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隻是,皇甫嵩雖然正在調度大軍的陣勢,但是目光卻始終沒有離開對麵的黃巾軍。

此時兩軍相距不過三裏,這是一個相對而言比較安全的距離。而在這種距離下像皇甫嵩這種真氣化罡境界的武者看到對麵的動向卻是不成問題的。隻是,越是看著對麵黃巾的調度,皇甫嵩眉頭就越是緊皺。

對麵黃巾的調度太穩了,整整三十餘萬黃巾軍,在調整陣型的時候居然沒有絲毫的亂象,就算讓他去做也不過如此了。

緊緊盯著黃巾中軍的那杆“天公將軍”大旗,皇甫嵩眉頭皺的更深了。

他可以肯定,現在指揮對麵三十餘萬黃巾的必然不是張角,而是另有其人。畢竟,如果張角有這份指揮大軍的造詣的話,上一次盧植就不會是那種程度的兵敗了。

然而,對麵並沒有打出旗號,所以皇甫嵩也猜不到對麵指揮大軍的究竟是誰。

但是無論是誰,皇甫嵩都有戰而勝之的把握,畢竟,在匯聚了各路援軍之後,漢軍的硬實力已經超過了對麵的黃巾軍,在這種情況下,他皇甫嵩自認不會負於任何人。

而就在皇甫嵩調整漢軍陣型的時候,波才也在調整著整個黃巾的陣型。

這一戰可以說最受考驗的人就是他了。

黃巾這一戰必須要敗,然而卻不能潰敗。必須在敗的同時保存下來足夠的菁華,隻有這樣才能實現之後退守青州的計劃。

隻是,如果考慮到漢軍的實力本就強於黃巾,而黃巾兵員的素質更是參差不齊這一點的話,隻能說,這一戰敗容易,但是若是一不小心,很有可能就會演變成全麵的潰敗。所以,波才要做的就是在敗退的同時維持住黃巾大軍的陣型,不能讓有計劃的敗退演變成一場潰敗。

正如皇甫嵩在觀察著黃巾一般,波才在調整黃巾大軍陣型的時候同樣在觀察著漢軍。

看著漢軍中軍之中的那麵“皇甫”帥旗,波才心中不禁產生一種一展所學與皇甫嵩一較高下的衝動。畢竟,當初在長社,就是皇甫嵩將他擊敗。但是波才最終還是硬生生的按捺下去了這股衝動。

在那一夜張角對他說明了一切之後,他就清楚,今日過後,他所需要背負的就不是自己個人的得失了,他要背負的是整個太平道的未來。所以,從今往後,他無論做什麽事情都不能隻考慮自己的感受,他必須考慮到整個太平道的得失。

隨著時間的流逝,無論是皇甫嵩還是波才都已經完成了對大軍陣型的調整。

在皇甫嵩的調控下,二十餘萬漢軍布下的乃是最為經典的進攻陣型之一的魚麗陣,這種陣型的主要思想與最簡單的進攻陣型鋒矢陣一般,都在於中央突破,不過卻要比鋒矢陣複雜一些,主要兵力集中在中部。分為若幹魚鱗狀的方陣,按梯次排列,中央微微前突,而整個大軍的指揮則相對靠後。

不過,雖然這個陣型對於前方尤其是中部的敵人有著極強的殺傷力,但是弱點則是在於尾部。

大量兵力集結在中部,必然會使後方空虛,而中軍指揮所在靠後,更是使得整支大軍在麵對後方的襲擊時極為的危險。

但是,如果考慮到黃巾大軍之中並沒有一支高機動性的騎兵可以繞到後麵襲擊漢軍後方的話,那麽皇甫嵩所布下的這個巨大的魚麗陣,可以說是最適合現在漢軍的陣型。

第一百四十二章 決戰(中)

皇甫嵩今日是為了擊潰對麵的黃巾,所以漢軍今日注定以攻為主,因此皇甫嵩才會布下了最能發揮漢軍優點,缺點也在黃巾腿短的短板下可以被忽略不計的魚麗陣。

但是波才的目的卻和皇甫嵩不同,因此自然不會和皇甫嵩對攻。

今日波才是要以最大限度的保存黃巾的實力為主,所以自然要一切求穩。所以,波才沒有玩任何花哨的東西,一眼看過去,整個黃巾軍其實就是一個由無數小的方陣組成的巨大方陣。

雖然方陣可以說是最簡單的陣法,但是這並不代表方陣就弱了。別的不說,井陘之戰,兵仙韓信以三萬弱兵擊敗二十萬趙軍時用的就是方陣。而方陣最大的好處就是穩,沒什麽弱點,波才要求穩,自然會用方陣。

而在彼此都布置好了陣型的情況下,皇甫嵩自然是沒有和對麵在這裏耗著的意思。

“擊鼓,進軍。”

隨著陣陣鼓聲在漢軍大陣中響起,遠比之前要濃密無數倍的煞氣在二十餘萬漢軍上空匯聚起來。

與此同時,最前方的漢軍也隨著鼓點踏著步子朝前逼去。

而就在漢軍戰鼓響起的時候,黃巾之中同樣是響起了戰鼓聲。

雙方大軍不約而同的開始靠近了。

隨著兩邊不斷逼近的齊整的腳步聲,一股令人窒息的肅殺氣息在兩軍中間醞釀。

雙方前軍的距離在不斷的逼近,甚至彼此都已經能看到了對方最前排士卒那充滿殺氣的凶狠眼神,以及閃耀著寒光的兵刃。與此同時,兩軍之間那段空隙中的氣氛也越發的令人窒息。

三百步。

兩百步。

一百五十步。

一百步。

隨著一聲聲嗡鳴,鋪天蓋地的箭雨幾乎同時從雙方的陣型中升騰而出,然後朝著對麵覆蓋了過去。而隨著弓弦的顫音在空氣中回**,就像是突然打開了什麽開關似得,一名名雙方的士卒紛紛發出陣陣嘶吼,咆哮著放開了腳步把盾頂在頭上朝著對麵衝了過去。

一百步的距離隨著雙方的同時衝鋒轉瞬間就被越過,一名名黃巾士卒與漢軍士卒紛紛咆哮著揮舞著手中的兵刃廝殺在了一起。

皇甫嵩一臉漠然的站在指揮車上,靜靜地看著前方的戰場。

一條條指令幾乎絲毫不停的從他這裏傳出,然後抵達戰場上的各個角落。

無論是麴義率領的三千禁軍,還是因為麴義說服了皇甫嵩,已經注定要在這次大戰中從旁協助麴義的兩萬北軍精銳都還沒有出手。

對於皇甫嵩而言,這是他手中最鋒利的矛,絕不會輕易刺出。

當麴義出擊的時候,一定是定勝負的時候。

而同樣的,黃巾本陣中的五千黃巾力士,亦是沒有絲毫出動的意思。

在皇甫嵩和波才的指揮下,無數普通的黃巾士卒和漢軍士卒廝殺著。

隻是,隨著戰場上的一次次指揮上的交手,雖然對麵依舊隻有那一杆“天公將軍”的大旗,但是從對麵的指揮風格上皇甫嵩心中的疑惑終於解開了。

原來是你嗎,波才,看來,你並沒有死在長社戰場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