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話說當初他在討董聯盟當盟主的時候,怎麽沒發現這個公孫伯圭居然這麽猛呢?
討董聯盟散了之後,袁紹便回到了渤海繼續當他的渤海太守,隻是以袁紹的誌向,又豈會滿足當一個渤海太守?
在麾下謀士的出謀劃策之下,袁紹很快就把目光放到了富庶的冀州上麵。
當時的冀州牧韓馥,說好聽點是為人寬厚,說不好聽的就是性格懦弱,沒有主見,因此袁紹便把主意打到了冀州上。
不過,單憑袁紹當時的實力,想要拿下冀州,還是挺困難的,於是,袁紹麾下的謀士又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借勢。
那麽借誰的勢呢?
袁紹選擇了公孫瓚。
當時公孫瓚剛打完胡人,正處於無事可做的賢者時間。
於是袁紹就派人找到了公孫瓚,提議讓公孫瓚派兵做出一副攻打冀州的樣子,他則是作為內應,裏應外合,一舉拿下冀州。
事成之後,他們二人平分冀州。
話說的很好,公孫瓚也派兵了,但是其實袁紹根本不是這個打算。
公孫瓚大軍壓境,生性懦弱的韓馥頓時就慌了神,這個時候袁紹就派人去遊說韓馥,說什麽公孫瓚大軍壓境,難以阻擋,如今渤海太守袁紹,四世三公之後,素有名望,使君不如把這冀州讓給袁紹,讓他來抵擋公孫瓚。
然後韓馥就信了。
就這樣,袁紹兵不血刃的得了冀州。
然後袁紹就和公孫瓚翻臉了。
雖然說我們說好了裏應外合,平分冀州,但是你根本沒出力,我為什麽要白白給你半個冀州?
當然,這隻是明麵上的說法,實際上袁紹一開始就沒打算跟公孫瓚平分冀州。
況且,當初在討董聯盟時期,公孫瓚表現也就那樣,不服就打唄,我還怕你不成?
然後公孫瓚就怒了。
我都按你說的把大軍調到了冀州邊境給韓馥施壓了,雖然說還沒動手,但是你就這麽食言了?
那好,公孫瓚一拍板,原本這些大軍是準備打韓馥的,現在打你袁本初也一樣。
袁紹表示誰怕誰啊。
然後兩邊當時就掐了一架。
結果就不用說了,如果打贏了袁紹也不會把治所遷到鄴城了。
天知道在討董聯盟期間不顯山不露水,撐死也就是有個趙子龍冒個泡的公孫伯圭為什麽會這麽猛!
袁紹手底下這麽豪華的文臣陣容,河北四庭柱也不是吹出來的,還接收了韓馥多年經營的冀州軍,然後一戰之下,直接被公孫瓚打蒙了。
白馬義從指哪打哪,在絕對的速度麵前,袁紹麾下這些謀士的種種計謀都仿佛成了笑話,甚至他們還沒反應過來,白馬義從就已經鑿穿了袁紹軍的某處防線,等他們的命令抵達時,白馬義從已經出現在另外一處戰場了。
白馬義從配合著公孫瓚麾下本就以速度著稱的萬餘幽雲精騎,再加上公孫瓚麾下那些戍邊老卒,十萬冀州軍,兵敗如山倒,就連袁紹都差點被白馬義從砍了腦袋。
如果不是顏良文醜拚死救出了袁紹,可能天下已經沒有他袁本初了。
第兩百四十九章 各方反應(下)
一戰之後,說實話被公孫瓚打的有些懵的袁紹,迫於無奈之下,把治所遷到了鄴城,以避開公孫瓚的兵鋒。
反正在想出應對白馬義從的方法之前,袁紹是不打算再和公孫瓚野戰了。
現在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騎兵並不擅於攻城,即使是幽雲精騎乃至白馬義從這種精銳也是如此。
所以,在袁紹嚴令冀州各郡謹守城池,不得出城野戰的情況下,公孫瓚雖然占據優勢,但是一時也難有什麽進展,隻能徐徐圖之。
所以說,袁紹現在麵對著公孫瓚都是處於下風,自然無暇顧及其他。因此,對於沮授的話,袁紹還是十分認可的。
隻是認可歸認可,但是袁紹卻不能直接拍板說就這麽辦——因為這樣無疑會讓其他謀士覺得自己被忽視了。
現在的袁紹自然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因此,雖然袁紹覺得沮授說的很對,但是他還是問道:“公與所言,諸位以為如何?”
謀士多了雖然有好處,但是有時卻也難免會出現意見的分歧,所以袁紹必須考慮到大多數人的意見,然後再作出決定。
“啟稟主公,臣以為公與所言極是。公孫伯圭才是主公的心腹大患,在除去公孫伯圭之前,主公切不可分心他顧。”
這一次開口的是田豐。
對此,袁紹也不覺得意外。
田豐這個人他也很了解,性子極其剛直,有什麽就說什麽。
雖然這樣也導致有時候田豐說的話不太好聽,甚至是有些刺耳,但是毫無疑問,隻要田豐開口,基本上都是中肯之言。
沮授既然沒有說錯什麽,以田豐的性格,讚成是必然的事情。
而隨著沮授還有田豐兩名袁紹麾下的重謀皆是給出了相同的建議,逢紀,郭圖,許攸幾人就算是有什麽小心思卻也不會在現在表現出來。
畢竟,雖然他們在某些方麵的性格上有點小缺陷,但是大是大非還是分得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