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十月,清軍右翼連克三城十一墩,邊軍大潰,崇禎帝下詔京師戒嚴,各地風聲鶴唳,戰雲密布。

登萊副總兵官王爭遵詔,一方麵秘密行文司禮監,另一方麵放言,稱願率登州營各部深入遼東,趁韃虜後防空虛,深入虜庭,以解京師危急。

十月六日,大內司禮監衙門。

四道朱紅色的柱台映襯下,整個內房都顯得略微昏暗,幾名小太監恭敬的侍立在長廊,不久,這份寧靜便被一陣急匆匆的腳步打破。

“噠噠噠...”

“公公,公公...”

也許是來的太急,這小太監一路磕磕絆絆,臨頭還摔倒在門檻上,聽得“噗通”一聲,一道略顯蒼老的聲音傳出來。

“什麽事情,竟然如此慌張,難道天塌下來了不成?”

小太監趕緊起身,顧不得多喘息幾口就是雙手呈上一份封紅行文,小心翼翼的說道:

“公公,這是登萊副總兵王爭的行文,說是務必要親自交到公公手上。”

“哦?”王承恩這才抬起頭,滿是皺紋的老臉看了一眼行文,微微伸出手,那小太監立刻是忍著膝蓋的疼痛,笑嗬嗬的將行文遞上。

“那王爭有沒有給你們孝敬?”

王承恩這話似是隨意問的,不過這小太監仍是渾身一震,沒有絲毫隱瞞的打算,連連告罪道:

“公公,來送行文的人是給了小的二百兩銀子,小的,小的這就給他送回去....”

“得了。”王承恩擺擺手,隨意的道:“收到手裏的銀子送回去幹什麽,做閹人不就是圖這點賺頭,怎麽說都是給司禮監的銀子,收了就收了,下去吧。”

小太監連連感恩,頭也不敢抬的告退下去。

打開行文,王承恩看過後神色有些誇張,立刻將其燒毀,用力的拍了拍桌案,大聲道:

“來呀——,叫李公公到衙門來,立刻馬上讓他來!!”

“小的這就去通知李公公。”

沒多久,李成華便是來到衙門外,得了王晨恩的允許後,這才小心的抬腳進門,嘿嘿笑著道:

“小的見過王公公。”

李成華是禦馬監的監督太監,一直就是王承恩的心腹,如同王承恩做司禮監掌印太監一樣,他提升禦馬監稟筆太監也隻是時間問題。

進門後聽說了這件事後先是震驚,震驚過後又哎呦一聲,陰陽怪氣的道:

“公公,天底下居然有這麽傻的人,現如今咱們的官兵連自家城池都保不住了,誰不知道去遼東那就是找死,王爭他圖什麽?”

王承恩點點頭,沉吟道:“咱家也想不清楚王爭這個時候來這一出是要做什麽。”

李成華細細回想起來,又是說道:

“公公,您想啊,這王爭前段時間全殲了空空島的八百清軍,當時番役審查清楚後發現居然有兩百來顆韃子的腦袋,這可了不得!皇上都誇讚幾句,這回怕不是驕橫起來,腦子發熱,以為韃子好對付了。”

擺擺手,王承恩忽然歎了口氣,說道:

“你速去見曹公公,依咱家看,就讓那王爭去韃子後麵攪和攪和也好,怎麽說也能緩解燃煤之急啊。”

王承恩的意思很清楚,對王爭能打贏並不看好,畢竟遼東的情況誰都不了解,在自己的地盤都打不贏,更別說去人家地盤。

但話說回來,這卻不失為一種讓韃子退兵的良機,可以讓他去試一試,告訴崇禎皇帝也能讓他高興高興。

李成華聽到後卻有些遲疑起來,說道:

“不過——,公公,這麽大的事咱怕是做不了主,沒有地方大員上疏提議,光是咱司禮監的意思,就算皇上準了,內閣那幫老家夥也不會輕易點頭。”

王承恩聽到這話冷哼一聲,顯然也是覺得有些難辦。

“那些內閣的老東西,還不如王爭這個武夫,起碼人家有膽子帶兵為皇上分擔,他們呢,除了在後麵不停的嘚嘚嘚還會什麽?”

