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小故事集錦
朱子問天
南北宋交替時期,宋朝政權和北方金政權對峙、戰亂不斷,人們在戰火紛飛中求生。有一個小官員的兩個兒子都在戰火中喪失了,隻有第三個兒子還伴在身邊。小兒子聰敏機敏,對於他來說倒也寬慰了不少。
紹興3年的一天,一家人暫時拋卻了國破家亡的愁苦,圍坐在庭院裏賞月。夫人給4歲的兒子講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說月亮上有一個美麗絕倫的月宮,宮中有蟾蜍和玉兔,這蟾蜍是嫦娥變的,這玉兔一年到頭都在舂藥。父親將兒子抱在懷裏,指著天上說道:“那是天,那是月亮。”兒子默默地聽著,不發一言,卻在心裏想了很多。突然,一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向父親發問道:“天之上何物?”父親一聽,感到十分驚訝,卻又不知如何回答。兒子並沒有就此打住,他繼續追問父親道:“為何太陽那麽熱,有為何月亮那麽涼,太陽、月亮再上去又是什麽?”父親對此驚奇不已,隱隱地覺得自己的兒子非為常人,將來一定有所作為。
這個“問天”故事的主角,就是朱熹。
朱子遇下山
敖江北岸有一個名叫山下的村莊,這裏人煙稠密,商旅雲集,交通發達,物阜民豐。
朱熹為官期間,奸相韓宅冑汙蔑理學為“偽學”,並對朱熹大加迫害。一日,朱熹為了躲避“偽學”之禍,途徑山下村。這日驕陽似火,暑氣難消,朱熹走得口幹舌燥,見路口有一間茶館,他連忙進去坐下,正好在大樹的陰涼下乘涼消暑。
茶館主人是一個中年婦人,她有一個八九歲的兒子。由於這個孩子是在下山路上出生的,因而取名為“下山”。下山自幼好學,常常手不釋卷。
朱熹身份理學大家,自然喜歡勤奮的讀書郎。他愛憐地看著下山,思索了一陣,從身上摸出一枚銅錢,笑著吩咐女主人道:“替我辦九樣下酒菜來。”女主人接了銅錢在手裏,卻隻是愣在原地不知所措。區區一枚銅錢如何能夠準備九樣下酒菜?但是如果不照辦,又會得罪客官。下山見母親困在原地,抓起母親手裏的銅錢,說道:“母親,我有辦法!”說著,下山就奔出了茶館。過了一會,隻見下山提著一把韭菜眉開眼笑地來到了朱熹麵前。朱熹見狀,不禁笑逐顏開,一把將下山抱在了懷裏。
“韭”與“九”同音,朱熹明顯醉翁之意不在酒,要下酒菜是假,想要考驗下山才學才是真。
第二天,朱熹要下山去。他帶走了下山,親自悉心教授。下山本就聰明勤奮,又有大師躬身傳教,最終高中進士,官拜兩浙路提點刑獄。為感謝恩師的提攜、教誨之恩,下山在茶館原址修建了一座“朱子祠”,內供朱熹牌位,供世人頂禮膜拜。
朱熹名言選錄
禮即理也。
活到老,學到老。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後之人則以石為玉而又炫之也。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謅媚輕薄,傲慢褻狎,導人為惡者,損友也。
朋友,以義合者。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讀書之樂樂陶陶,起並明月霜天高。
讀書無疑者須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無一處而不學。
一息尚存,此誌不容稍懈,可謂遠矣。
百學須先立誌。
勿謂今日不學有來日,勿謂今年不學有來年。
未得於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通於此,則不敢誌乎彼。
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
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
主一無適便是敬。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盛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麵,萬紫千紅總是春。
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隻漫誦浪讀,絕不能記,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