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前,張獻忠連克舒城、六安數地,號稱“大西王”,意在同闖王李自成分庭抗禮,趁勢脅裹大西軍三十餘萬進圍廬州。
李自成也不敢相信,張獻忠前不久還受困於自己,隻是得了羅汝才的五百馬兵,居然用如此快的速度就東山再起了?
張獻忠號稱大西王的事情,不僅讓李自成心有焦慮,闖軍上下更是摩拳擦掌,加快了席卷河南的步伐。
大西軍來攻,知府鄭履祥臨危不亂,一介文人卻揮劍殺數名逃卒,嚴令通判趙興基與經曆鄭元綬等人帶民壯分門拒守。
由於城內官軍未曾有人出逃,大西軍前進步伐受阻,一時未曾攻下,正萬般無奈之時,李定國卻帶來一個十分重要的消息。
原來大西軍攻城的時候,提學禦史正在廬州城內會試士子,張獻忠聞言疑慮頓消,命李定國率步卒偽裝成儒生從側門入城。
李定國為大西軍建立奇功,夜半時分忽然在城內縱起大火,一時間火光衝天,民眾出逃,官軍阻止不及,遂是不攻自亂。
大西軍聞訊複圍廬州,崇禎十五年,廬州城破。
海洋一般的農民軍扛著“大西”認旗衝進城內,明軍士兵的屍體紛紛被推落城下,大西軍步卒扯落城上的大明玄鳥旗,換成大西認旗。
知府鄭履祥嗔目罵張獻忠,張獻忠大怒,將其亂刃分屍而死,大西軍自廬州之戰後號稱五十萬,席卷南下。
此外,李自成在河南連戰連捷,對張獻忠和羅汝才深感憂慮,在牛金星之計下,很快便帶著乘勝之師再圍開封。
牛金星料定,圍開封而不攻,山東軍必拒守,以此惑別部明軍增援開封。
果真如牛金星所言,山東總兵、左都督、忠烈伯王爭接連請求出兵救援,然崇禎帝毅然棄山東軍不用,令山東軍不得出境,急詔保定總督楊文嶽,率平賊將軍左良玉、虎大威、楊德政、方國安四鎮兵馬援剿河南。
楊文嶽率四鎮官軍,號稱二十萬,同闖軍會戰平原,正激戰時,左良玉見賊勢大,心懼難安,乃拔營倉皇而逃。
逃至半路,遭遇闖軍伏兵,一隻虎李過山呼殺左良玉,左良玉更懼,頭也不回的攜子夢庚南竄,左軍數十萬大亂潰散,丟棄騾馬萬匹,衣甲數千,就連監軍都死於陣中。
左良玉一逃,總督楊文嶽管根本束不住其餘三鎮兵馬,諸軍一哄而散,闖軍大勝,狂追官軍三十裏,繳獲騾馬輜重無計。
很多人聽聞李自成在開封擊敗了明軍二十餘萬,都以為其中必有山東援軍,闖王李自成遂威震襄洛。
此役,山東軍駐開封城內外係兵馬接到曆城元帥府軍令,由始至終保持按兵不動,隻是後來派人去迎保定總督楊文嶽和陽武副總兵吳惟忠入城。
闖軍追騎見到來迎者打著山東軍旗號,立刻撥馬而走,毫不戀戰。
楊文嶽此敗後,崇禎皇帝對其徹底失去耐心,在朝堂上雷霆大怒,便要將其逮捕入京問斬,以懾三軍,但兵部尚書、入閣參預機要的陳新甲對此表示異議。
陳新甲言楊文嶽是王爭舊日上司,卻關係要好,來往緊密,數次兵敗都曾被山東軍救下,若斬楊文嶽,難保王爭心不怨恨。
崇禎頓覺此言有理,眼下大明最大的三個兵頭,一是左良玉,二是鄭芝龍,三便是王爭。
這其中左良玉乃是無根之萍,不足為慮,但鄭芝龍和王爭不同,一個占據福建,一個占據山東,若問水戰陸鬥,已是無人能出此二人之右。
崇禎皇帝盡管心中憤怒,但最後還是妥協,下旨免楊文嶽保定總督之職,永不敘用,且責令左良玉戴罪立功。
這消息傳出來,內外並無人吃驚,以山東軍眼下的實力,若想保某人不死,就算當今天子下旨要殺,一樣也是動不得絲毫。
崇禎也明白,自己那樣做,無非是自取其辱罷了,倒不如順水推舟,算是送王爭個麵子。
說來倒有趣的很,闖軍進圍河南後並未攻城,等到朝廷援軍趕來後便立刻放棄圍城轉向攻之,真正目的為何,已是昭然若揭。
擊潰楊文嶽率領的四鎮援軍後,闖軍更是沒有任何圍攻開封的意思,根本不在開封境內停留,反倒對左良玉窮追猛打。
左良玉自知不敵李自成,隻能是一路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的朝襄陽方向逃竄,心裏將闖賊辱罵個千百遍
楊文嶽本是敗軍之將,又被當朝皇帝免職永不敘用,當下也是心灰意冷,料想入城後定然會有很多文武官員嗤笑。
可令人意外的是,楊文嶽入城後卻好像還是個身居高位的總督大員,開封城內的那些朝廷文武官員對他一直都陪著笑臉,根本不敢有任何不尊敬。
這個時候,前麵一名武將走過來,看見是劉國能,楊文嶽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原來登州府文登營的那個王爭。
他還沒忘了自己啊...
說起來,從自己從登萊巡撫離任到現在,山東不知道變成什麽樣子了,還真是想回去看看。
山東軍早在開封城內駐軍,並且明裏暗裏的把控了城中的一切,作為王爭親定的開封府主將,劉國能雖然在官麵上僅僅是個守備,但卻手握重兵。
城內五千多山東軍外係兵馬,全都在他手裏。
沒說的,人劉國能找了個好靠山,拳頭大,就有了反客為主的實力,知府巡撫莫說畢恭畢敬,起碼也要對這個小小守備言聽計從,更別提其他人了。
這種情形下,反倒好像是山東軍是主,開封城內的朝廷官員成了客,事事都掌握在山東軍手中,有種在他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感覺。
山東軍若是想借刀殺人,那更是簡單的很,河南各處也就是開封和歸德流寇少一些,其餘到處都是各路賊匪,隻要把你從開封城扔出去,保管不過兩天就被闖賊抓住,到時候估計央求來一刀痛快的怕都成了難事。
“忠烈伯已在曆城備好府宅,叮囑末將,一定要將楊督師好生生、活蹦亂跳的送到山東境內。”
聽到這話,周圍那些官員露出羨慕的神情。
山東那地方可是尋常人想去都去不成的,據說早就沒了任何賊匪,簡直是世外桃源。
言及於此,不少人忽然覺得那王爭不像是留言中那樣是個蠻橫無理的武夫,應當算是頗講義理的一個人。
楊文嶽不過是做過他幾年的上官,提拔和知遇之恩是有,可到了眼下這等地步,竟然還不忘當初的恩德。
在楊文嶽最落魄,其他人由於畏懼崇禎而躲之不及的時候,王爭卻能不顧朝廷的看法將他接到曆城,這實在少見。
楊文嶽頭上的鐵盔不知扔到何處,披頭散發,身上衣甲也是破破爛爛,看樣子失意的很。
聽見這話,再看一眼恭恭敬敬的劉國能,楊文嶽心中升起深深的無奈,卻是看向京師方向重重的歎了口氣,這才說道:
“罷了,請劉主將帶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