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這就親自帶杆子們上陣,一定能在天亮之前將莊子替大王拿下來。”

“滾滾滾。”

尤化對浪裏白條的辱罵根本沒有反應,低聲下氣的連聲道是,諂媚不已,等到浪裏白條不耐煩的揮手趕他走,這才是轉過頭去。

但是剛轉過頭,尤化的臉上就出現一抹恨意。

怎麽說他尤化在金水河地界也是有些威名的,杆子們遇到了都會‘敬畏’的稱一聲尤大哥,但是這浪裏白條在所有人麵前卻是一點麵子都不給。

恨歸很,尤化沒那個手段也沒那個實力能與浪裏白條對著幹,隻能是一輩子屈居人下,扯著嗓子把命令傳下去。

心道要是真的打不下來,老子死在浪裏白條手上前一定把你們全都殺光。

這次上陣的可就是貨真價實的真杆子了,這些水匪不同先前的那些炮灰,是水匪中的骨幹,見過血,手頭上多多少少都是握著人命。

若是在太平年代,這些人可都是要被殺頭抵命的,現在尤化不僅自己上陣,更是將兩百來個杆子全都帶了出來,可見是真的被浪裏白條給嚇住,準備拚命了。

這對刑一刀來說是個壞消息,本來莊園內的鹽丁就在苦苦支撐,若是沒有他帶著剩餘的幾十個嫡係鹽丁一直頂在最前麵,其餘人怕早就是跑的跑散的散。

尤化帶著的兩百號真水賊一加入戰場,形勢立刻就變得岌岌可危起來,地方鹽丁根本擋不住他們。

唯一可以與這些真水賊一戰的便是刑一刀率領的嫡係鹽丁了,這些老鹽丁不僅對鹽道上的條條框框了解甚多,拳腳功夫也都是相當不錯。

但是眼下他們卻多是連刀都揮不起來,精疲力盡的迎上去,與尤化帶著的真水賊接觸了沒多久便是傷亡慘重,刑一刀越看眼神越是充血,但也是毫無辦法。

尤化精力充沛,在人群中左砍右砍,愣是沒遇見能擋住他幾刀的鹽丁,當下是一點擔心和猶豫都沒有了,不屑的哈哈大笑,心情來了個大反轉。

水匪那邊本來就談不上什麽陣型,從頭到尾都是亂哄哄一片,現在這種時候,就連嫡係鹽丁大隊的陣型都已經是完全不存在。

鹽丁們與水賊們完全攪在一起,黑夜中也分不清是敵是友,反正遇見人先揮刀砍就是了。

尤化現在已經是對自己特別自信,因為他打到現在基本就沒遇見能與他多打幾回合的鹽丁,這些鹽丁動作慢的要死,揮起刀來好像上了炕的娘們一樣軟弱無力,這有什麽可擔心的?

所以說尤化特別後悔,後悔自己怎麽早不親自上陣,也好能讓浪裏白條高看一眼,在眾人麵前長長威風。

一抬頭,看見一個拿著長刀的鹽丁奔自己過來,特別自信的尤化根本沒想那麽多,直接就是大吼著上去劈出一刀。

但是這一下卻被眼前這人給擋了下來,尤化有些意外,呦嗬一聲,正要說些狠話好找回麵子,但是眼前這人卻沒給他機會說出一個字,加快腳步衝了過來。

尤化還以為刑一刀是普通的鹽丁,特別自信的就衝了上來,結果兩個人一接戰立刻就沒了什麽懸念。

刑一刀雖然已經是精疲力盡,但長刀仍是揮舞的虎虎生風,尤化這樣的不知道多久沒摸刀了,根本就是招架不住連連後退。

打起來之後,尤化基本就沒那個閑心去控製水賊了,自己都是險象環生不知道能不能扛過下一刀,哪還能管那麽多。

其實現在院子裏亂成一團,黑燈瞎火的誰也看不清到底是怎麽回事,水匪素質參差不齊,自然是都有各自的小心思。

有的水匪就躲在人少的地方等打完出來撈好處,反正人這麽多也不會發現自己,有的比較膽小,直接趁此機會就是偷摸離開自己出去討生活。

水匪們都是臨時湊在一起的,除了那些真杆子時日久了互相識得之外,其餘人就算碰見了也認不出來,更談不上什麽感情,眼下這麽亂誰還管這麽多,多半是揮著刀叉亂砍。

......

莊子裏,黑壓壓的一片人聚在一起,他們聽著外麵激烈的廝殺聲也是不斷議論。

一個婦人抱著自己的女兒,低聲說:“快一天了吧,王大人的鹽丁能守住嗎?”

婦人說完,周圍的幾個人都是悶不做聲,隻管低著頭唉聲歎氣,終於一個小夥子看不下去,起身說道。

“咱們就這樣幹等著不是個事!要是水匪殺進來了怎麽辦,會饒了我們嗎?”

“哼,小夥子你說的輕鬆,這年頭各地都不太平,沿河水匪更都是窮凶極惡之徒,要是連鹽丁都擋不住,咱們又能做什麽?”一個中年男人不屑道。

不少人都是認同,忽然一個灶戶起身指著方才說話那男人:

“你是行腳商,不懂窮人的苦楚!俺們從前都是千戶所的佃農,多虧了李大人收留我們才能過上好日子,過年的時候還給發了肉食,現在大人有難,俺們不能坐視不理!”

“出去和水賊拚了,鹽丁擋不住是一死,拚了還能殺幾個水賊!”一個幫工也是起身。

“文登營可能就在路上,等到他們來了就有救了!”

一個女人不斷拉扯他,埋怨道:“當家的你這是做甚麽,在鹽田好好待著,不要出去送死,那些水賊可是你能打得過的!”

這幫工卻是掙脫女子的手,喝道:

“婦人之見!要是沒有大人的莊田鹽場,咱麽家現在可還是那千戶手裏的佃農,你想再過那種日子嗎?”

幾個三十歲上下的男子一齊站起身,其中一個說道:

“這位老哥說的好,俺們幾個都是從遼東來的,一路漂泊到這寧海才遇見王大人這樣一個為民做主的好官,鹽丁好漢們在外抗擊水賊,咱不能就這樣坐著等死!”

起來想要為莊子出把力的人越來越多,但若是你細細一算,這些人多隻是在莊子裏的幫工、灶戶和王爭收留的遼民。

住在這裏的人都嚐到了好日子的幸福,自然不想再回去過那種豬狗不如的生活,其餘的災民剛來,並沒有他們那樣強烈的想法,多隻是看傻子一樣的冷眼旁觀,沒有一丁點要出來幫忙的意思。

最後隻要是能拿動家夥事的灶戶、幫工都站了出來,要有三百來人。

遼民多一些,有五百多人,他們聚在一起,拿上平日幹活用的草叉或是木棒,成群結隊的走進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