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林
很高興看到恩華的第三部散文集《生命的聖宴》即將付梓。這是他繼長篇小說《梅莊舊事》、長篇報告文學《大地為鑒》之後,為讀者提供的又一場至豐至美的精神盛筵。
品讀恩華一篇篇精短散文,好似品味一道道精神佳肴,讓人得到一次又一次生命的享受。
我是誰?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這也是人類始終探討的哲學命題,這更是一個作家不可回避的生命本質問題。對於生命本質的理解程度,決定了一個作家的精神層次、思想深度和生命向度。恩華的散文,幾乎都是圍繞這一命題而展開的。讀他的散文,總會讓我們在經過一番山重水複之後,走向一覽眾山小的自由精神的高度。這一點,是恩華散文的最大特征,也是他區別於許多散文作家的獨特之處。
恩華的散文很少有長篇巨製,千把字的文章居多。但寸楮片紙間,卻蘊藉著作者感性的濃度、知識的密度、思想的深度、哲學的亮度。一則則,一篇篇,或娓娓清淡,或竊竊私語,或如山間小溪涓涓而流,或似大珠小珠滾落玉盤。咫尺之間,遊刃有餘;方寸之間含乾坤氣象。千字之內,變化無窮。凝煉中見豐富,節製中顯自由。嚴謹的文字,鮮活的情感,生動的氣韻,深刻的哲思,融為一體,彰顯出飽滿的生命活力、旺盛的生命**和深邃的生命感悟,表現出較強的認識價值、文學價值、審美價值。這是恩華散文藝術臻於成熟的標誌。
讀恩華的散文,還有另外一種感受。那就是他對人生、對生活、對自然、對這個時代的深切的愛。這種刻骨銘心的愛,像火山一樣潛藏在內心深處。也正是這種愛,成為他創作的**源泉和不竭動力。人生漫漫,處處聽到生命的回音,山川錦繡,時時聞到山水清音。在恩華文章中,有對於人性深長而又詩意呼喚,有對於現實人生的敏銳洞察和深遠沉思,更有對於這個偉大時代的縱情謳歌,顯示出一種強大張力。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散文家的特質,常常表現為作家心理個性、修養才情在語言風格上的投射。我不反對散文“素麵朝天”。因為,沒裝飾,沒打扮,樸實無華的文字就如戲曲演員在不化妝、不穿行頭、沒有樂隊伴奏情況下的清唱,更顯出真功夫。然而,言之不文,行之不遠。文質彬彬,尤見賓功。恩華是散文作家,同時也是一個詩人。這種優勢讓他的散文具備了強烈的詩性。他的語言抑揚頓挫,音調和諧,快慢相間,節奏顯明,聲韻琅琅,回環婉轉,富於節奏感,充滿詩性的韻律。恩華的語言很美,讀來,給人很強的美感享受。
散文是情感的藝術,真情實感是散文的生命。意必深然後為工,情必真然後為貴。情是發自作者靈魂深處的聲音,造作不得。恩華散文的“情真意切”,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寫親情、寫友情、寫愛情,都是情寓於中、發之於外的真情。恩華寫了不少文學藝術的評論,他把欣賞之情、關愛之情、激勵之情訴諸文字,給人以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搞文學不能當程咬金,隻能玩一把板斧,應該十八般武藝都練練,因材賦形,量體裁衣,寫什麽像什麽。恩華是一個多麵手。他寫詩、寫散文、寫報告文學、寫小說、寫評論,還搞文史研究。他的長篇小說、報告文學在省市都拿過獎,這顯示出他在創作上的實力。我很讚賞恩華這樣的多麵手作家。
當然,形式的多樣是和人心的豐富緊密聯係在一起的。他有著豐富的工作經曆,閱讀了大量的中外名著,遊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這一切,造就了他豐盈而深邃的內心世界。恩華的創作題材很開闊,山水氣象、曆史文化、現實人生、個人經曆都在他的筆下以其獨特的個性生動而豐富地呈現出來。他讀書、賣書、藏書、聽書、評書、寫書;他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享受生活;他聆聽著時光遊走的聲音,在書房小吟,守望著自己的精神家園。他吟詩、讀畫、弈棋、聽琴、品茶、飲酒、賞花,那獨立的精神世界又十分廊大。他愛他的家鄉,愛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擅長於借景抒懷,錦山繡水與奇文妙筆相輝映,平陰大地每一處景致無不在他的筆下燦然生輝。
我個人特別喜歡恩華的散文《玉米》(同樣感人的還有《麥子》),玉米以及夏與秋的擬人化,那真的是好美呦!玉米由一個處處動人的少女成為豐姿綽約的少婦。然而,當一粒火種點燃了玉米,秋和玉米的靈魂融為一體,她們展開火紅的羽翼,向著遙遠的天國飛去了……好淒美啊!讀後幾個月了,依然覺得餘音嫋嫋,不絕如縷。這才是藝術的散文、散文的藝術,因為她不再是完全的寫實,而是寫一種想象中情境,她甚至超出了可能性的疆界,她將作者和我們所熟悉的田園生活完全詩意化、陌生化了,這才是創造力的迸發,這才是藝術之為藝術的力量之所在。
恩華最反對那種象牙塔裏的“坐家”,他堅持創作“三貼近”,到一線去,到群眾中去,到火熱的生活之中去。為寫報告文學,山東省十七個地市他都跑遍了。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冒著極大的危險到北川采訪災後重建。他把自己的藝術觸角,伸向生活的底部,開掘生活,感受生活、提煉生活,把典型的生活情節和閃亮的吉光片羽鑄成美麗的華章。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他的文章才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震撼人心的生命力量。
生活的海洋十分廣闊,作家不可能全知全能,聰明的人總是為自己選擇獨特的領域,尋找屬於自己的敏感區。恩華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是一個崇尚自由的人,是一個對文學有著癡情的人。在當今這個物化越來越嚴重的世界上,恩華依然堅守著一塊獨立的天地,在生活的掌子麵上辛苦勞作,開掘著思想和藝術的黃金,這是極為可貴的。
願恩華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走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2012年8月16日於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