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是呀,大臣就是最親近的人,最親近的人就是大臣。”帝舜說,“大臣是我的助手和耳目。我想幫助百姓,你幫助我。我想治理四方,你輔佐我。我想顯示古人身上的圖案,做出五彩的服飾;我要聽六種樂律、五種聲音、八類樂器的演奏,從聲音的哀樂中考察治亂民情,你們都要支持協助我。如果我有過失,你們要提醒我;不要當麵奉承背後議論。我會恭敬地對待近臣。至於那些愚蠢而又喜歡惡意中傷的人,如果不懂得做臣子的道理,我會通過射侯之禮警告他們,用棍棒鞭撻他們,並記在刑書上,促使他們改悔上進。”
“好呀!”大禹說,“普天之下的諸侯百姓都是您的臣子,要善於舉用他們,賞罰嚴明;如果不善識別,賢愚並用,就會徒勞無功了。”
“我不會像丹朱那樣傲慢不恭,隻知貪圖玩樂。”帝舜說,“洪水都退了,他還乘船讓人推著走,不分晝夜在家中歌舞*樂,因而無法繼承堯的帝位。我為他的行為感到痛心和惋惜。”
大禹說:“我娶塗山女四天就去治水了。後來,啟生下來呱呱啼哭,我也沒有功夫看護他,一直奔波在外,為治水殫心竭慮,才最終取得了成功。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呀!”
“說的好哇!”皋陶讚歎道,“大禹仁德齊天,可為綱紀,值得百姓敬仰、萬民效法!”皋陶隨後製定了一條刑律,布告天下,規定如果有人不遵從大禹的指令,當以違法論處。帝舜的德政由是得以廣大。
大臣們一致讚揚說,治水的成功,是帝舜認真執行帝堯路線所取得的勝利。朝廷上下君臣和諧,氣氛熱烈,夔不覺亢奮起來,叫道:“讓我們敲起玉磬、打起搏拊、彈起琴瑟、唱起歌來吧!”祖先、亡父的靈魂降臨了;前代帝王的後裔、帝舜的賓客也到齊了;諸侯國的國君也登上廟堂,相互揖讓,彈冠相慶。
待諸公就位,《韶》樂演奏開始。廟堂下首先吹起管樂,打響小鼓,敲起柷(zhù)來,樂曲拉開序幕。接著,笙簫和大鍾交替演奏,六律婉轉,五聲鏗鏘,八音嘹亮,*一波接著一波,嫋嫋入雲。最後敲起敔(yǔ)來,一曲結束。三曲演過,飛禽走獸三三兩兩地踏著節奏跑來了;九曲之後,罕見的鳳凰也成雙成對的飛來了,繞庭翩翩起舞。這時,兩條飛龍忽然闖進會場,眾人大驚失色。飛龍落地,瞬時變成一位天神和一位烏衣人。烏衣人就是應龍。他徑直走到驚喜的大禹麵前,說:“應龍已完成朋友囑托,前來告辭,請多保重!”
大禹正要答話,忽聽那位天神大聲說道:“窫窳(yāyū)在人間度過一劫,多有打擾,在此表示道歉,請多多原諒我的過去。告辭了!”說罷,拉起應龍的手一躍而起,化作兩條飛龍穿雲而上。這兩位冤家終因治水走到了
一起,冰釋前嫌,功業有成,攜手遠走高飛。
眾人出神地仰望著天空。大禹更是心情激動,恨不得插上翅膀追隨他們而去。夔猛地敲起石磬,呼道:“各位官長,還愣著幹嘛呀!讓我們合著樂曲一同跳起來吧!”
人們衣袂飄飄,和鳥獸鳳凰一起舞蹈。一時天地融通,八方協和,帝舜觸景生情,吟詠曰:“勤勞天命,大概像這個樣子就差不多了。”進而引吭高歌:“大臣勤於王事,君王振作奮發,一切事情都會興旺發達!”
皋陶跪拜叩頭說:“陛下,好光景來之不易,要謹慎對待法度、認真依法辦事啊!要經常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工作啊!”接下來起身唱道:“君王英明,臣僚賢良,天下太平安康啊!”
