降為安樂侯。
呂布也不是真的非把人‘逼’到造反。所以取消封地自然也要對那些侯爵有所補償,要不就真的‘逼’人造反了。為補償貴族被收回的封地,朝廷改為爵俸撫養。亭侯每年收朝廷撫養費八百石粟米,加八萬錢及一些綢緞布匹。鄉侯加為二千石和二十萬錢及十金以及綢緞物品。萬戶侯為一萬石加一百萬錢及百金並綢緞物品。
所以貴族在被收回封地後,便分三等。最低為亭侯,再來是鄉侯,隨後是萬戶侯。最高的便是皇帝。
國家沒有封地。那國人便都列為漢民,權利同等。最下等的便是勞奴與罪人。
而貴族侯位又有三種稱呼。一為安逸侯。即無功侯,先輩蔭福留下的。二為武侯,即有功的武將。三為文侯。即有功的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