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豫州在荊州人緣特別好,我們別看輸了還有兩萬人呢!

描寫了一下曹操現在打他們已經累得拉胯了。

以及曹操北人不習水戰,用的都是荊州的投降兵,根本不可怕。

分析的挺好,但其實你諸葛亮說破大天也沒用,因為眼睜睜目前看來,曹操是衝著你劉大隊長來了。

曹操可沒有說要打人家孫權哦,人家孫權要不要被你拖下水人家真得琢磨。

諸葛亮可以歇一歇了,後麵基本上沒他啥事了,不是說咱丞相不行,是你代表的集團目前就這麽點可博弈的空間,後麵基本上就全是孫權方麵的戲了。

孫權此時麵臨的態勢是:曹操要沿江殺過來了,明麵上是宰劉備,誰知道他有沒有後手呢?

江東得知曹操吞並荊州後迅速開了個會。

恰巧這個時候,曹操送來了一封很有意思的信。

這封信是赤壁之戰的一大謎案,信很短,內容比較驚悚,大意是:我一南下,劉琮就慫了,現在爺有八十萬水軍,想跟你在你家打打獵,盤盤道。

這封信,是赤壁之戰的一個重要關鍵,可能是曹操太狂了,也有狂的資本,這一下把孫權刺激到了,必須跟曹操拚命了。

因為要是沒有這封信,曹操就是打劉備來的,有了這封信,就是目標收拾你孫權了。

這標誌著你曹操膨脹沒膨脹,你是否被一再的勝利給衝昏頭腦。

沒寫這封信,後來的赤壁之戰就是曹操要打劉備,劉備喊來了一頭東南虎助拳,曹操敗北。

寫了這封信,就是曹操要一口氣鯨吞天下,被一隻老狼和東南虎給咬回去了。

這封信過後,會上迅速分成了兩個階層,主戰派與投降派。

壓倒性的是投降派。

最後就是和曹操拚命,最終贏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然後雙方平分荊州,再過幾年後。

雙方劃湘水為界,劉備讓出了長沙和桂陽,土地換和平。

這就牽涉到另一樁公案借荊州了。

赤壁之戰後,周瑜與劉備合作,花一年多時間,艱難攻克南郡。

劉備向孫權討南郡,但江東沒什麽人鳥他,唯有魯肅勸孫權把南郡借給劉備,一起抗曹。

這件事比較難以理解,而事後劉備奪益州、取漢中,有了自己的地盤,卻怎麽也不肯歸還南郡,最後孫權隻好自己去取,兩邊大打出手,費心費力。

孫權後來跟陸遜聊天,也說“榻上對”和力主抗曹,是魯肅的大功,但借荊州給劉備,是他失策之處。這麽看起來,魯肅是出了一個昏招。

但這真未必是一個昏招,那時東吳的狀況可並不怎麽好。

就在周瑜打南郡的同時,孫權在合肥铩羽而歸,可見東吳的實力有限,何況南邊還有幾十萬山越,時不時來犯個境殺個人,擴張過快的話,崩盤也不是沒可能。

更重要的是,魯肅深知曹操占據中原菁華之地,戰爭潛力十分恐怖,唯有孫劉攜手共進,才有戰勝曹操的可能。

讓劉備承擔荊州方麵曹軍的壓力,東吳專心經營淮南,對東吳來說不失為一個穩妥的選擇。

劉備那邊的諸葛亮也深明此理,所以赤壁之戰前就跟魯肅一起運作孫劉聯盟。

而在魯肅死後,諸葛亮特意為他發哀,就是感覺此後孫劉聯盟要維持不下去了。

事情的演變也一如魯肅的預料,劉備奪取益州後,又攻克漢中,緊接著關羽圍攻襄陽、樊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曹操擔心樊城陷落,幾乎打算遷都鄴城,曹操在孫劉的打擊下,終於漸見頹勢了。

周瑜雖然一直想滅了劉備,攻略巴蜀漢中,與曹操中分天下,跟魯肅的想法不一樣,但臨終時卻推薦魯肅自代。

這說明他承認魯肅的方針至少也是一種選擇,自己死後,東吳走這條路也不是不可以。

於是悲劇發生了,劉備奪益州後耍賴,孫權不能容忍,兩軍在荊州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魯肅雖然單刀赴會,豪氣幹雲地責備關羽,盡顯豪俠風範,最終把事情擺平,但孫權的信任從此轉移到呂蒙身上,魯肅沒什麽出場機會了。

魯肅的軍事才能少年時就有所表現,後來又能得到周瑜肯定,守夏口時“威恩大行”,但前期沒多少仗可打,後期孫權又主要靠呂蒙指揮,所以沒太多表現機會。

但就其經曆看,與同出於土豪階層的甘寧等人應該差相仿佛,不會差,否則周瑜不會薦他自代。

兩年之後,魯肅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