帝舜拜謝道:“對啊,我們繼承帝堯之誌,敬天愛民,上天才會消退水患,賜福天下,大家都去認真做事吧!”(2)
聚會散場,君臣各自回到自己的崗位去了。但《韶》樂餘音綿綿,繞梁三日不絕,鳥獸、鳳凰仍在如醉如癡地狂舞。由此可知,《韶》樂是如何的神奇和迷人了。《韶》樂是由樂師質執筆,在《九招》的基礎上改編的,用來歌頌虞舜繼承發揚帝堯的美德、和諧萬國的事跡。《九招》本來是帝嚳祭祀上天的樂舞,是一個名叫鹹黑的樂師創作的,經過質的再創作,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在《韶》的多種伴奏樂器中,有一種是多管的排簫,因此也叫《簫韶》。樂舞《簫韶》場麵宏大,音樂動人,據《尚書•益稷》記載說,“《簫韶九成,鳳凰來儀。”也就是說,樂曲演奏九遍,連鳳凰都飛來翩翩起舞了。後來的哲人孔子欣賞了魯國樂工演奏的《簫韶》後,感受是“三月不知肉味”;還評價說:“《韶》,盡美矣,又盡善也。”但令人遺憾的是,如此美輪美奐的樂曲卻失傳了,孔子之後再也沒人見到過。後人對《簫韶》多有研究,也試圖複製,但難得要領。我們恐怕很難見到它的神韻和呼龍喚鳳的效果了。
在諸侯進貢的行列中,始終見不到三苗君臣的影子。大禹對帝舜說:“治水時三苗國不接受統一指揮,不承認朝廷指定的州牧、諸侯長,也沒有聽從命令進剿巫支祁,現在又不來進貢,陛下應該為之憂慮吧?”
“但他們畢竟組織了境內的治水,且卓有成效;對此,朝廷並沒有對其進行封賞鼓勵。”帝舜說,“我們的德行還不夠廣深啊!要繼續弘揚德政,使之潤澤四海,恩加三江。對三苗這樣的蠻夷族群,要有足夠的耐心,以德化之,因勢利導,假以時日,他們終歸是會來歸附的。”(3)帝舜命皋陶特製了一批黑陶、彩陶器物,作為獎品贈送給三苗,表示朝廷對他們治水的功績是肯定的。皋陶在每件陶器上都繪製了禮教文字和刑殺圖案,以期對三苗君臣有所教育和
警示。
大禹不相信三苗會被感化。他的封地和三苗山水相連,犬齒交錯;相鄰氏族間經常發生摩擦,估計遲早會有一戰。他在自己的封地上組織了一支軍旅,日夜*練,以備來日之需。大禹的封地稱為夏邑,這支部隊就被諸侯稱為夏家軍。夏家軍戰士們手持幹戚,就是盾牌和大斧子,進行格鬥訓練,名為幹戚之舞,是炎黃時代的武俠刑天創辦的,威武雄壯,殺氣凜凜。孟塗從外地招來三員大將,是同門師兄弟,分別叫做蜚廉、豎亥和大章。三人力大無窮,皆善奔跑,不用坐騎,可日行千裏。他們也不用弓箭、刀矛,而是慣用投槍,白步之內,百發百中。這時的啟已是翩翩少年,初露頭角,便神性頻現。他那兩隻腳鏈,原來是兩條龍,可隨時載著他衝天而起,在空中翱翔;其他的兩件玉器和羽葆幢,想必也不隻是個擺設,定有神奇之用,隻不過未到其時而已。於是,啟小小年紀,就成了這支夏家軍的一名骨幹。
三年過去了,三苗依然沒來進貢。大禹向帝舜啟奏道:“陛下向三苗施恩已有三載,其間還不斷派特使前去安撫,可三苗國君仍然冥頑不悔。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臣看三苗是無可救藥了。如果任其傲慢下去,諸侯們會以為朝廷軟弱可欺,將起而效尤,怠慢朝貢;到那時,天下又將成為一片散沙、不可收拾矣!”
帝舜沉思良久,無奈地說:“既如此,你就發兵去懲戒他們吧。”大禹拜謝,轉身要走,又聽帝舜說道,“要少事殺戮,最好不戰而屈之,去吧!”
大禹得到帝舜的旨意,便親自率領大軍,浩浩****殺向三苗。
洪水初期,鯀就發明了修建城池。城謂城垣,池謂城河,原本是為防洪而建的。此後各地相互觀摩效仿、推陳出新,城池越建越大,水平也越來越高。洪水退後,居民走出城池,散居各處務農放牧。但城池不僅沒有因此而廢弛,反而被諸侯發現了新的價值,變身為他們的大本營。
注(1)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執幹戚舞,有苗乃服。(譯文:在舜統治天下的時候,苗族不歸順,禹準備去征伐它,舜說:“不行。崇尚德教還做得不夠就施行武力,這不是治國的方法。”於是用了三年時間進行德教,手持盾牌大斧等兵器作為道具跳起舞來,苗族才歸順了。)
(2)以上內容見《尚書•益稷》、《尚書•虞夏書》和《史記•夏本紀》。
(3)(東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遂巡行四瀆.與益、夔共謀,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金玉所有、鳥獸昆蟲之類,及八方之民俗、殊國異域、土地裏數:使益疏而記之,故名之曰《山海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