李成華笑了笑,也是滿臉的不置可否,話剛說完,一個小太監恭恭敬敬的進來,躬身說道:

“見過兩位公公,這是兵部移交的奏疏。”

“快呈上來!”王承恩趕緊接過來細細翻看。

這兩份奏疏自然就是時任登萊巡撫的徐人龍與登萊總兵韓大虎所上,都是向崇禎皇帝進言,說是韃虜大軍深入北直隸,若想北返車馬勞頓,定然有些時日。

若此時派一支兵馬渡海去金州,即便是不能有什麽勝跡傳回,效果想必也要比其餘勤王兵馬更好,可以使韃虜首尾不得兼顧,不得不提前回返。

兩份奏疏的最後,一致舉薦登萊副總兵王爭擔當此任。

王承恩看了一眼李成華,笑眯眯的道:

“李公公,您看,這奏疏不就來了嗎。”

......

當天夜裏,北京城除了巡城兵馬司士卒提著燈籠敲鑼,其餘都是光亮斷絕、萬籟俱寂,但皇宮大內卻是燈火通明。

兩個小太監在內廷外提著燈籠,一邊搓著手,一邊竊竊私語。

“皇上都忙一整天了,看著心疼啊。”

“唉,皇上一直就想要重振朝綱~,奏折是日日批,天天閱,用膳都經常忘記,但這世道就是不見好。”

“是啊,有什麽辦法。”

正說著,從遠處來了一陣腳步聲,卻是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來了,遠遠的沉著臉說道:

“兩個狗東西,在門外頭竊竊私語些什麽,還不好好看著門兒。”

“見過王公公。”兩個小太監知道王承恩素來都是刀子嘴豆腐心,並沒什麽緊張之情,隻是彎身道:“小的們見過王公公。”

王承恩點點頭,不再提方才的事,問道:

“皇上還在批閱奏折?”

其中一個小太監有些不忍心的點點頭,看著王承恩手裏的奏折,說道:“公公,這,難道又是有什麽壞消息到了...?”

“不該問的別問,把好了門兒,不相幹的別放進來!”

“王公公放心,論起把門的功夫,小的們可是自來就會。”

王承恩點點頭,瞪了方才問話那太監一眼,便是匆匆推門而入。

進了門,王承恩立刻就是跪在地上,山呼叩拜道:

“奴才王承恩,見過皇上萬歲萬萬歲。”

從桌案上厚厚的奏折中抬起一個半花白的腦袋,看了一眼便是又將目光放在奏折上,哦了一聲,道:

“是承恩來了,有何事啊?”

崇禎皇帝今年也才二十七,正該是人生中最精彩的時候,但他卻半頭花白,眼角有魚尾紋,彷如一垂暮老者,方才一句話雖然很短,卻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倦與無力。

王承恩不敢去看,並不是因為他懼怕崇禎,而是他怕已抬頭,崇禎皇帝會看見自己眼中噙滿的淚水。

“皇上,好消息,這次老奴是帶好消息來了。”

崇禎聽見後頓時來了精神,立即起身,扶起王承恩正要問什麽,卻忽然問道:

“你這是怎麽了,為何哭哭啼啼的,難道這不是好消息?”

王承恩連忙擦幹眼淚,強笑著說道:

“皇上,老奴是太高興了,為大明有這樣的忠義之士高興。”

“此話怎講?”崇禎卻皺起眉頭,本來他以為是清軍退去的消息,聽這意思卻不是,坐回椅子上歎息又道:

“是哪位忠義之士?”

“王爭!”

王承恩一隻不敢直起身,低聲的說道:

“皇上,登萊副總兵王爭上表,願意率領登州營從蓬萊渡海,直奔金州,襲擾韃虜後方,眼下登州營的銳士已經整備完畢,就等著皇上下旨了!”

“皇上,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王爭與盧督臣勤王大軍左右互援,韃虜首尾不得兼顧,京師之危可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